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4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士大夫與法門龍象,參禪秉律者無虛日。著有《圓覺 懺法》《心經義語》諸編行世。壽八十四,西泠盧學士琦」 銘其塔。

德然

按《松江府志》:「德然,號唯庵,華亭張氏子。生具異相,七 歲通《法華經》於杭之天龍寺。初參洪石屋,後參長干 巖。洪屬以緣在吳松,為書『松隱二字,遂來郡南,結庵 以居,題曰松隱。足不越閫者三年。嘗劙指血,命高僧 道謙書《華嚴經》八十一卷,天雨寶花。洪武初,以高行 僧薦,尋還松隱,建塔七級,奉藏所書《華嚴經》。二十一』」 年四月。沐浴辭眾而逝。全身塔於松隱。有《船居詩》十 首。學士宋濂為序。

道安

按《松江府志》:「道安,字靜中,華亭人,朱姓。出家興聖寺, 參松隱德然,服勤二十載。於松隱建浮圖七級,造千 佛像。還興聖,重修寶塔,建般舟三昧道場,一期九日。 永樂十五年,作偈坐逝,年七十有七。」

慧日

按《明高僧傳》:「杭州上天竺寺慧日,號東溟,天台賈氏 子,即宋相賈似道之諸孫。及似道責戍,師尚幼,志求 出家,依縣之廣嚴寺平山和尚,數年落髮,受具戒。年 二十二,聞柏子庭講台教於赤城,師趨座下,未幾能 領大義。子庭歎曰:『投丸於峻坂,不足以喻其機之疾 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自是師之學沉浸醲郁,而名」 重一時矣。一旦假寐,恍見竹橫地下,竹上凝者白粥 粲然,師臥地食之。既覺,言於子庭,庭為解曰:「竹與粥 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緣在上下天竺乎?」於是渡 錢塘,謁竹屋淨法師于上竺,所處房頗卑濕,乃作詩 風之。竹屋見詩,謂眾曰:「此子不凡,異日當主茲山,不 可以少年易之也。」故乃遇如賓友。無何,命典客寮,尋 掌僧籍,竹屋化去。時湛堂澄公繼其席器,師延居後 堂,年餘出主吳山聖水。元至正四年,住薦福,歷三祀。 下天竺災,元臣高納麟請師新之,寺宇告成,王溍為 之《記》。四年遷上竺。師知緣在,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 一重緝之。元順帝聞,特賜「慈光妙應普濟」之號,併金 襴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隱於會稽巖壑間,人無識者。 元相達識帖穆爾遣使物色得之,力請還山,凡兩住 上竺二十五年。至明洪武二年,詔赴蔣山佛會,命禮 部給饌。明日召見奉天殿,百寮咸集,僧若魚貫,惟師 臘最高,朱顏白眉,班居前列。上親問昇濟沈冥之道, 師備奏稱旨。太祖顧謂僧眾曰:「邇來學佛者,惟飽餐 優游,玩忽歲月。如《金剛》《楞伽》《心經》,皆攝心之要典,何 不研窮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諸曰。」眉法師自後召 見,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嘗與別峰同法師、 金碧峰禪師輩賜食禁中,因奏瓦棺寺乃隋智者大 師釋《法華》之所,不可從廢。太祖命就天界別建室廬, 以存其跡,詔即開山說法。五年孟春,復於鍾山建水 陸大齋,命師說《毗尼戒》。太祖親率百僚臨聽。事竣,辭 歸上竺,謝院事,日修彌陀懺,以臻淨業。十二年秋七 月一夕,夢青蓮花生方池中,芬芳襲人。寤告眾曰:「吾 生淨土之祥見矣,於人間世殆不遠乎?」後四日,趺坐, 合爪而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 藏於寺之西峰妙應塔院。師生,軀幹修偉,眉長寸餘, 目睛閃閃射人,而人無老少,見師入城,咸呼曰:「我白 眉和尚來也!」爭持香花以散其上。師面嚴冷,言不妄 發,嘗對王公大臣,未出一軟媚語。至於誘引後學,其 辭色溫如春曦,故人多悅從其學。嗣法有思濟、行樞、 允鑑、允忠、良謹、普智、文會、元秀、景梵等若干人。

善如

按《增集續傳燈錄》:蘇州開元愚仲善如禪師,吳江人。 動止安徐,言不妄發。或有求偈語,信筆而書,皆有警 策之意。若《寄閶門草庵僧》云:「國師萬代善知識,鴈宕 草庵天下聞。得在其中居住者生難遭想報深恩。度 牒親從天上降,得來何翅萬黃金。時中若不修僧行, 孤負皇王一片心。」師晚年因法門從子瓛瑩中住萬 壽,闢一室,延之養老。及相,本空繼席,待之尤至,故得 優游以樂其道。嘗居葑門直指庵,人因稱之曰「直指 和尚。」將終,呼本空及松林諸子貞、松石等訣別,泊然 而逝。

東峰長老

按《保定府志》:「東峰長老,深澤人。洪武初,入興果寺為 僧,年九十餘。一日,遍告諸舊遊曰:『吾以某年某月某 日歸。歷數至期,觀者萬人。乃對眾作偈,遂入塔,闔門 而逝。未入時,語鄰人權某曰:『吾素好食黍糗,可取吾 食』。權抵家取之,未至,遇諸塗,見其杖錫如生,與之糗, 搖手不言而去』。」

巋玉崖

按《武昌府志》:「巋玉崖,元末隱者。精形家言,著名江湖。 明初時,上徹御聽,因落髮,一瓢一笠,遊至蒲圻,常趺 坐上方靈鷲二寺,精通釋典。卒葬鳳凰山下。每清明 時,寺僧鐃歌鼓吹于墓,至今不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