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謂其徒曰:『下有伏龜,即得甘泉』。掘之如其言。」今傳普

明井云。

徐和尚

按《溫州府志》:「徐和尚,名愷,樂清人,岐人。嘗漁海上,漁 舟時有行剽者,或曰:愷亦在焉。一日大悔所為,因祝 髮為僧。於是開沙角路,平洞橋嶺,砌鄧公橋,費數十 百金。愷持短疏往募,無勿與者。縣東白龍山,禱雨常 應,鄉民欲起龍宮,顧山高石遠,轉輸不便,召愷計之。 愷經營四顧,惟旁有巨巖,匠人以為不可鑿,忽有白」 髮鬚老父謂曰:「盍鑿此石,足了一宮。」因遺之米數升 而去。時鄉民雲集,愷以米少人眾,不足供餔糜,姑煮 之。既而食者盡飽,比宮成而石亦盡。試鑿他石,堅不 可破矣。由是知和尚非常人也。

正智

按《溫州府志》:「正智,號臥雲。通經典,說法能闡宗風。初 住能仁寺,繼興羅漢寺。後復結茅於鴈湖頂上,安禪 枯坐者十餘年。有宗藩聞其名,召而禮之,手書贈詩 曰:『臥雲和尚傍龍湫,久鎖禪關沒世幽。苦行多年渾 自在,為余有意下山頭』。」

海門

按《靖江縣志》:「海門,字泓霔,楚之鐘祥人。精湛內典,嚴 於戒律,樂靖地靜僻,因卓錫焉。言其道明白洞達,不 墮影響,聞之者皆豁然有悟。或勸之說法,答曰:『說法 者大都為名耳。吾正欲掃斷名心,有何法可說哉』?」與 邑人沈其旋倡建楞嚴庵。圓寂後,塔墓其地。

圓顯

按《無錫縣志》:「圓顯,邑陳氏子。幼不茹葷,不踐生草,出 家於知微山房,戒行精勤,博通梵典,不出山門五十 年老。著《惠山記》十卷。」

明本

按《四川總志》:明本,漢州人,少育於姊丈高晟,家代薪 爨。一日,載薪山中,驢不行,怒砍其耳,血流被地,心即 悔悟,遂祝髮為僧,入什邡高山寺安缽,功行極苦。坐 化之日,人有自鎣華山者,見本隻履入山,云:「失一履 於禪榻下,可令吾徒寄送。」見者至,方知其已化云。

爽庵真者

按《廣西通志》:「爽庵真者,得一切觀智,遠遊匿跡。或有 問其里姓,但曰:廣西人,以故不知何州縣。問所師授, 搖首不答。有固問者,但曰:吾師觀世音而已。去就無 常,莫知其所終。」

吃肉和尚

按《蘇州府志》:「吃肉和尚,不知名字,遊丐吳中將十年, 能食肉一頓,盡數十觔,或四五日不食。其色黃瘁而 神清,叩之無答。夜宿北寺門下,巡按御史王濬親臨 視之,亦坐不起,惟摸其帶,笑焉。死時謝常施食者為 乞水,飲二三石,盡洗腸胃乃化。」

如堂

按《武昌府志》:「無相,名如堂,南陽人也。始師有沉痼之 疾,住岳陽深山中,誦持《蓮花經》二十年。夜夢金臂人 飲以玉露,疾遂瘳,掛錫出泥庵三年。忽一日語人曰: 『本以十月行,因修懺事,展留一月旦日酉時,予逝矣』。 及旦,參禮十方佛畢,趺坐久之,奮身呼曰:『去』!眾請曰: 『師何去』?」曰:「『竟往佛國』。旋見火光鏨鏨,化作金蓮花而」 上。

海性

按《蘇州府志》:「『『海性號湛川,崑山人。神采英毅,髯鬍接 鬢。壯年薙髮,居堯峰龍洞中,體不帖席,困倦不支,輒 以頭觸石。每日辰巳間持缽出,忽大雨,至午不休,因 持過午戒,遂絕粒。明日雨復不出,第三日始循村行 乞,一田婦見性來,以袖掩釜中飯,且走且謬,云罄矣』。 性發大憫,心謂慳貪不捨,入餓鬼道,吾必度此』。婦佇」 立移日不去。他人與性飯,弗受也。薄晚,困欲踣,不覺 屈膝。已,夫荷鋤歸,譙讓其妻,一村鬨然,群犬叫號,性 恍如夢醒,豁然見父母未生前面目。其初受具作務, 必先見積廚不充,即托故不食。見寒者,解衣衣之,有 憐其寒而予之衣,其轉施猶故也。予衣者,誶之性曰: 「學道者身可捨,何有於衣施者」曰:「汝能捨身而投池 水乎?」性遂踴身赴水,眾挽之出,性曰:「吾擲此身,換清 淨法身耳。」已,入龍洞。久之,遊燕都,至五臺,行諸苦行, 事老僧如奉至尊,主病堂如養父母。未幾南還,阻雪 下邳,纊施盡,繼以中襠,僅存敗衲,兩股龜坼,血流及 踵。有製衣授之,勸自煖者,卻弗納。過一村墟,哀其窮, 欲與植福募,三日罔應,一達官子邀之至家,性不忍 違初志,徘徊村墟自若。達官聞之,饋金錢布帛頗饒。 性是晚宿招提,見眾僧膚粟面黧,即所受立罄矣。居 龍洞,始構一團瓢。南還後,善信麏集,於是殿堂樓閣 悉完整。又於西麓復宋之興福菴,四方參叩者日眾, 或時絕糧,性每棹孤艇往來城市間,隨緣誘化,甚且 貸及子母錢以應之。及將示寂,忽語徒曰:「未完事,急 完之。」至秋當去,果然。

水噴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