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與時休和。弟子稟受以來粗堪靜攝。謹遣參承。」謹和 南。

《請留智者書》
同前

開皇十一年十一月,受晉王戒畢,出居禪眾寺,即欲西上。王遣柳顧言致書,請留待來年二月,約至棲霞送別。又宣口敕云:「智者為當長去,更有還期。弟子意不欲相去遼遠,脫能旋迴,不敢留停。鎮下近山,隨樂住止。」 又欲奉留,待二月十八日,同度延陵鎮。仍共至棲霞履行,於彼送別。十二年三月,顗將啟行,王復致書「請就攝山安居度夏」 ,顗不許。王命有司具裝發遣,顗遂至,《止廬山》。

「《弟子總持和南》。爰逮來誨,須往荊楚,辭致首尾,仰具 高懷。但祇稟淨戒,事成甫爾,宿昔凝滯,匪遑諮決。闍 梨和尚,經稱勝田,種子雖投,嘉苗未植。方用心形,永 伸供養,庶憑善誘,日灑塵勞。凡厥共緣,依止有地。斯 亦舟航兼運,利益弘多。如來化導,何必止還天竺?菩 薩應變,本無定方。深願坦然,以虛受物。遲延展禮,面」 當諮遜謹和南。

《重留智者書》
同前

弟子總持,和南逮旨,須取明二日垂別,修復未周,便 深傾欷。弟子前昨晝夜,熟更惟忖,智者至止以來,未 經一夏,兼荊潭路遠,安居將促,江波浩蕩,行程難期。 既去此處,又不至前所,半途結夏,投止亦難。又按《經 律》,一夏供養安居僧,福田無量,況乎師道及大眾力? 凡夫淺薄,本資勝緣,菩薩大慈,須受應供。暮春行謝, 首夏向臻。九旬忽違,四事虛棄,修心與理,於情匪安。 今欲仰留,度夏發遣,冀不半途飄落。脫疑邑下喧湫, 須依林壑,安居攝山,亦當為便。若法歲將滿,預勒蔣 州裝船,南出石頭,西遊彌易。既乘爽節,因得順風,去 留之宜,事理咸會。此間彼處,仰聽擇一,意不可盡,辭 豈多宣?謹和南。

《許智者行書》
同前

弟子總持和南。復逮令旨,欲遂前心。功德因緣,豈敢 違忤。謹遵宿願,即命所司發遣。發日離晨,仰聽詳擇。 庶解夏非遠,秋水乘流。賜答來期,必當無爽。用茲歡 喜,蠲免悲欷。謹和南。

《謝法門書》
同前

《弟子總持和南》。奉旨,今日齋竟,即事登舟,暌阻方遙, 彌以傾欷。垂示法相,雖文旨淵賾,源本難尋,而教門 方便,開悟易益。恭承善誘,永以受持,庶藉津梁,得無 退轉。自服膺至道,每沾弘護,將事遵途,復降良藥,沐 浴慈被,伏用悽荷。謹和南。

《遣使往匡山參書》
同前

《開皇十》二年七月。王遣書廬山參省。八月顗往衡山。營建功德。十一月王遣書潭州奉迎。十二月至荊州。創立「玉泉寺。」

弟子總持和南親信傅仲詵還,逮去月朔,告用慰延。 結熱猶熾,願道體休和。仰承經過攝山鍾岫,寺塔安 善,徒眾和肅,仍留二十僧,權停開善。進至匡嶽,結夏 安居東林禪閣,還為一寺。峰頂精舍,復皆隨喜,敬緣 勸發,獲此熏修。用耨身田,方流法雨,金光明福,喜荷 彌深。弟子去月十四日始度朱方,風土異宜,流金在 「節,攝衛多不調適,每有劣然。二十九日來石頭,稍已 平復,自江浦違心,馳情鼓蠡,以日為歲,無時暫忘。願 未解夏前,預整裝束,法歲若滿,即事西浮。彼間酬願, 務令在促,非但弟子蔽識,希護周爰,深恐禪慧學徒, 咸思鑽仰,宣尼在陳,致嘆自衛便歸,屈道紆情,事非 為己。」今遣主簿王灌指往祗承,并貢別牒。用志存省, 敢略繁辭。謹和南。

《重遣匡山參書》
同前

弟子總持和南東林山寺使至,逮八月八日,誨用慰 馳結。仰承。已往衡山,至當稍久,法緣若竟,願即沿流。 冀在歲陰,必期展覲。弟子渡江還去,月初移新住,多 有造次,未善安立。來旨勖以法事,實用慚悚。始於所 居外援,建立慧日道場,安置照禪師以下,江陵論法 師亦已遠。至於內援建立法雲道場,安置潭州覺禪 師以下,即建深善,輒以諮知。仰承相次為營功德,深 荷扶助,難用遠陳而發。此至江州,遂下請僧料,云何 能得相資?前施鹽米,其米迴入東林,鹽以上路,盈長 之外,乃可別營功德。今山僧返路,行用仰酬,尋別遣 使迎延,願預整歸計。江山遼敻,豈盡誠曲。謹和南。

《答智顗述匡山寺書》
同前

《弟子總持和南垂誨述》《江州潯陽廬山東林寺峰頂 寺,須令弟子立為檀越主》。山嶺盤秀,下屬江湖。香爐 層峰,上虧雲日。僊人之所戾止,隱淪於焉不歸。況乎 慧遠法師,勝依結構,謝客梁元,穿池重閣。景師息心, 神應峰頂。智者憩歷,踵武前賢。師嚴道尊,實深隨喜。 所恨寡薄,無益將來。庶藉熏修,方證常樂。兼陳二寺 偏近驛道,行人往來,頗成混雜。須敕彼州令去,公私 使命,不得停止。即付所司,依事頒下。謹《和南》。

《與匡山三寺書》
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