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5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九十七卷目錄

 僧部藝文三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     唐楊炯

  為僧普潤辭公封表      張說

  荊州玉泉寺大通禪師碑    前人

  衡嶽十八高僧序      盧藏用

  送林上人序         李白

  蘇州支硎山報恩寺大和尚碑 釋皎然

  杭州餘杭縣龍泉寺故大律師碑 李華

  東都聖禪寺無畏三藏碑    前人

  故左溪大師碑        前人

  潤州天鄉寺故大德雲禪師碑  前人

  揚州龍興寺經律院和尚碑   前人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  前人

神異典第一百九十七卷

僧部藝文三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
唐·楊炯

「三元日月,不能改弦望之期;四序炎涼,不能移變通 之運。況乎人生天地,嶽鎮東西,良時美景,始雲蒸而 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道之常也,復何言哉! 是旻上人天骨多奇,神情獨至。法門梁棟,豈非龍象 之雄;晉國英靈,即是河汾之寶。道尊德貴,所以名稱 並聞;盡性窮神,所以身心不動。遍觀天下,暫游城闕。 劉真長之遠致,雅契高風;習鑿齒之宏才,深期上德。 芝蘭一面,暫悅新知;垂棘連城,將遊舊府。雞山法眾, 餞行於素滻之濱;麟閣良朋,祖送於青門之外。是日 也,河山雨氣,原野秋陰,風煙凄而禁籞寒,草木落而 城隍晚。雲中振錫,有如鴻鵠之飛;水上乘杯,更似神 仙之別。左右為之魂動,金石由其變色。恆山岱嶽,看 寶鼎於風雲;帝里神州,對長安於白日。兩鄉綿邈,何 當惠遠之游;千里相思,空有關山之望。群賢僉議,咸 可賦詩,題其爵里,編之簡牘。

《為僧普潤辭公封表》
張說

僧普潤言:「伏奉甲寅制書,以普潤加榮沐秩,授邑封 公。聖恩無涯,將變枯朽,佛法有教,誠願住持。普潤自 剃落壞衣,五十餘載,心不見是,口不言俗,因誡證業, 憑禪悟理,幸逢皇祚,特啟大運有歸。皇太子逼畏兇 讎,永懷興復,憂虞之際,始蒙顧問。貧道起廣救之悲, 決必成之策,奉符命之旨,贊無畏之心。今得眾生乂 安,群魔消伏,在於法侶,所願為多。視身本無,何功受 祿?天位有德,陛下享之;天討有罪,太子行之。豈貪天 之功,以為己力,賣佛之法,而求身利?必若冒榮背律, 返俗違真,亦恐乖陛下崇誠之情,失如來付囑之義。 凡所稱述,諸佛證明,伏願聖慈,亦垂開領,乞停恩授, 以幸法門。無任護戒傳道之至願謹詣朝堂,奉疏陳 情以聞。」

《荊州玉泉寺大通禪師碑》
前人

譔。夫總四大者,成乎身矣;立萬法者,主乎心矣。身是 虛哉?即身見空,始同妙用,心非實也。觀心若幻,乃等 真如,名數入焉,妙本乖,言說出焉,真宗隱,故如來有 意傳要道,力持至德,萬劫而遙付法印,一念而頓受 佛身。誰其弘之?大通寶禪師其人也。禪師尊稱大通, 諱神秀,本姓李,陳留尉氏人也。心洞九漏,懸解先覺。 身長八尺,秀眉大耳,應王伯之象,合賢聖之度。少為 諸生,遊歷江表,老莊元旨,《書》《易》大義,三乘經論,四分 律儀,說通訓詁,音參吳晉,爛乎如襲孔翠,玲然如振 金玉。既而獨鑒潛發,多間旁施,逮知天命之年自拔, 人間之世企聞。蘄州有忍禪師,禪門之法轍也,自菩 提達磨天竺東來,以法傳慧可,慧可傳僧璨,僧璨傳 道信,道信傳弘忍。繼名重跡,相承五光。乃不遠遐阻, 飜飛謁詣,虛受與沃心懸會,高悟與真乘洞徹。盡捐 妄識,湛見本心,住寂滅境,行無是處,有師而成,即燃 燈佛所;無言可說,是空王法門。服勤六年,不舍晝夜。 大師歎曰:「東山之法,盡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並坐, 於是涕辭而去,退藏於密。儀鳳中,始立玉泉,名在《僧 錄》寺東七里。地坦山雄,目之曰:「此正《楞伽》孤峰,度門 蘭若,蔭松藉草,吾將老焉。」雲從龍,風從虎,大道出賢 人,睹岐陽之地。就去成都華陰之山。學如來市,未云 多也。後進得以拂三有,超四禪,昇堂七十,味道三千, 不是過也爾。其開法大略,則專念以息想,極力以攝 心。其「入也品均凡聖;其利也行無前後。趣定之前,萬 緣盡閉;發慧之後,一切皆如。持奉《楞伽》,遞為心要。過 此以往,未之或知。」久視年中,禪師春秋高矣,詔請而 來。趺坐覲君,肩輿上殿。屈萬乘而稽首,洒九重而宴 居。傳聖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無臣禮。遂推為兩京 法主、三帝國師,仰佛日之再中,慶優曇之一現,然處 都邑,婉其祕旨,每帝王分座,后妃臨席,鴛鴦四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