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3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門徒發其冢,但有衣履而已。以法付慧可,可付粲,粲 付道信,信付忍。忍與信俱住東山,故謂其法為東山 法門。秀既事忍,忍默識之,深加器重。謂人曰:「吾度人 多矣,至於懸解圓照,無先秀者。」忍於上元中卒,秀乃 往江陵當陽山居焉。四海緇徒,向風而靡,道譽馨香, 普蒙熏灼。則天太后聞之,召赴都,肩輿上殿,親加跪 禮。內道場豐其供施,時時問道。敕於昔住山置度門 寺,以旌其德。時王公已下,京邑士庶,競至禮謁,望塵 拜伏,日有萬計。洎中宗孝和帝即位,尤加寵重。中書 令張說嘗問法,執弟子禮,退謂人曰:「禪師身長八尺, 龐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初秀同學能禪師 與之德行相埒,互得發揚,無私於道也。嘗奏天后,請 追能赴都,能懇而固辭。秀又自作尺牘序,帝意徵之, 終不能起。謂使者曰:「吾形不揚,北土之人見斯短陋, 或不重法。又先師記吾以嶺南有緣,且不可違也。」了 不度大庾嶺而終。天下散傳其道,謂秀宗為北,能宗 為南,南北二宗,名從此起。秀以神龍二年卒,士庶皆 來送葬,詔賜諡曰大通禪師。又於相王舊邸造報恩 寺,歧王範、燕國公張說、徵士盧鴻各為碑誄。服師喪 者,名士達官,不可勝紀。門人普寂、義福,並為朝野所 重,蓋宗先師之道也。

慧明

按《宋高僧傳》:「慧明,姓陳氏,鄱陽人也。本陳宣帝之孫, 國亡,散為編氓矣。明少出家於永昌寺,懷道頗切,叩 雙峰之法。高宗之世,依忍禪師法席,極意研尋,初無 證悟,若喪家之犬焉。忽聞五祖密付衣缽與盧居士, 率同意數十許人,躡跡急追,至大庾嶺。明最先見,餘 輩未及,能祖見已,便擲袈裟。明曰:『我來為法,非望衣 缽也』。」時能祖便於嶺首,一向指訂,明皆洞達,悲喜交 至。問能曰:「某宜何往?」能記之曰:「遇蒙當居,逢袁可止。」 明再拜而去,便更其名,以舊云道明也。下嶺紿諸僧 曰:「向陟崔嵬,遠望杳無蹤跡。」僧即退轉。一說,居士擲 衣缽於磐石曰:「此衣為信,豈可力爭耶?任君拈去。」明 遂手掀,如負鈞石,而無舉分。拱立捨旃,則咸亨四年 也。以明未捨家,曾署諸衛,故有將軍之號矣。宜春太 守秦琢奏諡號焉。

神會

按《宋高僧傳》:「神會姓高,襄陽人也。年方幼學,厥性惇 明。從師傳授五經,克通幽賾。次尋莊老,靈府廓然。覽 《後漢書》知浮圖之說。由是於釋教留神,乃無仕進之 意。」辭親,投本府國昌寺顥元法師下出家。其諷誦群 經,易同反掌;全大律儀,匪貪講貫。聞嶺表曹侯溪慧 能禪師盛揚法道,學者駿奔。乃斆善財,南方參問。裂 裳裹足,以千里為跬步之間耳。及見能問會曰:「從何 所來?」答曰:「無所從來。」能曰:「汝不歸去?」答曰:「亦無所歸。」 能曰:「汝太茫茫?」答曰:「身緣在路。」能曰:「由自未到。」答曰: 「今已得到,且無滯留。」居曹溪數載,後遍尋名跡。開元 八年,敕配住南陽龍興寺。續於洛陽大行禪法,聲彩 發揮。先是兩京之間皆宗神秀,若不「淰之魚,鮪附沼 龍也。」從見會明心,六祖之風,蕩其漸修之道矣。南北 二宗,時始判焉。致普寂之門,盈而後虛。天寶中,御史 盧奕阿比於寂,誣奏會聚徒,疑萌不利。元宗召赴京, 時駕幸昭應湯池,得對,言理允愜,敕移往均部。二年, 敕徙荊州開元寺般若院住焉。十四年,范陽安祿山 舉兵內向,兩京板蕩,駕幸巴蜀,副元帥郭子儀率兵 平殄,然於飛輓索然。用右僕射裴冕權計,大府各置 戒壇度僧,僧稅緡謂之「香水錢」,聚是以助軍需。初,洛 都先陷,會越在草莽,時盧奕為賊所戮,群議乃請會 主其壇度。於時寺宇宮觀,鞠為灰燼,乃權創一院,悉 資苫蓋,而中築方壇,所獲財帛,頓支軍費。代宗、郭子 儀收復兩京,會之濟用,頗有力焉。肅宗皇帝詔入內 供養,敕將作大匠併功齊力,為造禪宇於荷澤寺中, 會之敷演,顯發能祖之宗風,使秀之門寂寞矣。上元 元年,囑別門人,避座望空頂禮歸方丈。其夜示滅,受 生九十三歲矣,即建午月十三日也。遷塔於洛陽寶 應寺,敕諡大師曰「真宗」,塔號「般若」焉。

曇璀

按《宋高僧傳》:「曇璀,俗姓顧氏,吳郡人也。肇國著姓,其 來彌光。丞相有佐命之勳,尚書有挺濟之譽。衣冠鼎 胄,太嶽峻岱峰之高;令問徽猷,江漢為南國之紀。星 象降精,靈祇效祉。德備胎教,香符夢徵。元珪應上聖 之祥,神寶蓄河汾之氣。特受異準,生而不凡。襁褓之 日而童蒙來求,佩觿之時而忘身殉道。和敏而純素」, 溫恭而克明,神器夙昭,清風漸扇,遂勉節出塵,栖心 物表。金經祕藏,一日萬言,不逾歲敘,而大經淹通。遂 於晚年,緬懷宗匠,始事牛頭山融大師。融醇懿瓌雄 東夏之達磨,歟梵幢寶柱,大海津梁,目以上根,乃誨 之曰:「色聲為無生之鴆毒,受想是至人之坑穽。致遠 多泥,子不務乎璀默而審之,直轡獨上。餐甘露味,飲 葡萄漿,猶金翅,不食異類,帝釋無共鬼居。」乃晦跡鍾 山,斷其漏習,養金剛定,趣大能位。納衣空林,多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