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6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緣至矣。」復請僧轉《法華經》,近數百遍。后時廬阜諸僧 畢集,程之對像焚香,再拜而祝曰:「我以釋迦遺教,故 知有阿彌陀佛。此香先當供養釋迦牟尼如來,次供 養阿彌陀佛,復次供養《妙法華經》。所以得生淨土,由 此經功德,願令一切有情俱生淨土。」即與眾別臥床 上,面西合手氣絕。敕子雍積土為墳,勿用棺槨。時義 熙六年也,春秋五十有九。

張野

按《蓮社高賢傳》:「野字萊民,居潯陽柴桑,與淵明有婚 姻契。野學兼華梵,尤善屬文,性孝友,田宅悉推與弟, 一味之甘,與九族共。州舉秀才,南中郎府功曹、州治 中,徵拜散騎常侍,俱不就。入廬山,依遠公,與劉雷同 尚淨業。及遠公卒,謝靈運為銘,野為序,首稱門人,世 服其義。義熙十四年,與家人別,入室端坐而逝。春秋」 六十九。

闕公則

按《蓮社高賢傳》:公則入廬山白蓮社,既逝,有同社人 至洛陽白馬寺,夜中為公則修忌祭。忽一時林木殿 宇皆作金色,空中有聲曰:「我是闕公則祈生極樂國, 今已得生矣。」言訖無所見。

周續之

按《宋書》本傳,「續之字道祖,鴈門廣武人。其先過江,居 豫章建昌縣。續之年八歲喪母,哀戚過於成人。豫章 太守范甯於郡立學,續之年十二,詣甯受業,通《五經》 并緯候,名冠同門,號曰顏子。既而閑居讀《老》《易》,入廬 山,事沙門,號慧遠。以為身不可遣,餘累宜絕。遂終身 不娶妻,布衣蔬食。劉毅鎮姑熟,命為撫軍,徵太學博」 士,並不就。高祖北討,世子居守,迎續之館於安樂寺, 延入講禮,月餘復還山。江州劉柳薦之高祖,辟為太 尉掾,不就。高祖踐祚,復召之,乃盡室俱下。上為開館 東郭外,招集生徒。乘輿降幸,續之素患風痺,不復堪 講,乃移病鍾山。景平元年卒,時年六十七。

按《蓮社高賢傳》:續之入廬山,事遠公,預蓮社。宋武帝 踐祚,召至都,間館郭外。或問:「身為處士,時踐王庭,何 也?」答曰:「心馳魏闕者,以江湖為桎梏;情致兩忘者,市 朝亦巖穴耳。」時號通隱先生。景平元年卒,春秋六十 七。

張詮

按《蓮社高賢傳》:「詮字秀碩,野之族子也。尚情高逸,酷 嗜墳典,雖耕鋤猶帶經不釋。朝廷徵為散騎常侍,不 起。庾悅以其貧,起為尋陽令。笑曰:『古人以容膝為安, 若屈志就祿,何足為榮』。乃入廬山,依遠公研窮釋典, 深有悟入。宋景平元年,無病向西念佛,安臥而卒。春 秋六十五。」

宗炳

按《宋書》本傳,「炳字少文,南陽涅陽人也。母聰辨有學 義,教授諸子。炳居喪過禮,為鄉閭所稱。刺史殷仲堪、 桓元並辟主簿,舉秀才,不就。高祖誅劉毅,領荊州,辟 炳為主簿,不起。問其故,答曰:『棲丘飲谷,三十餘年』。高 祖善其對,乃下入廬山,就釋慧遠,考尋文義。兄臧為 南平守,逼與俱還,乃於江陵三湖立宅,閑居無事。高」 祖召為太尉參軍,又辟太尉掾,不起。宋受禪,徵為太 子舍人。元嘉初,又徵通直郎,太子建徵為太子中舍 人,庶子並不應。妻羅氏亦有高情,與炳協趣。羅氏沒, 炳哀之過甚,既而悲情頓釋,謂沙門釋慧堅曰:「死生 之分,未易可達,三復至教,方能遣哀。」雅好山水,愛遠 遊,西陟荊巫,南登衡嶽,因而結宇衡山,欲懷尚平之 志。有病還江陵,歎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 澄懷觀道,臥以遊之。」凡所遊履,皆圖之於室。謂人曰: 「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元嘉二十年卒,春秋六十 九。衡陽王義季與司徒江夏王義恭書曰:「宗居士不 救所病,其清履肥素,終始可嘉。為之惻愴,不能已已。」 按《蓮社高賢傳》:「炳入廬山,築室依遠公蓮社,久之還 江陵。衡陽王義季在荊州,親至其室。炳角巾布衣,引 見不拜。王曰:『處先生以重祿,可乎』?對曰:『祿如秋草,時 過即腐』。」

雷次宗

按《南史》本傳:「次宗字仲倫,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廬山, 事沙門釋慧遠,篤志好學,尤明《三禮》《毛詩》。隱退不受 徵辟。宋元嘉十五年,徵至都,開館於雞籠山,聚徒教 授,置生百餘人。車駕數至次宗館,資給甚厚。久之,還 廬山,公卿以下,並設祖道。後又徵詣都,為築室於鍾 山西巖下,謂之招隱館,使為皇太子諸王講《喪服經》」, 次宗不入公門,乃使自華林東門入延賢堂就業。二 十五年,卒於鍾山。子肅之,頗傳其業。

按《蓮社高賢傳》:「次宗入廬山,預蓮社立館東林之東。 元嘉十五年,召至京師,除給事中,不拜。久之,還南昌, 與子姪書曰:『吾童稚之年,已懷遠略。弱冠託廬山,事 釋和尚遊,餐風二十餘載。淵丘既傾,復與汝曹歸耕 先壟,山居谷飲,忽復十年。及今未老,尚可勵志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