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39

此页尚未校对

「我所以待之者,必未至也。」其誠於濟人如此。檀護加 額曰:「親見如來。」康熙間,示寂,年八十。塔在城南三十 里之匯頭。

靈睿

按《臨海縣志》:「靈睿,號攝庵,姓鍾,邑人。少讀書,年二十 四,畢煙之夕,猛然棄家出西門,至留賢鋪,忽轉念回 至西門外復去,如是者三,及三次回城,門已閉矣。遂 徑往天台,將入華頂,路逢一僧,指示云:『可往大慈,禮 如恆師,以續智者一燈』。語畢不見。師遂入大慈寺,落 髮受具。寺居深山,虎白晝傷人。自師入釋後,屏跡遠」 去。居五載,年二十九歲。在東甌永嘉寺修大悲懺七 日,有老僧手持天然古木手爐,端坐聽講。自稱宋懺 主慈雲大師,聽畢即以木爐遺師,囑曰:「善持之。」言畢, 不知所往。由是虔修六期,持此爐手,與心一覺,心地 發明,若有冥助者。既而十乘三觀,了無遮障。遍歷教 苑,開堂講解,符文析理,大眾皈依。其在四明延慶寺, 有鵝伏方丈聽講,青鳥御花獻供,種種靈奇博學,六 籍皆通,與人言依五倫,亢者示之平,競者示之恬。嘗 曰:「佛無別法,要在常常提醒此心。」性至孝,每言及父 母,淚沾襟。僧臘五十七。手奉父母木主,刻不離身,稜 角為之磨削。父母墓在西郊外。晚年謝眾歸台,築度 親臺於大固山之麓。朝夕登高望壟而拜,時年已八 十一歲矣。康熙己未四月二十八日,作書示郡城有 道居士,稱智者大師,接引數次,在於初一日歸返天 台,并以木手爐遺之,曰:為後祀昌盛驗也。至月朔日 戌時,端坐誡侍僧曰:「人命將終,當擊鐘念佛,增其正 念。」口念偈曰:「百年聚首剎那時,分手從教任所之。仰 藉普門三昧力。願扶精爽向《蓮池》。」西向而逝。上首奉 靈龕。歸瘞於天台大慈寺佛隴東岡。

破山

按《四川總志》:破山禪師,大竹蹇氏子。幼讀志公禪師 《勸世歌》,至身世皆空處,不覺墮淚,遂棄家學道。嘗閱 《楞嚴》,至「一切眾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 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終日迷悶,往住黃梅破 頭山,立誓此生不悟無落此山。曾立懸崖,至第七日, 忽然人境雙空,眼前世界一平如掌,更無坑坎,不覺 墮身巖下,有省。從此南行,遍參名宿。至金粟,機鋒迅 利,才辯縱橫,眾以源流付之。住福城,《上堂》云:「金鋤削 盡千峰雪,露出天涯星月孤。照得世間人廓徹,都來 依樣畫葫蘆。大眾,還有依樣畫得者麼?有則不妨,好 手手中呈好手,紅心心裏射紅心。其或未然,山僧自 畫去也。」以杖打圓相,擲地云:「層落落,影團團,千古萬 古與人看。小參打底不是坐,參的不是禪。快活日子 不過,逐日思想成顛,所謂離心意識參絕聖路學凡。」 又云:「參禪本要了生死,生死了時卻放參。欲了須 知下手處,揚眉瞬目剎那間。不隨喜怒哀樂轉,不被 貪嗔癡愛瞞。不著聖凡塵見解,不忘行住坐臥看。眼 耳鼻舌身意識,六門六賊緊牢關。即此便是真精進, 即此便是真危安。如是了知法戒性,水是水兮山是 山。」《晚歸蜀中》,開法梁山,將及十年,煙烽四起,蠻觸交 爭。師隨機開導,護惜殘黎。有土帥李鷂子者,殘忍好 殺。師以「上帝好生」勸之。李曰:「勸我不殺,須師食肉。」師 慨然從之,李亦從此稍戢。識者比之志公啖鴿,摩什 吞針。至康熙四年示寂,世壽七十,塔在昭覺寺。

正志

按《蘇州府志》:「正志,字檗庵,湖廣嘉魚人,俗名熊開元。 天啟乙丑進士,令崇明,調吳江,擢給事中,以直言廷 杖,編管武林。開元自少時受天如和尚記,參覺來生 大師。仕吳入三峰藏室。既值難,剃髯隱匡廬、南嶽間。 弘儲招致靈岩溫研七年,乃承印記。住三峰、興濟、潮 音、仰山、華山諸寺,皆不上堂,祗有示眾語六卷、《別錄》」 十二卷,尤重毘尼,《編次戒法》五卷。自仰山還吳,退居 真際而逝。

戒顯

按《蘇州府志》:「戒顯,字願雲,雙鳳王氏子。年十九,補諸 生,名藉甚。甲申三月,裂儒冠及文字,詣孔廟雜燒之。 遂上華山,從三昧光出家。後得法於靈隱。歷禮江右 之雲居、疏山、薦福、楚之雙峰、寒溪、安國、粵東之曹溪、 青源、閩之獅子林。靈隱退院,請顯繼席。後於佛日集 眾,告別而逝。顯長身廣額,具大人相,博通內外典,工」 詩善書。凡十坐道場,所至緇素傾向。初名瀚,字原達; 有二弟浮、湛,皆以諸生殉義死。

遠俊

按《無錫縣志》:「遠俊,字介石,邑故國子生王永嘉也。生 有至性,而躁急不能諧俗。變革之際,避地鄉居,遂不 入城邑,去依諸禪師於靈岩,薙染數年,得源流衣拂 之付。歷主瑞巖、徑山,未嘗為眾說法。晚而退居邑開 化鄉之洞庵,入滅後因塔焉。」又:「靈岩門人志元古嶷, 亦邑人,早化。」

行元

按《高僧摘要》:行元,號百癡,閩漳浦蔡氏子。幼習儒,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