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陞座辭眾。十七日未刻,自取水漱口,洗面、拭身,索筆 大書曰:「今日分明指示。」擲筆而化。茶毘,火光五色,頂 骨及諸齒俱不壞。

觀衡

按《寶慶府志》:「顓愚觀衡禪師,初依清涼國師印澄公 法席,遍參諸方,得心印於曹溪憨山禪師。萬曆甲寅, 就毉邵陽,紳士皈依者眾,車大參大任。布施隙地一 區,眾建正五臺庵居之。以佛法接人,悉空禪白。雖不 尚言,而所著有《閉門語》《紫竹林集》《楞嚴》《金剛四依解》。 歷二十年,乃出遊湖湘,結制清源中興雲居真如禪」 院。末年出金陵,欲還五臺山,以兵阻,乃應三昧覺浪 諧尊宿之請,駐錫天界,所在公卿緇素,稱為「古觀音 再來」,即所憇地建紫竹林。丙戌五月示寂,還塔於雲 居。法嗣最廣。其著者元白可,武岡人,住桐城,著《泐潭 慧山語錄》《廣圓通懺》,共百卷;法璽印,四川人,住建昌 同安,著《龍門同安語錄》。超宗翼,邵陽人。住本邑萬松 林、浮雲石。所著有《萬松語錄》《佛語訓》。住武岡圓照庵。 《聲隱顒》:住妙響道場山。

元白

按《安慶府志》:元白,武岡州人,姓鄧氏。生時火光滿室。 幼慈慧,勸人勿殺,闔室持齋。及長,謁顓愚大師於五 臺庵,遂乞剃度。顓為取名音可,字佛心。師辭顓至南 嶽,謁湛大師。湛詢是顓首座,曰:「得人矣。」復往參憨山 博、天童諸老宿皆深器之,尤於天童棒下有省。天童 臨終時,別十六人,獨師以他適未與。然天童心授為 嫡嗣者,師也。師初住寶峰泐潭,考釋馬祖下歷代說 法機緣,名《泐潭世錄》。順治丁亥春,至桐城,入慧山清 泉寺。寺經兵燹,僅僧寮數椽。師芒鞋敝衲,拮据九載, 煥然成叢林,法席大振。後退居舒之華蓋山,述《圓通 寶懺。懺》成,出山募梓,僧眾請主潛山天柱寺,舟經皖, 張撫軍朝珍延住清涼庵,為捐資刊懺,復啟廣懺道 場。百日事畢,師示微疾,端坐而逝,時年七十五,僧臘 五十三。遺命塔於天柱寺之右,張撫軍復捐金造塔。 壬子八月塔成,世尊為元尊塔云。師圓照諦先,權實 互用,於臨濟一宗,直得其髓。即世諦文字,搖筆千言, 不假思索。所謂徹通三教,具無礙之智慧者,師真無 忝也。其所著詩文語錄凡數百卷,藏於桐城曾谼之 幸庵。

超宗

按《寶慶府志》:「超宗翼禪師,邵陽人。早依顓愚禪師法 席,契印甚久。後顓翁中興雲居禪院,翼往候之。臨別 付以偈曰:『邵陵相見許相親,又到雲居遠處尋。今日 尾毛同舊日,劫前一點獨知音』。翼歸而結椽萬松,雖 開堂接眾,而力作不懈。順治庚寅,邵伯馮公桓、郡丞 王公琦、明府楊公演迎師住五臺年餘。師以老歸隱」 浮雲石。所著有《萬松語錄》。

覺源

按《池州府志》:「覺源,嶺南人。萬曆間,行腳至池,居城內 祝髮寺。坐一龕,常十餘日不食,飲水而已。一日,遍辭 寺僧曰:『某以十三日行』。眾僧意其他往,至期則趺坐 示寂。寺僧塔之於湖山。」

明得

按《明高僧傳》,嘉興東禪寺釋明得,號月亭,以紹萬松 林禪師法嗣,故又號千松,湖州烏程周氏子也。師生 即穎異,岐然不凡。髫時隨父入西資道場,遂指壁間 畫羅漢像,問父曰:「僧耶?俗耶?」父曰:「僧也。」師慨然曰:「吾 願為是矣。」於是力求出家,父母不應。至年十三,始投 郡之雙林慶善庵,從僧真祥習瑜珈教。越四載祝髮, 聞有向上事,乃首參百川海公,不契,因而單衣芒屩, 遍遊叢席,匍匐叩請,備歷艱辛。自念般若緣薄,擬投 天竺,哀懇觀音大士,祈值明師。道經中竺,聞萬松說 法,先入禮謁。萬松問曰:「大德何來,欲求何事?」對曰:「欲 叩普門,求良導耳。」松豎一指曰:「且去禮大士,卻來相 見。」師潸然再拜,求決生死大事。松曰:「子欲脫生死,須 知生死無著始得。」師聞惘然,依受具足戒。自爾朝參 夕叩,久無所入。松不得已,授以《楞嚴》大旨。於是苦心 研究,至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處,恍然若雲 散長空,寒蟾獨朗。遂作偈呈曰:「楞嚴經內本無經,覿 面何須問姓名。六月炎天炎似火,寒冬臘月冷如冰。」 松頷之,囑曰:「汝既悟教乘,異日江南講肆,無出爾右。 向上大事,藉此可明。」松住徑山,師為眾負米採薪,不 憚勞苦。偶行林麓間,有虎踞道,師卓錫而前,虎遁去。 嘗閱《棗伯合論》至《十地品》,中宵隱几而坐,夢遊兜羅 綿世界,登座闡《華嚴》奧旨。至於結座,乃說偈曰:「從本 已來無,今日何曾有?一毛頭上現虛空,笑開口,咄一 咄。下」座寤白松,松撫之曰:「此聖力之冥被耳,非惟吾 道之將行,清涼一宗亦大振矣。」無何,松化去。師懸鐺 守塔三載,聞佛慧祇園法師講席之盛,戴笠投之,祇 園亦默識而愛重。其弟子沙泉頗自負不籍師名,師 遂掛錫報先寺。報先與佛慧咫尺之間,故晨則持缽, 午則聽講,夕則與同參十餘人敷其義趣,於是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