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6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專誠,樂法翹懇。具戒之初,從濟、瑗稟學,精思研求,究

大乘之奧。十臘之後,便為宗匠。齊文惠帝、竟陵文宣 王莫不服膺。永明八年,竟陵王請於第講《維摩經》。後 為寺主二十餘年,長幼崇敬,如事父母,從為弟子者 四百餘人。年七十二,永明十年卒。時寺復有僧要光」、 淨,並學行有聞也。

曇簡

按《比丘尼傳》:「法音寺尼曇簡,本姓張,清河人也。為法 淨尼弟子,遊學淮海,弘宣正法。先人後己,志在曠濟。 以齊建元四年,立法音精舍,禪思靜默,通達三昧。德 聲遐布,功化日遠。道俗敬仰,盛修供施。時有慧明法 師,深愛寂靜,本住道林寺,寺為文惠帝、竟陵、文宣王 之所修飾,僧多義學,累講經論,去來喧動。明欲去之」, 簡以精舍為施,自移白山,更立草庵,以蔽風雨。應時 行乞,取給所資,常聚樵木,云「經營功德。」以建武元年 二月十八日夜,登此,𧂐薪引火自焚,捨生死身,供養 三寶。近村見火,競來赴救。及至,簡已遷滅。道俗哀慟, 聲震山谷。即聚所餘,為立墳剎。

淨珪

按《比丘尼傳》:「尼淨珪,本姓周,晉陵人也。寓居建康縣 三世矣。珪幼而聰穎,一聞多悟,性不狎俗,早願出家, 父母憐之,不違其志。為法淨尼弟子,住法音寺。德行 純粹,經律博通,三乘禪祕,無不善達。神量淵遠,物莫 能窺,遺身忘味,常自枯槁。其精進總持,為世法則。傳 授訓誘,多能導利,當世歸心。與曇簡尼同憩法音寺」, 後移白山,栖托樹下,功化轉弘。「以建武元年二月八 日與曇簡同夜燒身。道俗哀赴,莫不感咽。收其舍利, 樹墳封剎焉。」

慧緒附僧威

按《比丘尼傳》:「集善寺尼慧緒,本姓閭丘,高平人也。為 人高率疏遠,見之如丈夫,不似婦人。發言吐論,方正 直情,略無迴避。七歲便蔬食持齋,志節勇猛。十八出 家,住荊州三層寺,戒業具足,道俗所嗟。時江陵復有 隱尼,西土德望,見緒而異之,遂乃契意,相㩦行道。嘗 同居一夏,共習般舟,心形勤苦,晝夜不息。沈攸之為」 刺史,普沙簡僧尼,緒乃避難下都。及沈破敗後,復還 西。齊太尉大司馬、豫章王蕭嶷,以宋昇明末,出鎮荊 陝,知其有道行,迎請入內,備盡四事。時有元暢禪師 從蜀下荊,緒就受禪法,究極精妙,暢每稱其宿習不 淺。緒既善解禪行,兼菜蔬厲節,豫章王妃及內眷屬 敬信甚深,從受禪法,每有䞋施,受已隨散,不常儲蓄。 意志高遠,都不以生業關懷。蕭王要共還都,為起寺 舍,在第東田之東,名曰福田寺。常入第行道。永明九 年,自稱忽忽苦病,亦無正惡,惟不復肯食,顏貌憔悴, 苦求還寺,還寺即平愈。旬日中,輒復請入,入輒如前, 咸不知所以爾。俄而王薨,禍故相續。武皇帝以東田 郊迫,更起集善寺,悉移諸尼還集善,而以福田寺別 安外國道人阿梨第中,還復供養善,讀誦咒緒。自移 集善寺已後,足不復入第者數年。時內外既敬重此 尼,每勸其蹔。至後第內,竺夫人欲建禪齋,遣信先諮 請尼云:「甚善。貧道年惡,此段實願一入第,與諸夫娘 別。」既入齋,齋竟,自索紙筆,作詩曰:「世人或不知,呼我 作老」周忽請作七日禪齋,不得休。作詩竟,言笑接人, 了不異常日高傲也。因具敘離云:此段出寺,方為永 別,年老無復能入第理。時體中甚康健,出寺月餘,一 夕奄然卒。時永元元年十一月二十日也,年六十九。 周捨為立序讚。又有僧威尼,德合志同,為法眷屬,行 道習覲,親承音旨也。

超明附法藏

按《比丘尼傳》:「錢唐齊明寺尼超明,本姓范,錢唐人。父 考少為國子生,世奉大法。明幼聰穎,雅有志尚,讀《五 經》,善文義,方正有禮,內外敬之。年二十一,夫死寡居, 鄉鄰求聘,誓而不許,因遂出家,住崇隱寺。神理明徹, 道識清悟。聞吳縣北張寺有曇整法師,道行精苦,從 受具足。後往塗山,聽慧基法師講說眾經,便究義旨」, 一經於耳,退無不記。三吳士庶,內外崇敬。尋還錢唐, 移憩齊明寺,年六十餘,建武五年卒。時又有法藏尼, 亦以學行馳名焉。

曇勇

按《比丘尼傳》:「法音精舍尼曇勇者,曇簡尼之姊也。為 性剛直,不隨物傾動,常以禪律為務,不以衣食經懷。 憩法音精舍,深悟無常,高崇我樂。以建武元年隨簡 因移白山。永元三年二月十五日夜,積薪自燒,以身 供養。當時聞見,咸發道心,共聚遺燼,為之建立墳剎 焉。」

德樂附僧茂

按《比丘尼傳》:「剡齊興寺尼德樂,本姓孫,毘陵人也。高 祖毓,晉豫州刺史。樂生而口有二牙。及長,常於闇室 不假燈燭,了了能見,志願離俗,父母愛惜,而不敢遮。 至年八歲,許其姊妹同時入道,為晉陵光尼弟子。具 戒已後,並遊學京師,住南永安寺。篤志精勤,以晝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