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6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我國土,為女人身號字須摩提。誰能當此慧?為文殊 師利瑞應故,化成男子,為作八歲沙彌。如是分明,當 勤精進,可得無上正真之道。」佛言:「復有明,比前過去 迦葉佛時,國王家有七女人,從生至長大,不樂綺飾, 六情斷滅,無餘垢欲。行觀死人,分別身中惡露,愁悲 不樂」,乃徹第七梵天。時第二釋提桓因來下,問訊之: 「欲求何願乎?吾皆能得之。」時七女各各說願,乃願摩 訶衍不可思議事。爾時釋提桓因了不能得是願,天 神語之:「迦葉佛近在此,可往問之也。」七女即從諸女 人,共到佛所,稽首佛足下,釋提桓因叉手白佛言:「七 女願如是,我不能得之,願佛開解之,使得安隱。」佛言: 「如是七女!前過去佛時,世世作功德,今得生國王家, 當得受決此願,阿羅漢、辟支佛尚不能及知,何況諸 天釋梵也?」爾時七女踊躍歡喜,踊在虛空中,皆成男 子身,卻後「亦當受決當得作佛。今大愛道輩,常行大 慈大悲,卻後亦當成男子,受決作佛。」大愛道聞佛說 是語,頭腦著地作禮而去。爾時大愛道及長老比丘 尼,語阿難言:「如是佛以為授我決已,願佛當復授我 法律,入出房室、《行步威儀》、止住處所、檀越請食之法, 《入禪思之慧》,大行小行之禁,願樂欲聞,當奉行之。」賢 者阿難言:「且待我須臾入白之。」阿難入,稽首佛足下, 白佛言:「大愛道裘曇彌比丘尼與諸長老比丘尼言: 佛以為授我決,以其恩無量,願佛復授我法律,入出 房室行步威儀法則,止住處所,檀越請食之法,入禪 思之慧,大行小行之禁,願樂欲聞,當奉持之。」佛言:「阿 難!是法律大重甚難!甚難!能持者自然成男子身,可 得作佛。」賢者阿難即出語大愛道比丘尼:「佛說法律 大重,甚難!甚難!持之疾得作男子可得作佛。」大愛道 歡喜即禮阿難而去。佛告比丘尼:「出家求道,滅斷陽 欲陰氣已盡,既隆勸進建立大乘,修恂道德精修佛 戒,行如佛行住如佛住,視如佛視無以虛危,捐除俗 網正修進度,可免女身,受金剛志。作福一日,受無量 德。無以綺飾幽妙之姿,育養媚色,迷惑丈夫,自纏入 罪,十死有餘。不念道法,專作罪根。思之思之!慎莫復 婬。積功累德,可得全身。」是為比丘尼立德之本法也。 比丘尼以捨家立法,當如法行,如法立德,如法立志, 如法立行,卻情欲態,心常良潔,滅除妖惑。入深微妙 「之法闚及大法,若能自分別本際之源,一切絕滅與 色永然,是為比丘尼立法之本也。比丘尼以捨家立 志除去惡露,常自慚愧羞恥罪患,受女人身不得縱 意迷惑於眾欲破敗道意,展轉生死與罪相值。自省 態惡無過是患,因拔罪根求金剛體,終離女身求鮮 潔志,是故捨家行作沙門,斷諸惡論遠離罪患。是為 比丘尼立德之本也。比丘尼已受具足戒,有三法。何 等為三?一者常供養於佛,無有倦懈,心常用大悲大 慈救濟眾生。二者常敬順於法,行無失宜,直言至誠, 所說當諦,依按法律不以驕慢。三者當敬比丘僧,視 之如見佛,至心恭敬,是為三尊也。敬之得道終離惱 患,不更三處自然生天,莫不離欲,其福永安。是為比 丘尼立德之本也。比丘尼已受具足戒,有三事。何謂 為三?一者自念惡露不淨潔。二者自念多欲,妖惑一 切人皆令意亂。三者自念多恣態,嬈亂正法皆令敗 壞,自謂姝好天下無雙,不知罪至欲來纏身。是為比 丘尼觀欲之本也。」比丘尼若受檀越請食,當如法行。 當如「法食有三事:一者不得與比丘僧共會坐而食, 二者不得與優婆塞共會坐食,三者不得貪持食用 啗年少優婆塞也。」是為比丘尼食法也。比丘尼若檀 越請食,不得受宿請。何以故?有宿昔思想故。受請即 當進道,不得留滯,若失一時不應復往也。違時行者, 是為犯盜食,為犯禁法,非賢者比丘尼也。「比丘尼若 詣檀越家,當大小更相檢校,行當低頭直去,不得左 右顧視戲笑直行也。若於道上見大比丘若沙彌,平 等視之,當直作禮而去,不得與相視顏色,若視顏色 者心為不淨,亦不得問訊起居,欲至何所。設相問訊 者,必有情態起。何以故?用心意識想故。雖不得交,其 心亂矣。正爾為兩墮已。若」有犯者,非賢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若受檀越請食,當先淨心,無餘結恨,靜修齋 戒無缺如毛髮,心思經道無懈怠意,當自洗心,無起 滅意,常有慈心,無瞋怒意,是為比丘尼為行大慈食 也。犯者,非賢者比丘尼也。比丘尼若受檀越請食,當 如法食,若時到當食,上座當令下座皆起,呼檀越來, 各布香訖,三唱禮佛訖還坐。檀越下手巾竟,下食訖, 悉平等,乃咒願「達嚫而食。食不得有聲,不得左右顧 視也。不得含飯而戲笑,亦無含飯而語,犯者非賢者 比丘尼也。」比丘尼受檀越食訖,上座當教語,下座各 出,澡手漱口還坐,各說一偈訖,乃辭去。行當低頭視 地,不得過三尺,口誦咒願,徐徐安詳而行。行不「得踰 地而行,不得跳地而行,不得雙腳而行,不得一腳而 行,不得搖頭行,不得搖身行,不得掉兩臂行,不得掉 凥行,不得斜身行,不得語笑行,不得與男子並行,不 得與男子語行不得與男子笑行。行當如佛行,住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