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弟子總持和南。寒氣漸嚴,仰惟康愈。動寂怡神,興居 安悅。弟子陪奉鑾駕,旅次長奉。遠憑勝力,行往安隱。 瞻言祗覲,庶或匪遙。願珍重。此不宣具。謹和南。

《還藩遣迎書》
同前

開皇十五年春,晉王久留京師,將還鎮,遣使奉迎。顗乘流東下,止揚州禪眾寺。王奉書求學禪慧,顗書答之。後三日,王復重請,乃以所著《淨名義疏》初卷奉王。

《弟子總持和南》。「獻歲春明,仰惟道體勝豫。禪悅法喜, 眾咸集業。功歸有在,悉由明導。敬憶江東,暫欲西上。 先到衡嶽,用賽師恩。次往渚宮,以報生處。虔承此旨, 衛送大江。陽子臨流,具申來請,即蒙開許,還至觀濤。 年來歲往,寒暑屢變。恭聞功德圓滿,遠難讚述。弟子 多幸,生在佛家。過庭所聞,匪直詩禮。轉輪斯奉,實惟」 旦暮。今者陪扈鑾駕,玉軑發自京師,言停洛陽,又止 歷下。柴望之禮,本自《虞書》;巡會之聲,盛於姬典。至尊 憲章先古,允葉人神,相風指南,奉朝東岱。以今月十 一日吉辰,宗事云畢。於時天地載廓,日月增華,休氣 神光,燭近被遠。靈芝競吐,山谷連木,並秀宮壇。瘖聾 朦蹩之徒,無毉而自愈;扶老㩦幼之侶,不謀而同到。 「臣子殫見,事非虛飾,一物得所,萬里斯應。師資至重, 敢不稍聞。第率從便藩,即辭行所。夾鍾將未必屆揚 州,今遣奉迎,便願沿下。餘春未盡,必希拜覲。其間珍 德,續復祗承。」謹和南。

《謝天冠仍請淨名義書》
同前

《總持和南》。「前揆菩薩天冠,率爾式之樣,深嫌不工,即 用呈簡。爰逮今製,思出神衿。圖比目連,妙逾郢匠。開 士五明,此居其一。金剛種智,茲焉標萬。是智因地化 物,不可思議,接引隨方,多能盡達。冠尊於身,端嚴稱 首,跪承頂戴,覽鏡裴徊。有飾陋容,增華改觀。弟子多 幸,謬稟師資,無量劫來,悉憑開悟。色心無作,觸仰勝 緣,度脫舟航,何慮不果。但戒為基趾,信實行先,保解 毘尼。昔年虔受,身雖疏漏,心護明珠,而定品禪枝,屏 散歸靜。猥以凡薄,荷國鎮藩,為子為臣,難虧難怠。豈 藉四緣,能入三昧?」此非臆斷,實荷誠說。《經》稱「非禪不 智,非智不禪。定解相資,能證無漏。」又電光斷結,其例 甚多,慧解脫人,厥朋不少。即日欲服膺智斷,率先名 教,永汎法流,兼同治國。未知底滯,可開化不?師嚴道 尊,可降意不?宿世根淺,可發萌不?菩薩應機,可逗時 不?若未堪敷化,且暫息緣,如可津梁,便開祕藏。《書》云: 「民生在三,事之如一。」況覃釋典,而不從師。今之慊言, 備瀝素款。成就事重,請棄飾辭。謹和南。

《重與智者請義書》
同前

弟子總持和南。仰逮還旨,猶秉謙尊,循復久之,怳如 自失。切以學貴承師,事推物論,歷求法緣,厝心有在。 若習《毘曇》,則滯有情著;若修三論,又入空過甚。《成實》 雖復兼舉,猶帶小乘;釋論,《地持》但通一經之旨。如使 次第遍修,僧家尚難盡備,況居俗而欲兼善?當今數 論法師,無過此地,但恨不因禪發,多起諍心,達者無 違,求那明偈。仰惟厚習善根,非一生得。初乃由學,俄 逢聖境,南嶽禪師親所記莂,說法第一,無以仰過。照 禪師來,具述此事,於時心喜,已域寸誠。智者昔入陳 朝,彼國明式,瓦官大集,眾論鋒起。榮公強口,先被折 角,兩瓊繼軌,裁獲交綏,忍師讚歎,唯唱希有。弟子仰 延之始,便事勝集,屈登無畏,釋難如流,親所聽聞,眾 咸瞻仰。適承前往荊楚,講《法華經》,舊學名僧,莫不歸 服,故知非禪不智,驗乎金口。比聞名僧所說,智者融 會,盡有階差,譬若群流,歸乎大海。此之包舉,始得佛 意。弟子即日,而不依請,譬彼彌勒,今當問誰,惟願未 得令得,未度令度,樂說無窮,法施無盡,復使顧言,稽 首虔拜。謹和南。

《謝義疏書》
同前

弟子總持和南。逮旨送初卷義疏,跪承法寶,粗覽綱 宗,悉擅內外,耳未曾聞,故知龍樹代佛,不可思議。今 所著述,肉眼未睹明闇,謹復研尋,遲比覲接。謹和南。

《論荊州諸寺書》
同前

顗以荊州立「玉泉」 及所修《十住寺》,請王為檀越。王即移書達荊州,總管嘗令檢校,復致書勸留,顗後答書。

弟子總持和南荊州玉泉十住兩寺,近既賜令檢校, 今頒書及江陵總管,當勒所由,終聽僧使奢促。弟子 仰蒙淨戒,宿世因緣,稍希義理,智波羅蜜,爰降開許, 始制義疏,方憑沃啟,向入慧門。昔年仰請棲霞,時往 觀行,政為密邇。朝發暮到,應可諮決,不異邑居。行道 本貴安心,寧勞過遠?天台之路,幸願輟情。屈己為人, 菩薩有賜。於專契弗敢違。前都不知淨人善心,已墮 僧數。濟度無隔,惟用隨喜。謹和南。

《復答智者書》
同前

總持和南:「復垂誨旨,益具仁慈。開士虛懷,隨感必應, 本誓願力,何患不果?政言服道日淺,未堪違遠,深憑 護念,開示悟入。玉泉十住、天台本居,仰由勝功,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