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4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甫三十二。

德祥

按《列朝詩集》,德祥字麟洲,錢唐人。持戒律,書宗晉人, 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 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酒糟漢,我爭如爾何?」談 笑而逝。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 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 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 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 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 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繆如 此。

如𤣱

按《明高僧傳》:「杭州演福寺如𤣱,字具庵,別號太璞,得 法於文明海慧繼絕宗。公師學冠群英,才逸三教,非 但十乘三觀,丸經七史,凡世間所有名言祕典,無不 博綜。太祖命住天界日,與諸耆德闡揚教乘,以備召 問。命同宗泐訂釋《心經》《楞伽》《金剛》諸經,奉旨頒行天 下。」

夷簡

按《列朝詩集》:「夷簡,字易道,義興人。與止庵祥公同嗣 法於平山林和尚。洪武五年與鍾山法會,十一年住 杭州淨慈寺,十二年住南京天界寺,除僧錄。左善世 《鍾山法會》詩八首,以應制篇章,宣說第一義諦,聲韻 鴻朗,宣公鴻樓之作,方斯蔑如也。」

寶曇

按《蘇州府志》:「寶曇先世汴人,母吳生曇之夕,夢有僧 踵門,適天目斷崖禪師示寂,謂斷崖再世也。襁褓中, 見僧輒喜笑,見佛即禮拜,常時疊足方起,皆以和尚 稱之。後出家,隨方建立伽藍。洪武六年,召至京師,賜 膳慰勞,居天界寺。又久居蜀之峨嵋,因奏先居吳門 集雲、妙隱、大雲三寺,乞并為一,因敕號『南禪集雲』」之 額。二十五年,示寂於天禧寺。上傷悼,遣官諭祭,飯僧 三千,茶毗會者萬人。命其徒分遺骨歸葬,於吳及峨 嵋建塔焉。

法衡

按《寧波府志》:「法衡,字允平,徐氏子。自元時,年十一,由 白巖智門寺祝髮,博覽經教。主寺慧和尚令掌庫事, 固辭。乃於寺南松林結庵以居。甘尚清苦,習禪定,能 以善導人,人咸禮之。明洪武十年,鄞碩儒單仲友以 使事止僧舍,因問:『如何是芥子納須彌』?衡遽答曰:『先 生讀五車書,今安在何處』?單駭而敬之,遂著名湖海。」 主寺者置之首座。忽微疾,即沐浴更衣,請眾辭謝,危 坐而寂。闍維之後,於灰爐中得堅固子,光明瑩徹,狀 如冰雪。

潘頭陀

按《寧波府志》:「潘頭陀,年二十,好屠宰。一旦悔悟,改作 從善,棄家入天台,浪遊江湖,得道而歸,居等慈寺說 法,從者甚眾。一日,縱步出行,有一老嫗浣衣溪上,見 頭陀來,諦視良久,乃曰:『此非昔日潘屠邪』?潘俯首作 偈云:『人說歸家好,歸家心不寧。溪邊老婆子,猶說舊 時名』。乃負父母棺歸山中,合掌誦經,忽火起,與之同」 化。後數年。有人見頭陀於他方者。

妙智

按《溫州府志》:「妙智,號白猷,姓楊氏。五歲隨父念《法華 經》,至火宅求解說,父異之。十四歲出家。靈鷲適月出, 其師東林出對云:『日暝來看天際月,何患無明』。智指 佛前燈,應聲云:『燭殘摘起佛前燈,管教續焰』。林喜曰: 『此再來人也』。由是北造雪峰,西抵峨嵋,南登鴈蕩,東 入天台。洪武間,縱遊廬山,於天池葺茅居焉。母陳氏」, 一日暴卒,復甦,語家人曰:「昨至一處,見宮殿森嚴,吏 戒勿入,指以歸路。」仍與偈云:「八十四年獅子母,偶因 風燭悟無常。好箇愚溪勤念佛,天風吹送藕花香。」時 智在廬山,號「愚溪」云。後母果八十四卒。永樂戊子孟 秋庚申夕,智向月三,復《汪鼎新詩》:「庵無人守庚申夜, 池有荷開子午花。」眾曰:「何也?」智曰:「十日後可見。」浹旬, 晨起,沐浴升堂,乃說偈,跏趺而逝。

具生吉祥

按《山西通志》:具生吉祥,姓剎帝邾氏,與釋迦同國。明 洪武中,來禮五臺,太祖召見奉天殿,奏對稱旨,賜銀 印金號。及御製《善世歌》,有「笑談般若生蓮花」之句。其 後沐浴危坐而化,停龕六日,自焚得五色舍利。煙焰 所及,皆綴於松枝,若貫珠然。今立塔在普光寺,與碧 峰塔對。

克新

按《列朝詩集》,「克新字仲銘,番陽人,宋左丞余襄公之 九世孫。始業科舉,朝廷罷進士,乃更為佛學。既治其 學,益博通外典,務為古文。出遊廬山,下大江,覽金陵 六朝遺跡書記於文皇潛邸之寺。七年兵起,留滯蘇 杭,主常熟之慧日,遷平江之資慶。洪武庚戌,奉詔往 西域招諭吐蕃,公為文二十年,所著有《南詢稿》《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