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4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履不言。一日,母抱遊西明寺,見佛像,遽趣合掌作禮, 稱南無佛,見者大異之。稍壯,宦學大梁,棄依景德寺 德祥,出家得度。遍扣禪林,皆得染指。後親溈山哲禪 師,無所入。謁泐潭乾公,具陳所得,潭不為印可。一日, 潭舉世尊拈花,迦葉微笑話問之,不契。侍潭行次,潭 以杖架肩,長噓曰:「會麼?」旻擬對,潭便打。有頃,復拈草 示之曰:「是甚麼亦擬對。」潭便喝,於是頓悟元旨,便作 拈花勢,曰:「這回瞞旻上座不得也。」潭曰:「便道。」旻曰:「南 山起雲,北山下雨。」即禮三拜,潭首肯印之。後開法於 灌溪,遷圓通,以符道濟之記也。學者如川赴海。朝廷 聞其道,宰臣會請,錫以命服,賜「圓機」之號而尊寵之。 於是遐邇欽化,少長咸被其法澤。未詳厥終。

曇戩

按《溫州府志》:「曇戩,樂清湖上嶴王氏子。得天台學,研 極元奧,宗覺與反覆辯論不能屈。戒律精嚴,紹興間, 住上寶院,四方衲子無不歸依。圓寂之夕,厲聲呼曰: 『吾生平持戒,今戒光不現,是無佛法也』。已而戒光果 現,遂瞑。」

石頭和尚

按《重慶府志》:「石頭和尚,號四祖師,合州人。自幼入景 德寺為僧,有戒行。因鑿石出火,遂大悟,作偈曰:『是石 頭和尚,咬嚼不入。打破虛空,露些子跡』。復回開州釣 魚山,建護國寺,自甃石二十四片為龕,全身入門自 掩,端坐而逝。有《草庵歌》,其末曰:『老僧不知輪甲子,一 葉落知天下秋』。」

道祖

按《五燈會元》:成都府昭覺道祖首座,初見圓悟,於「即 心即佛」語下發明。久之,悟命分座。一日,為眾入室,餘 二十許人。師忽問曰:「生死到來,如何迴避?」僧無對。師 擲下拂子,奄然而逝。眾皆眙愕,亟以聞悟。悟至召曰: 「祖首座。」師張目視之,悟曰:「抖擻精神透關去。」師點頭, 竟爾趨寂。

自圓

按《明高僧傳》:「南康軍雲居寺自圓,號普雲,綿州雍氏 子也。夙有靈根,少能割愛。卸欲梏如魚脫網,入法苑 似鳳棲梧。十九試經,得頒祠牒。染衣之後,先探律宗, 作犯止持白圭良璧,淹流教海。五祀而後出關。南下 參遊四眾,咸推英俊。遍扣尊宿,始入龍門。偶步廊廡, 睹壁間繪胡人之像,忽爾有省。至夕白於高庵,庵舉」 法眼偈曰:「頭戴貂鼠帽,腰懸羊角錐。語不令人會,須 得人譯之。」庵即夾火示之曰:「我為汝譯了也。」圓於言 下大悟,呈偈曰:「外國言音不可窮,起雲亭下一時通。 口門廣大無邊際,吞盡楊岐栗棘蓬。」高庵遣侍佛眼, 眼曰:「吾道東矣。」

顯嵩

按《重慶府志》:「宋顯嵩,銅梁人,姓李,住巴川之宣密院, 餘三十年,足跡不出。紹興間,集眾告以將逝,作頌曰: 『八十年中賞浩浩,宏開肆貨摩尼寶。也無一箇共商 量,不是山僧收鋪早』。端坐而逝。」

慧珣

按《溫州府志》:「慧珣,號月堂,永嘉陳氏。出家祖印院,謁 南湖澄照,至東掖見皎法,遍參名匠。東還南湖,依圓 辯深悟圓頓。紹興末,出主法昌,遷淨名普和。嘗持缽 海岸,遇盜,正色訶之,感悔而去。淨名無眾,每對海山 為鬼神,講《維摩經》,屢感神應。乾道五年,遷主南湖。魏 丞相杞就問世相常住之旨,歎為明曉。淳熙六年冬」, 示寂。《遺言分骨》一祔新壟一塔祖原。

慧遠

按《明高僧傳》:「臨安靈隱寺慧遠,眉山彭氏子。年十三, 從藥師院宗辯和尚薙染,首詣大慈講肆,次參靈巖 徽禪師,微有所入。會圓悟復領旨住昭覺,遠投之。值 悟普說,舉龐居士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因緣,遠忽 頓悟,仆於眾,眾掖之起,乃曰:『吾夢覺矣』。自此機鋒峻 發,無所抵捂出世初住皋亭山顯孝。宋乾道六年十」 月十五日,詔遷靈隱。七年二月十五日,召入選德殿, 賜坐。孝宗問:「如何免得生死」遠對曰:「不悟大道,終不 能免。」帝曰:「如何得悟?」遠曰:「本有之性,究之無不悟者。」 帝曰:「悟後如何?」遠曰:「悟後始知脫體現前,了無毫髮 可見之相。」帝首肯之。帝又曰:「即心即佛如何?」遠曰:「目 前無法,陛下喚甚麼作心?」帝曰:「如何是心?」遠正身叉 手立,曰:「只這是。」帝大悅。八年秋八月七日,召遠入東 閣,賜坐。帝曰:「前日夢中,忽聞鐘聲遂覺,不知夢與覺 是如何?」遠曰:「陛下問夢耶?問覺耶?若問覺,而今正是 寐語。若問夢,而夢覺無殊,教誰分別?夢即是幻,知幻 即離,覺心不動。故曰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帝曰:「夢幻 既非,鐘聲從甚處起?」遠曰:「從問處起。」帝又問曰:「前日 在此閣坐,忽思得不與萬法為侶,有箇見處。」遠曰:「願 聞。」帝曰:「四海不為多。」遠曰:「一口吸盡西江水,又如何?」 帝曰:「亦未曾欠闕。」遠曰:「纔涉思惟,便成剩法。正使如 斷輪,如閃電,了無干涉。何以故?法無二故,見無二見; 心無別心,如天無二日。」帝悅,賜佛海大師之號。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