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師頗嚴謹,約其誦經受具。後至洛陽,參問禪法,徹了 無疑。辭師觀方,至淮南都梁山,建立茅舍。太守衛文 卿命於州治長壽寺化徒。衛侯問:「將來佛法隆替若 何?」植曰:「真實之物,無振自古。於今往復軌躅,有為之 法,四相遷流,法當垔厄。君侯翹足,可見預言。武宗毀 教也。」植終,年九十三,門人建塔立碑。會昌四年甲子 九月七日入浮圖焉。

道一

按《宋高僧傳》:「道一姓馬氏,漢州人也。華以喻性,不植 於高原;浪以辯識,發明於溟海。生而凝重,虎視牛行, 舌過鼻準,足文大字,根塵雖同於法體,相表特異於 幻形。既云在凡之境,亦應隨機之教。年方稚孺,厭視 塵躅,脫落愛取,遊步恬曠,削髮於資州唐和尚,受具 於渝州圓律師,示威儀之旨,曉開制之端,浣衣鍛金, 觀門都錯。大龍香象,羈絆則難。權變無方,機緣有待。 聞衡嶽有讓禪師,即曹溪六祖之前後也。」於是出岷 峨玉壘之深阻,詣靈桂貞篁之幽寂。一見讓公,泯然 無際。頓門不俟於三請,作者是齊於七人。以為法離 文字,猶傳蠹露;聖無方所,亦寄清源。遂於臨川棲南 康龔公二山,所遊無滯,隨攝而化。先是此峰岫間魑 魅叢居,人莫敢近,犯之者災釁立生,當一宴息。於是 有神衣紫元冠,致禮,言「捨此地為清淨梵場。」語終不 見。自爾猛蟄毒螫變心,馴擾沓貪背憎,即事廉讓。郡 守河東裴公家奉正信,躬勤諮稟,降英明簡貴之重, 窮智術慧解之能。每至海霞斂空,山月凝照,心與境 寂,道隨悟深。自明者「在乎周物,博施者期乎濟眾。」居 無何,裴公移典廬江、壽春二牧,於其進修維勤,率化 不墜。大曆中,聖恩普洽,隸名於開元精舍。其時連率 路公,聆風景慕。以鍾陵之壤,巨鎮奧區,政有易柱之 絃,人同湊轂,禪宗戾止,降祥則多,順而無違。居僅十 祀,日臨扶桑,高山先照,雲起膚寸,大雨均霑。建中中, 有詔僧如所隸,將歸舊壤,元戎鮑公密留不遣。至戊 辰歲,舉措如常,而請沐浴訖,儼然跏趺歸寂,享年八 十,僧臘五十。先於建昌鄙山名石門,環以絕巘,呀為 洞壑,平坦在中,幽偏自久。是謀薪火塵劫之會,非議 岡阜地靈之吉。亞相觀察使隴西李公,藩寄嚴厲,素 所欽承。於以率徒依歸,緬懷助理,爰用營福,道在觀 化,情存飾終,輟諸侯之旌旗,資釋子之幢蓋。其時日 變明晦,人萃遐邇,楫覆水而為陸,炬通宵而成晝。山 門子來,財施如積;邑里僧供,飯香普熏。自昔《華嚴》歸 真於嵩陽,善導瘞塔於秦嶺,禮視齋斬,人傾國城,哀 送之盛,今則三之。初於林中經行座下開示平等垂 法,不標於四科;安恬告盡,「刻期於二月。」此明一終之 先兆也。「示疾云逝,俾葬遠山,凡百攀援,願留近郭,終 遂窮僻,式遵理命。」此又明一晦跡之素誠也。「將歸靈 龕,爰泝淺瀨,人力未濟,舟行為遲。膏雨驟下於遠空, 窮溪遄變於深涉。」此又明一通神之應感也。惟一知 真,在空無我於有;是二俱離,假一為乘。示生死者,人 能作佛;辯「邪正,者魔亦似聖。現身不留於大士,負手 俄萎於哲人。」弟子智藏、鎬英、崇泰等,奉其喪紀。憲宗 追諡曰大寂禪師。丹陽公包佶為碑紀述,權德輿為 塔銘。今海昏縣影堂存焉。

智藏

按《宋高僧傳》,「智藏,姓廖氏,虔化人。生有奇表。八歲從 師,道趣高邈,隨大寂移居龔公山。後謁徑山國一禪 師,與其談論周旋,人皆改觀。屬元戎路嗣恭請大寂 居府,藏乃迴郡,得大寂付授,納袈裟。時亞相李公兼, 國相齊公映,中郎裴公通,皆傾心順教。元和九年四 月八日終,春秋八十,夏臘五十五,即遷於塔。諫議大」 夫韋綬追問藏言行,編入《圓經》,太守李渤請旌表。至 長慶元年,諡「大覺禪師」云。

光瑤附道堅

按《宋高僧傳》:「光瑤,姓周氏,北京人也。幼鍾荼蓼,都不 勝情,誓志出家,捨講肆,入禪林。凡嚮宗師,悉從求益。 末遭會禪師,金錍抉瞙,明視十方。後到沂水蒙山,結 草成庵,怡然宴坐,鄫費之人,翕然從化。時慎邑大夫 知重首創禪宮。次兗州節使王僚尚書躬請入州行 化,奏著額號『寶真』。」學侶憧憧,多霑大利。元和二年示 滅,享年九十二云。又唐襄州慈恩寺釋道堅,姓王氏, 丹陽人也。初發心於牛頭山慧忠禪祖,大曆元年栖 隱池州南泉山,後詣襄漢,泊慈恩寺。元和初載相國 燕公鎮於漢南,深相欽重,問道周勤,施供繁沓,遂於 鳳林關外造寺請居,二年示滅,春秋七十三云。

靈坦

按《宋高僧傳》:「靈坦,姓武氏,太原文水人也。則天太后 姪孫。父諱宣,洛陽縣令。母夏侯氏。初妊坦也,夢神僧 授與寶鑑,表裡瑩然。且曰:『吾以此寄汝,善保護之』。及 誕,親無所苦。年甫七歲,誦習畢通,應童子舉。十三從 宦,旋升太子通事舍人。如是悅學不休,三教之書,彌 增洞達。然而恆嗟朽宅,誓入空門,已備大乘之資糧」, 終到涅槃之境域。於時洛都盛化,荷澤寺神會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