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4 (1700-1725).djvu/117

此页尚未校对

註》《通鑑集覽正誤》。」又:「覺性者,亦陳氏子,出家惠山寺, 通儒書,多知山中故實,常著《惠山志》。」

應能

按《明高僧傳》,「應能偽姓楊氏,實建文君也。太祖之嫡 孫,懿文太子之長子。封皇太孫,諱允。」生時頂顱頗 偏,太祖撫之曰:「半邊月兒。」及讀書,甚聰穎。一夕,懿文 太子與侍,太祖命詠《新月詩》,太子吟云:「昨夜嚴陵失 釣鉤,誰人移上碧雲頭。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 遍九州。」太孫吟云:「誰將玉指甲,掐作碧天痕。影落江 湖裡,蛟龍不敢吞。」太祖覽之不悅。蓋未得團圓,影落 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漸,乃授一小 篋,封鑰甚密,戒于急難方開。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 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為翰林侍講, 直文淵閣,日講《周官》《禮》,變更太祖舊制。於是諸王多 不遜服,乃曲加恩禮。侍讀太常卿黃子澄、兵部尚書 齊泰議削諸王之權謀者。先燕。命侍郎張昺、都指揮 使謝貴察燕動靜,遂偪燕起靖難兵,南討黃齊。建文 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門,帝縱火焚宮,啟《太祖遺 篋》視之,得楊應能度牒、剃刀、袈裟、緇服。遂削髮,自御 溝出遁,雲遊四方,自湖湘入蜀,雲南復至閩,入廣西 橫州南門壽佛寺。居十五年,陞座演法,歸者甚眾。所 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復往南寧,居一蕭寺,衲 子雲集,師為隨緣開示,一眾歡然。久之,至思恩州,立 於當道,值知州出,從者呵之,師言:「我是建文皇帝也, 自滇歷閩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歸帝鄉。」巡按御史 聞於朝,賜號「老佛」,命驛送至京。師乃賦詩云:「流落江 湖四十秋,歸來不覺雪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 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雲影暗,昭陽殿裡雨」聲愁。新 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審 虛實,以太監吳亮曾經侍膳,使審之。師見亮,即呵曰: 「汝非吳亮耶?」曰:「不是。」師曰:「我昔御便殿,曾棄片肉於 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慟。已而取人 西內供養,竟卒於宮中。

雪菴

按《重慶府志》:「雪菴名暨,不知何許人。靖難初,走重慶 善慶里,山水奇絕可廬,遂祝髮焉。里中有隱士杜景 賢,異之,與往白龍諸山。山有松柏,灘水清駛,蘿篁森 蔚,和尚欲建剎其地。景賢出餘力,歡喜創寺,朝夕諷 誦。山中聞以為佛經也,往觀之,正讀《易經》《乾卦》不輟。 和尚嗜《楚詞》,每袖一本,登小舟,急棹中流朗誦,一葉」 輒披一葉於水,投已輒哭,哭已復誦,終卷乃已。眾莫 測何謂。又好酒,日儲十壺,俟客,客至輒酌之,不則拉 樵夫、豎人飲。飲半酣,呼童歌,歌竟,瞑焉而寐,興到筆 落成章,詞不甚工密,然意氣煥發,大能感愴。人或傳 和尚當建文壬午為御史,不數日帝遜位,乃憤然遁 跡為浮屠云。後死之日,其徒固問其「師何不答?」識者 以為松陽葉師賢也。

知壽

按《畿輔通志》:「知壽字松巖,宛平縣呂氏子也。為童子, 辭父母出家,依慶壽寺專禪師,學浮屠法。洪武元年, 遊山東之齊河,建定惠寺。十五年,領符牒,遂主其眾。 庚辰靖難兵起,太宗幸濟南,壽朝見軍門,請從戎自 效。奉敕募兵五千人,號忠勇忠效軍,身先士卒,所至 著功。靖難兵罷,悉繳所賜銀幣鈔錠,請返僧服,詔同」 道衍住慶壽寺,管北平府僧綱司副都綱事。永樂元 年,召還南京。六年扈駕北狩,命住持慶壽寺,詔朔朢 陞天王殿說法,勸誘四眾。十七年三月,道衍示寂,上 臨之者三,命壽治葬事,起塔於寺西。事訖,壽無疾,端 坐而逝。異香滿室,如道衍化時。士庶驚嘆,上為文祭 之,起塔與道衍塔相望。靖難之功,人止知有道衍,而 不知有壽,功成辭爵,仍返僧服,足稱異人。

道衍

按《列朝詩集》:「少師釋名道衍,字斯道,族姓姚氏,長洲 之相城里人。幼名天禧,本醫家子,顧不肯學醫。魁磊 高岸,意度偉然,喜為儒者博貫該通之學。至正間,削 髮,居相城之妙智庵。里中靈應觀道士席應真者,讀 書學道,通兵家言尢,深於機事。公師事之,盡得其學。 然深自退藏,人無知者,惟王止仲獨深知之。公應徑」 《山書記》之召,止仲為文贈之,以為:「上人年甫壯,天下 亂已極,亂極必治,然後得以發其所蘊,非以沙門之 法終其身者。」嘗寓嵩山寺,袁珙見其相而異之曰:「公 非常僧,劉秉忠之儔也。」洪武初,再以高僧徵。十五年, 十王之國,太祖命各選一高僧侍王公在燕府籍中, 住持慶壽寺。靖難兵起,妙識幾先贊助祕密。太宗即 大位,召至京師,欲官之,固辭為僧錄。左善世立東宮, 特授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復姚姓,賜名廣孝輔太子、 南京監修《高皇帝實錄》。上命畜髮再三,終不肯賜。兩 宮人不近,亦不辭。踰月乃召還。嘗以賑濟歸吳,徒步 閭里,以賜金散之宗黨。永樂六年來朝北京,仍居慶 壽寺。病篤,車駕臨視。問後事,對曰:「出家人復何所戀?」 明日集諸門人告以去期,斂袂端坐而逝。夏八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