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按《嘉興府志》:「介庵禪師,諱悟進,其先自武林遷禾。母 賀氏,長齋好施捨,夢日輪而妊。師幼不從兒嬉,喜游 諸寺院,見佛像依依不忍去。弱冠習舉子業,常繙內 典,切空門之慕。一日,書偈於壁,出走,見鴛湖大師示 人語曰:『道在是矣』。湖入閩,師從其嗣萬如禪師剃度, 從之游最久。又嘗謁天童密老問道。後受法於湖,返」 禾依興善居。蓋興善為湖與萬出家之地,師不忘其 舊也。主席開法者數次。晚住金明寺,寺後范湖為放 生故址,師與紳士修舉之。將示寂,遍辭相識。沐浴更 衣,作偈曰:「來無一物,去無一物金明古剎,付與檀越。」 遂冥然坐逝。世壽六十二,僧臘三十七。有《語錄》及拈 頌行世。傳法弟子十五人。古燈禪師諱真炯者,其高 座也。師塔在大慈庵右。方伯王庭為誌其言曰:「予嘗 謂當今法門盛極而衰,得清操如師數人,標榜叢林, 足為狂瀾救矣。」

羅墅庵僧

按《武進縣志》:「羅墅庵僧周姓,專修淨土,一心念佛。數 日前,自知時至,募大眾各與薪一束,積如山。至期來 觀者千餘人,口出三昧火自焚。鄉人即其處建庵立 塔藏之,名化身庵。」

寂光

按《漢陽府志》:「廬山三昧大師寂光,廣陵人。博通象教, 尤精梵綱。西游於楚,至漢口之生生林說戒一期,僧 俗會者殆至千餘人,江漢間所未睹也。去之沔陽,結 廣長社以居。崇禎末,避兵入廬山,遂示滅焉。」

弘乘

按《漢陽府志》:「長沙神山問石禪師,法名弘乘,臨濟三 十五世萬峰法藏禪師之嗣。既受心印,乃涉江而上。 時江漢間頗不嫺於宗門內事,惟武陵龍人儀為漢 陽博士,與郡蕭方伯喜談禪,乃請師開期,結制於大 別寺之藏經閣。於是法侶雲集,宗風始振,刻有《語錄》 一卷。未幾,居九峰,旋入長沙。崇禎末,始示疾遷化,塔」 在神山。

大慧

按《宣城縣志》:大慧寧信寺僧,掩關七年,使寺眾以針 刺體,液出皆乳。未幾,辭往峨嵋,至黃鎮勝果寺,謂其 徒曰:「予從此逝矣。」趺坐說偈而寂。口中火出,燔其軀, 獨腦不燬,賈人為建塔。

雲光

接《濟南府志》雲:「光,不自言其何許人,亦不詳其姓氏。 於崇禎十三年間,嘗坐正覺寺中說法,時往時來,神 變莫測。其坐處嘗有五色雲焉。今西方禪院是其法 眷也。」

如圭

按《宣城縣志》:「如圭,號覺一,景德寺僧。歷參名山,通大 小乘。崇禎丙子,止靜黃蘗茆菴,閱《石屋語錄》,遂示寂。 著《苦海》、浮囊」、「《在家尸羅》等書。」

曇晦

按《武昌府志》:「曇晦禪師,海東新羅國人。母夢白龍駒 負如意珠,光感而生。師遍參諸國,至中土,尋尊宿,領 臨濟宗,悟禪,住平等山。楚王迎奉之。於崇禎壬申臘 月日趺坐,吉祥而逝,全身歸塔。」

康齋

按《浙江通志》:「康齋,不知其名字,四川人。崇禎年嘗至 富陽栗塢山,枯坐石洞中,飯糠茹菜,戒業清苦,夜有 猛虎巨蛇護其洞口。一日忽語里人曰:『貧僧欲去,願 丐薪若干。屆期厝薪於空地,趺坐其上,以油布帽覆 首,吐三昧自焚,觀者如堵。火已發,忽自舉帽向人呼 曰:『大眾信女中有生氣相沖,火不得化,請各退避』。眾』」 詢之,果有孕婦,輒命去,復以帽自覆,火遂大舉,須臾 而盡。其徒收骨藏洞中,名曰《康齋庵》。

廣德

按《江寧府志》:「月潭講師,名廣德,字國一,廣陵桂氏子。 生而趺坐,不近葷血,誦經史日千餘言。一日,聞佛踰 王城學道事有感,遂往雲棲出家,受具足戒,參請無 虛日,諸佛法藏,明若指掌。年二十六,辭雲棲,遍印海 內耆宿。萬曆丁酉,至京師,講《華嚴》宗旨,道價高重,旋 錫秣陵,諸剎輟講延請設化德,教觀雙融,臻微入妙」, 義學知解,渙然冰釋。崇禎己卯,雲棲諸法屬請還山, 拈示揚舉,多所開悟。還返白下,示寂於鳳山、龍阿之 間。德修眉秀目,品儀魁岸,於佛法不輕許人。嘗曰:「癡 禪狂慧,為法門害。若解學不深,品行不高,何足以寄 斯道。」故開悟後軰,一時為盛。

海禪師

按《寶慶府志》:「慧山海禪師,閩人。依溈山養拙師。師為 密老人冢嗣,五峰白足海得心印於拙公,隱衡山。未 幾,拙公示寂,迎海繼席宗風,大暢弘覺。」禪師遺以 御賜金襴袈裟,師以休老隱邵陽之龍山荊竹坪功 德寺,遠邇歸依,猶之在溈山也。甫二載而示寂。郡紳 復迎冢嗣與峰智公繼席法嗣古梅冽公,邵陽人,今 住溈山芙蓉。易庵應公亦繼席於龍山。而與峰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