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4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寶鑑》並行。至順初化。塔其舍利於從善村。賜名覺華。 而敕揭傒斯為之銘。

恭都寺

按《增集續傳燈錄》:恭都寺,四明人。廉介自持,精修梵 行,日誦《法華經》,因聆鐵鏡上堂,遂得心要。嘗夜坐有 偈云:「點盡山窗一盞油,地爐無火冷啾啾,話頭留向 明朝舉,道者敲鐘又上樓。」鐵鏡因陞堂,特稱賞之。臨 終無疾更衣坐逝。闍維,舌根不壞。

善繼

按《明高僧傳》:善繼號絕宗,越之諸暨婁氏子也。母王 氏夢神僧授白芙蕖,遂妊。生即能言。或見母舉佛號, 便能合掌和之。稍長,從季父於山陰靈祕寺治《春秋 傳》。因竊窺佛經,乃喟然嘆曰:「《春秋》固佳,特世法耳。莫 若求出世法。況吾身如泡聚,官爵奚為哉?」於元大德 即請於父母師恭和尚祝髮。明年進滿分戒。尋從天 竺大山恢法師習天台教。恢公見其慧解卓倫,嘗囑 曰:「吾輪下數百人,而堪繼大法者,惟子耳,當自愛勉 之。」會大山遷雲間之延慶,即往南竺謁湛堂澄。澄一 見便問曰:「入不二門屬何觀善法」繼對曰:「三種觀法, 對屬三部。此文既與止觀同成觀體,的是從行。」澄又 問:「諸經之體,為迷為悟?」繼曰:「體非迷悟,迷悟由人。亦 顧所詮經旨何如耳。」澄公喜溢顏色,謂眾曰:「法輪轉 於他日,將有望於斯子矣。」俾居第一座。澄移上竺,玉 岡潤補其席,亦居第一座。天曆乙巳,出住良渚香嗣 湛堂,日講《金光明經》。夜夢四明法智謂曰:「爾所講之 經,與吾若合符節。」自是益加精進。至正壬午,元臣高 納璘請主天台薦福。無何,遷能仁,闡《法華》妙元文句, 又釋五章奧義。嘗示眾曰:「吾祖有云:『止觀一部,即《法 華》三昧之筌蹄。一乘十觀,即《法華》三昧之正體。汝等 須解行並馳,正助兼運,則圓位可登,而不負祖師命 宗之意也』。」元季會天下大亂,遂東還華徑,專修淨業, 繫念彌陀,晝夜不輟。一日,忽告眾曰:「佛祖弘化,貴乎 時節因緣緣與時違,化將焉托?吾將歸矣。」乃端坐而 逝。至正丁酉七月二十二日也。世壽七十有二,僧臘 六十有三。茶毗,舌根不壞,塔於靈祕之西。得法弟子 有靈壽懷古,延慶自朋,崇壽是乘,廣福大彰。雷峰、淨 昱、演福如𤣱、報忠、嗣璡、車溪、仁讓、香積、曇胄若干人。

長溪

按《鎮江府志》:「長溪,不知姓里,往來金山,多神跡。入定 天女散花,出定龍子擎缽。神異在山頗多。元學士虞 集有詩,送之歸山。」

清茂

按《繼燈錄》:金陵保寧古林清茂禪師,十三歲為僧,見 老宿舉高庵,見僧不會,便扭住曰:「父母生汝身,師友 成汝志,無饑寒之迫,無征役之勞,於此不堅確精進, 成辦道業,他日有何面目見父母師友乎?」師聞之,不 覺涕淚俱下,便知有出生死一著子,遂參善知識,即 便放下身心,如是二十年間,矻矻孜孜,未嘗暫捨。後 得徹悟,出住開元、永福、保寧諸剎。偈云:「處世行藏各 有由,老來誰不愛心休?為圓鄮嶺先師話,來結鄱陽 衲子讎。跛鱉但隨他逐浪,錦鱗終是解吞鉤。相逢試 把家私展,蜜果時懸檗樹頭。」

按《溫州府志》:「古林,名清茂,樂清林氏子。母夢青蓮而 孕,在襁褓,見人輒合掌微笑。十歲,聞人誦《蓮經妙莊 嚴王品》有感,遂辭親出家,依國清孤巖,啟論經得度。 後依橫川於鴈山之能仁,舉雲門不起一念公案,豁 然徹悟。出世平江之天平,遷開元寺,依之者眾。皇慶 元年、二年,兩奉聖旨開堂。壬子有旨,賜號佛性禪師。」 七年,江南行御史臺請以金陵保寧處,師給驛傳以 迎,開堂說法,緇素大會,不異勇禪師時。尋有旨召之 入朝,以疾辭不赴。

希齡

按《浙江通志》:「希齡號大辨,契雪巖欽之旨。所坐道場, 學者奔湊。仰山、二隆日往朝焉,視黃白無殊瓦礫。元 四帝皆賜號寵之,虞集銘其塔。」

德富

按《明高僧傳》:「德富,保定易縣謝氏子也。年七歲,力求 出家,父母感異夢,遂捨入興聖寺,依真空和尚薙髮 受具戒,力究大法。一日經行次,忽大悟,自是名播叢 林。皇慶初,萬山壽和尚奉旨大興水陸齋會,請師開 堂說法,七眾咸集。師方陞座說偈,忽於座上放大光 明,遍照空際,現諸瑞相,良久方隱。聞於朝廷,賜通辨」 大師之號。併金僧伽黎衣。及後示滅。有白光頂出照 耀四達。茶毘得舍利數十顆建塔。

元智

按《松江府志》:「元智出家朱涇法忍寺。皇慶三年,開山 東林寺。延祐中,詣都進銅佛像。時亢旱,奉敕乞雨立 應,賜號佛日普照大德禪師。及金襴伽黎歸寺,闡揚 宗教,遐邇嚮慕。延祐七年辭世。」

德謙

按《明高僧傳》:「德謙,號福元,姓楊氏,寧州定平人也。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