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作五言詩以送之曰:「送馬猶臨水,離旗稍引風。好看

今夜月,當入紫微宮。」寶應得之甚悅。慧標齎以示寄, 寄一覽便止,正色無言。標退,寄謂所親曰:「標公既以 此始,必以此終。」後竟坐是誅。

《魏書沮渠牧犍傳》:「始罽賓沙門曰曇無讖東入鄯善, 自云能使鬼治病,令婦人多子。與鄯善王妹曼頭陁 林私通。發覺,亡奔涼州,蒙遜寵之,號曰聖人。曇無讖 以男女交接之術教授婦人,蒙遜諸女子婦皆往受 法。世祖聞諸行人言曇無讖之術,乃召曇無讖,蒙遜 不遣,遂發露其事,拷訊殺之。至此帝知之,於是賜昭」 儀沮渠氏死,誅其宗族,唯萬年及祖以前先降得免。 《伽藍記》:崇真寺比丘惠凝死一七日還活,經閻羅王 檢閱,以錯名放免。惠凝具說過去之時,有五比丘,同 閱一比丘,云「是寶明寺智聖,坐禪苦行,得升天堂。有 一比丘,是般若寺道品,以誦四十卷《涅槃》,亦升天堂。 有一比丘,云融覺寺曇謨最講《涅槃》」、《華嚴》,領眾千人。 閻羅王云:「講經者心懷彼我,以驕凌物,比丘中第麤 行令唯試坐禪誦經,不問講經。」其曇謨最曰:「貧道立 身以來,唯好講經,實不諳誦。」閻羅王曰:「付司。」即有青 衣十人,送曇謨最向西北門,屋舍皆異,似非好處。有 一比丘云:是禪林寺。道弘自云:教化四輩檀越,造一 切經,人中像十軀。閻羅王曰:「沙門之體,必須攝心守 道,志在禪誦,不干世事,不作有為。雖造作經像,正欲 得他人財物。既得財物,貪心即起。既懷貪心,便是三 毒不除,具足煩惱亦付司。」仍與曇謨最同入黑門。有 一比丘云是靈覺寺寶明。自云:「出家之前,嘗作隴西 太守,造靈覺寺成,即棄官入道。雖不禪誦,禮拜不缺。」 閻羅王曰:「卿作太守之日,曲理枉法,劫奪民財,假作 此寺,非卿之力,何勞說此?」亦付司青衣送入黑門。太 后聞之,遣黃門侍郎徐紇,依惠凝所說,即訪諸寺。果 城東有寶明寺,城內有般若寺,城西有融覺寺、禪林 寺、靈覺寺。問智聖《道品》,曇謨、最道弘、寶明等,皆實有 之。議曰:「人死有罪福。」即請坐禪僧一百人,常在殿內 供養之。詔「不聽持經像沿路乞索,若私有財物,造經 像者任意。凝亦入白鹿山小隱修道。」自此以後,京師 比丘皆禪誦,不復以講經為意。

法雲寺,西域烏陽國胡沙門曇摩羅所立也。在光寶 寺西,隔牆並門。摩羅聰慧利根,學窮釋氏,至中國,即 曉魏言隸書,凡所聞見,無不通解。是以道俗貴賤,同 歸仰之。作祇洹一所,工制甚精。佛殿僧房,皆為塗飾。 丹素發彩,金碧垂輝。摹寫真容,似丈六之見鹿苑;神 光壯麗,若金剛之在雙林。伽藍之內,珍果蔚茂,芳草 蔓合。嘉木被庭。京師沙門好胡法者。皆就摩羅受持 之。戒行真苦難可揄揚。祕咒神驗閻浮所無也。咒枯 樹能生枝葉。咒人變為驢馬。見之莫不忻怖。

《水經注》竺枝《扶南記》曰:「林楊國去金陳國,步道二千 里,車馬行,無水道。舉國事佛,有一道人命過燒葬,燒 之數千束。樵故坐火中,乃更著石室中,從來六十餘 年,尸如故不朽,竺枝自見之。」

《靈異小錄》:「化度寺內有無盡藏院,京城捨施,日漸崇 盛。武德、貞觀后,錢帛金玉,積聚不可勝計。常使名僧 監藏為等分,一分供天下伽藍修理之用,一分施天 下饑餓,一分充舊供無遮之會。城中士女奔走,捨施 爭次不得,至暮收獲亦鉅萬,有大車載錢帛,捨了棄 去,不知姓名者多矣。藏內物許天下寺院來取,供給」 亦不可勝數。貞觀年中,有裴充智,戒行修謹,宛是修 行高人。入寺灑掃,十年有餘。寺中觀其行無玷缺,使 之守藏,不覺被盜去黃金極多。寺眾見潛走去,後不 還,遂於充智寢房內看壁上有詩四句曰:「將肉遣狼 守,置骨向狗投。自非阿羅漢,焉能免得偷。」後莫知所 之。武后遂移藏東都福光寺,日久錢物漸耗,卻移歸 舊寺。至開元九年,發散錢帛於京師諸寺。

《唐書郝處俊傳》:「處俊拜東臺侍郎,時浮屠盧伽逸多 治丹,曰可以續年。高宗欲遂餌之,處俊諫曰:修短固 有命,異方之劑,安得輕服哉?昔先帝詔浮屠那羅邇 婆寐案其方書為祕劑,取靈蘤怪石,歷歲乃能就。先 帝餌之,饑而大漸,上醫不知所為,群臣請顯戮其人, 議者以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鑑不遠,惟陛下 深察。」帝納其言,第拜盧伽逸多為懷化大將軍,進處 俊同東西臺三品。

《武后傳》詔毀乾光殿為明堂,以浮屠薛懷義為使督 作。懷義鄠人,本馮氏,名小寶,偉岸淫毒,佯狂洛陽市, 千金公主嬖之。主上言小寶可入侍,后召與私,悅之, 欲掩跡得通籍出入,使祝髮為浮屠,拜白馬寺主。詔 與太平公主婿薛紹通昭穆,紹父事之,給廐馬,中官 為騶侍。雖承嗣、三思,皆尊事惟謹。至是,護作士數萬, 巨木率一章,千人乃能引。又度明堂後為天堂,鴻麗 嚴奧,次之。堂成,拜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

載初中,除唐屬籍,拜薛懷義輔國大將軍,封鄂國公, 令與群浮屠作《大雲經》,言神皇受命事。

薛懷義,寵稍衰,而御醫沈南璆進,懷義失望,因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