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119

此页尚未校对

《金史張通古傳》:海陵御下嚴厲,收威柄,親王大臣未 嘗少假以顏色,惟見通古必以禮貌。會磁州僧法寶 欲去,張浩、張暉欲留之,不可得,朝官又有欲留之者, 海陵聞其事,詔三品以上官上殿,責之曰:「聞卿等每 到寺,僧法寶正坐,卿等皆坐其側,朕甚不取。佛者,本 一小國王子,能輕舍富貴,自苦修行,由是成佛。今人 崇敬以希福,皆妄也。況僧者,往往不第秀才,市井游 食,生計不足,乃去為僧,較其貴賤,未可與簿尉抗禮。 閭閻老婦,迫於死期,多歸信之。卿等位為宰輔,乃復 效此,失大臣體。張司徒老成舊人,三教該通,足為儀 表,何不師之?」召法寶謂之曰:「汝既為僧,去住在己,何 乃使人知之?」法寶戰懼,不知所為。海陵曰:「汝為長老, 當有定力,今乃畏死耶!」遂於朝堂杖之二百,張浩、張 暉杖二十。

《張暐傳》:「暐以諫議大夫兼禮部侍郎。上問曰:『僧道三 年一試,八十而取一,不亦少乎』?對曰:『此軰浮食,無益 有損,不宜滋益也』。上曰:『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皆 賢君,其壽不永,雖曰偶然,似亦有因也』。對曰:『三君矯 枉太過,今不毀除,不崇奉,是為得中矣』。」

《王翛傳》:王翛,明昌二年改知大興府事。時僧徒多游 貴戚門,翛惡之,乃禁僧午後不得出寺。嘗一僧犯禁, 皇姑大長公主為請,翛曰:「奉上命。」即令出之。立召僧, 杖一百死,京師肅然。

《元史劉秉忠傳》:「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因從釋氏,又名 子聰,拜官後,始更今名。其先瑞州人也。世仕遼為宦 族,曾大父仕金,為邢州節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 澤而下遂為邢人。庚辰歲,木華𥟖取邢州,立都元帥 府,以其父潤為都統。事定改署州錄事,歷鉅鹿、內丘 兩縣提領,所至皆有惠愛。秉忠生而風骨秀異,志氣」 英爽不羈。八歲入學,日誦數百言。年十三,為質子於 帥府。十七為刑臺節度使府令史,以養其親。居嘗鬱 鬱不樂,一日,投筆嘆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汨沒為刀 筆吏乎?丈夫不遇於世,當隱居以求志耳。」即棄去,隱 武安山中。久之,天寧虛照禪師遣徒招致為僧,以其 能文詞,使掌書記。後遊雲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潛 邸,海雲禪師被召過雲中,聞其博學多材藝,邀與俱 行。既入見,應對稱旨,屢承顧問。秉忠於書無所不讀, 尤邃於《易》及邵氏經世書,至於天文、地理、律曆三式、 六壬遁甲之屬,無不精通,論天下事如指諸掌。世祖 大愛之。海雲南還,秉忠遂留藩邸。中統元年,世祖即 位,問以治天下之大經,養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舊 典,參以古制之宜於今者,條列以聞。於是下詔建元 紀歲立中書省宣撫司,朝廷舊臣,山林遺逸之士,咸 見錄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雖居左右,而猶不改舊 服,時人稱之為《聰書記》。至元元年,翰林學士承旨王 鶚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積有歲年,參帷幄之密謀,定 社稷之大計,忠勤勞績,宜被褒崇。聖明御極,萬物惟 新,而秉忠猶仍其野服散號,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 崇以顯秩。」帝覽奏,即日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預中 書省事。詔以翰林侍讀學士竇默之女妻之,賜第奉 先坊,且以少府宮籍監戶給之。

《阿魯渾薩理傳》:「阿魯渾薩理,畏兀人。祖阿台薩理,當 太祖定西域還時,因從至燕。會畏兀國王亦都護請 於朝,盡歸其民,詔許之。遂復西還。精佛氏學。生乞台 薩理,襲先業,通經律論業。既成,師名之曰萬全。至元 十二年,入為釋教都總統,拜正議大夫,同知總制院 事,加資德大夫、統制使。年七十卒。子三人,長曰畏吾」 兒薩理,累官資德大夫、中書右丞,行泉府太卿;季曰 島瓦赤薩理,阿魯渾薩理,其中子也,以父字為全氏。 幼聰慧,受業於國師八哈思巴,既通其學,且解諸國 語。世祖聞其材,俾習中國之學,於是經史百家及陰 陽、曆數、圖緯、方技之說,皆通習之。後事裕宗,入宿衛, 深見器重。至元二十年,有西域僧自言能知天象,譯 者皆莫能通其說。帝問左右:「誰可使者。」侍臣脫烈對 曰:「阿魯渾薩理可。」即召與論難。僧大屈服。帝悅,令宿 衛內朝。

《廉希憲傳》:時方尊禮國師,帝命希憲受戒。對曰:「臣受 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對曰:「為臣當忠,為子 當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輟耕錄》:「吾鄉陳剛宗先生孚,臨海縣人。國初時嘗為 僧以避世變。一日,大書所作詩於其父執某之粉牆 上云:『我不學寇丞相,地黃變髮髮如漆。又不學張長 史,醉後揮毫掃狂墨。平生紺髮三十丈,幾度和雲眠 石上。不合感時怒衝冠,天公罰作圓頂相。肺肝本無 兒女情,亦豈惜此雙鬢青。只憶山間秋月冷,搔首不』」 見髼鬆影。父執見之,曰:「此子欲歸俗也。」呼來館榖之, 命養髮。經半年餘,謂曰:「汝當娶,吾將以女事汝。」先生 辭謝再三。既而命寓他所,遣媒妁行,言擇日迎歸。父 執喜曰:「五馬入門矣。」先生雖獲佳偶,自妻母以至妻 之兄姊弟妹皆不然。遂挈家入京。館閣諸老交章薦 舉,入翰林。會朝廷遣使交趾,授先生禮部郎中,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