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6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丁繫自尚書郎參靈度禪師,棄官修道,日食脫粟二 升,諸僧缽水一盂。夏月夜禪,雖飛蚊咂食,終不搖動。 坐夏既滿,面為破爛。」

《佛祖綱目》:慶諸住石霜,會下一千五百人。時齊己、貫 休、泰布衲等以詩筆為佛事,惟泰悟心秀才張拙嘗 與三僧道話,一日謂三僧曰:「三師中何不選一人為 長老意少諸不善詩筆。」泰曰:「先輩失言也。堂頭和尚 肉身菩薩,會下一千五百人,如我輩者七百餘人,勝 我輩者七百餘人。」拙愧服,乃同上拜謁。諸問:「先輩何 姓?」曰:「姓張名拙。」曰:「覓巧了不可得,拙自何來?」拙遂有 省,獻詩曰:「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 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趣 向真如亦是邪。隨順眾緣無罣礙,涅槃生死是空華。」 諸肯之。

李翱,字習之,趙郡人。刺朗州,慕惟儼道風,入山躬謁。 儼執經卷不顧,翱拂袖曰:「見面不如聞名。」儼呼曰:「太 守何得貴耳賤目?」翱回拱謝問曰:「如何是道?」儼以手 指上下曰:「會麼?」曰:「不會。」儼曰:「雲在青天水在瓶。」翱欣 然答以偈曰:「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 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又問:「如何是戒定 慧?」儼曰:「貧道這裡無此閑家具。」翱罔測,儼曰:「太守欲 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閨閣中 物,捨不得便為滲漏。」

《先覺宗乘》。李翱見老宿獨坐,問曰:「端居丈室,當何所 務?」宿曰:「法身凝寂,無去無來。」公問藥山:「何姓?」曰:「正是 時。」公不悉,卻問院主:「某甲適來問和尚姓曰:『正是時』。 未審姓甚麼?」院主曰:「恁麼則姓韓也。」藥山聞乃曰:「得 恁麼不識好惡,若是夏時,對他便是姓熱。」一夕,師登 山,忽雲開見月,大嘯一聲,聲落澧陽九十里許。公聞 之,復贈詩曰:「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 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公嘗問龍潭信禪 師曰:「如何是真如般若?」龍潭曰:「我無真如般若。」公曰: 「幸遇和尚。」龍潭曰:「此猶是分外之言。」公一日問僧:「馬 大師有甚麼言教?」僧曰:「大師或說即心即佛,或說非 心非佛。」公曰:「總過這邊。」公卻問「西堂」藏:「馬大師有甚 麼言教?」藏呼「李翱」,公應諾。藏曰:「鼓角動也。」有一僧乞 置塔,公問曰:「教中不許將屍塔下過,又作麼生?」僧無 對。僧卻問鵝湖義禪師,義曰:「他得大闡提。」

法華持驗汴京張慶祥符中為司獄,常以慈慎自持, 日躬侍掃滌,暑月尤勤飲食,湯藥臥具必加精潔。每 戒其徒曰:「人不幸罹於法,我輩若不知所恤,則罪者 何所赴訴。」生平持誦《法華經》,每遇重囚就戮,必為設 齋誦經,一月乃止。嘗教獄囚有罪當自認,毋誣良善, 以重己孽。

《佛法金湯編》:丁謂,太宗朝登第,後相真宗,封晉國公。 杭僧省常與公卿大夫結淨行社,公作詩云:「己悟何 須傍水雲,未休終是利名身。伊予泠笑陶彭澤,卻作 蓮花社外人。」

《佛祖綱目》:曾會,字宗元,官翰林學士。幼與重顯同舍, 及冠異途。天禧間,會守池州,一日與顯會於景德寺, 會將中庸、大學參,以楞嚴符宗門語句質顯,顯曰:「這 箇尚不與教乘合,況《中庸》、大學耶?學士要直捷理會 此事。」乃彈指一下曰:「但恁麼薦取。」會於言下領旨。 《先覺宗乘》,天聖初,曾會守四明,以書幣迎明覺師補 雪竇。既至,公曰:「某近與清長老商量勘婆子話,未審 端的有勘破處也無?」明覺曰:「清長老道箇甚麼?」公曰: 「又恁麼去也。」明覺曰:「清長老放過一著,學士還知天 下衲僧出這婆子圈䙡不得麼?」公曰:「這裡別有箇道 處,趙州若不勘破婆子,一生受屈。」明覺曰:「勘破了也。」 公大笑。

《教外別傳》:「英公夏竦居士字子喬,自契機於谷隱,日 與老衲遊。偶上藍溥禪師至,公問:『百骸潰散時,那箇 是長老自家底』?上藍曰:『前月二十離蘄陽。公休去上 藍,卻問:『百骸潰散時,那箇是相公自家底』?公便喝。上 藍曰:『喝則不無,畢竟那箇是相公自家底』?公對以偈 曰:『休認風前第一機,太虛何處著思惟。山僧若要通 消息萬里無雲月上時』』」上藍曰「也是弄精魂。」

《佛祖綱目》:晁迥,字明遠,歷事三朝,諡文元。弱冠時,遇 高士劉為一,訪以生滅之事,一曰人常不死,迥駭之; 一曰「形死性不滅。」迥始悟。自是留意禪觀,嘗曰:「予觀 《寶積》中末後云:『若彼比丘於一切法,但取一行極隨 順者,所謂無生,是為禪行』。」予詳此語,若有酌然明禪 理而學佛者,止用此一科足矣。

范仲淹,字希文,吳郡人。仁宗朝累官樞密、參知政事, 為宋朝人物第一。守吳日,慧覺來謁,留數日,淹於言 下知歸,贈覺偈曰:「連朝共話釋疑團,豈謂浮生半日 閑。直欲與師閑到老,盡收識性到元關。」

張方平字安道,宋城人。慶曆中為滁州守。游瑯琊,抵 藏院,偶見《楞伽經》,取視之,忽感悟前身事,入手恍然, 如獲舊物。讀至「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遂明己見。 偈曰:「一念在生滅,千機縛有無。神鋒輕舉處,透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