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詣荊南玉泉寺,事恆景律師,便剃髮受具,歎曰:『夫出 家者為無為法,天上人間無有勝者。《經》之所謂『出四 衢道,露地而坐』』」也。時坦禪師乃勸讓往嵩丘覿安公 安啟發之因久,曹侯溪覲能公,能公怡然,無馨無臭, 洪波泛臻,大壑之廣乎?《韶》《濩》合奏,大樂之和乎?讓之 深入寂定,住無動道場,為若此也。能公大事緣畢,讓 乃躋衡嶽,止於觀音臺。時有僧元至拘刑獄,舉念願 讓師救護,讓早知而勉之。其僧脫難云:「是救苦觀音。」 得斯號也,亦由此焉。化緣斯盡。傳法弟子曰道峻、曰 道一,皆升堂睹奧也。其後一公振法鼓於洪州,其門 弟子曰:惟寬、懷暉、道一,大緣將訖,謂寬等曰:「吾師之 道,存乎妙者也。無時而常,不住而至,能事集矣。金口 所生,從法而化,於我為子,及汝為孫,一燈所傳,何有 盡者?」讓以儀鳳二年生,至天寶三載八月十日終於 衡嶽,春秋六十八,僧臘四十八。一公建塔於別峰。元 和中,寬、暉至京師,揚其本宗,法門大啟,傳百千燈。京 夏法寶鴻緒,於斯為盛。至八載,衡陽太守令狐權問 讓前跡,權捨衣財以充忌齋。自此每歲八月為觀音 忌焉。寶曆中。敕諡大慧禪師,塔號「最勝輪。」元和年。中 常侍歸登撰《碑》云。

靈著附法翫

按《宋高僧傳》:「靈著姓劉氏,綿州巴西人也。年迨志學, 方遂出家,登戒尋師,不下千里。年四十,精毗尼道,兼 講《涅槃》一律一經,勤於付授。晚歲請問大照禪師,領 悟宗風,守志彌篤。後詣長安,誕敷禪法,慕道求師者 不減千計,若魚龍之會淵澤也。以天寶五載四月十 日申時,示滅於安國寺石楞伽經院,享壽五十六,僧 夏三十六。將終,寺中亟多變怪,蓋法門梁棟之頹撓 也。」著跏趺而坐,怡然而化。三七日後,茶毗起塔於龍 首岡,鄰佛陀波利藏舍利之所,帝女媧之墳右。以其 年十月十日遷入塔焉。弟子朗智、道珣如一,追慕師 德,香火不絕。內侍上柱國天水趙思侃,命釋子善運, 撰碑於塔所焉。有錢唐靈智寺釋法翫,俗姓馮,本長 樂人也。隨祖宦於江東,遂為錢塘人也。父子通,字元 達,世襲冠裳,傳其素業。然精覈百氏之餘,執志慕淨 名之應質談論多召禪林之士於家,別室供禮願生 令嗣彌久。翫誕於家,岐嶷之性,天發端謹,纔勝衣也。 啟父求出俗,固不阻留,披剃登具,探賾三乘,如指掌 焉。而性終耿介於此「寺之深塢,實浙江之陽也。」別構 蘭若,去伽藍敻遠,終日安禪。時同志者造門請益,翫 隨事指南,多有所證。以天寶二載十二月十三日天 之將曉,告侍者,端坐奄然而逝,春秋六十五,僧臘減 二十年。於時山鳥哀鳴,雲霧濛慘,遠近檀越,悲泣者 如堵。以其月十九日,遷殯於寺側山原。有弟子俞法 界及子懷福、猶子希秀等,舊所歸心,結塔營事,皆出 其家。塔因會昌中所毀,今存阯焉,碑石漫沒,吁哉!

元素

按《宋高僧傳》:「元素,字道清,俗緣馬氏,潤州延陵人也。 生有異度,幼而深仁,乳育安靜,髫齔希尚,求歸釋門。 父母從之,出依淨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隸名於 江寧長壽寺。進具已後,戒光騰燭,定水澄漣。思入元 微,行逾人表。既解色空,常慕宗匠。晚年乃南入青山 幽棲寺,因事威禪師,躬歷彌載,撞鐘大鳴,威誨以勝」 法,得其不刊之旨。從是伏形苦節,交養恬和,敗衲襯 身,寒暑不易,貴賤怨親,曾無喜慍,時目之為「嬰兒行 菩薩。」道業既高,人希瞻禮。開元年中,僧汪密請至京 口,郡牧韋銑屈居鶴林,四部歸誠,充塞寺宇。素衲衣 空床,未嘗出戶,王侯稽首,不為動搖,顧世名利,猶如 幻焉。忽於一日有屠者來禮謁,自生感悟,懺悔先罪, 求請素明中應供,乃欣然受之,降詣其舍。士庶驚駭, 咸稱異哉。素曰:「佛性是同,無生豈別。但可度者,吾其 度之,何異之有。」天寶之初,吳越瞻仰,如想下生。揚州 僧希元,請至江北,竊而宵遁。黑月難濟,江波淼然。持 舟擬風,俄頃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獲全。楚人 相慶,佛日再耀。傾州奔赴,會於津所。人物拒道,間無 立位,解衣投施,積若山丘,略不干其懷抱,令悉充悲 田之費。禮部尚書李憕為揚州牧,齋心虔虔,二時瞻 近。未幾而京口道俗思渴,法音仍移牒渡江,再請還 郡。二處紛爭,莫決所從。李時謂人曰:「本期奉道,反成 愛憎。」因任從所請,卻歸南郡。其感物慕德,罕有與倫。 以天「寶十一載十一月十一日中夜,無疾而化,春秋 八十有五。哀感人倫,慟徹城市。以其月二十一日,奉 全身建塔於黃鶴山西所住之地。方伯邑宰,盡執喪 師之禮。率眾申哀,江湖震響。素往於寺內坐禪之所, 高松偃覆如蓋,及移他樹,還互如前。又當捨壽之夕, 房前雙桐無故自枯,識者以為雙林之變。」但真乘妙 理,絕相難思,嘉瑞靈祥,應感必有。《經》云:「隨緣赴感」,即 其事也。有門弟子法鑑及吳中法欽、重光、道原,受菩 薩戒。弟子吏部侍郎齊澣、廣州都督梁卿、潤州刺史 徐嶠、京兆韋昭理、給事中韓賞、御史中丞李丹、禮部 崔令欽,並道流人望,咸款師資。亦嘗問道於徑山,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