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7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聲,晝夜不絕,費數萬緡,半歲方就。自成至敗,竟不一 遊,扄鐍儼然,以致灰燼。是冬又起延和閣於大廳之 西,凡七間,高八丈,皆飾以珠玉,綺窗繡戶,殆非人工。 每旦焚名香,列異寶,以祈王母之降。及師鐸亂,人有 登之者,於藻井垂蓮之上見二十八字云:「延和高閣 上干雲,小語猶疑太乙聞。燒盡降真無一事,開門迎 得畢將軍。」此近詩妖也。用之公然云:與上仙來往。每 對駢,或叱咄風雲,顧揖空中,謂見群仙來往過於外, 駢隨而拜之。用之指畫紛紜,略無媿色,左右有異論, 則死不旋踵矣。見者莫測其由,但拊膺不敢出口。用 之忽云:「后土夫人靈仇,遣使就某借兵馬。」并李筌所 撰《太白陰經》。駢遽下兩縣,索百姓葦蓆數千領,畫作 甲馬之狀,遣用之於廟庭燒之。又以五彩牋寫《太白 陰經》十道,置於神座之側。又於夫人帳中塑一綠衣 年少,謂之韋郎。塑成,有人於西廡棟上題一長句,詩 曰:「四海干戈尚未寧,謾勞淮海寫儀形。九天元女猶 無信,后土夫人豈有靈?一帶好雲侵鬢綠,兩行巍岫 拂眉清。韋郎年少耽閑事,案上休看《太白經》。」好事者 競相傳誦。是歲,詔於廣陵立駢生祠,并刻石頌,差州 人採碑材於宣城,及至揚子縣用之。一夜,遣人密以 健牯五十,牽至州南,鑿垣架濠,移入城內。及明,柵緝 如故。因令揚子縣申府:「昨夜碑石不知所在。」遂懸購 之。至晚,云:「被神人移置街市。」駢大驚,乃於其旁立一 大木柱,上以金書云:「不因人力,自然而至。」即令兩都 出兵仗鼓樂,迎入碧筠亭。至三橋擁鬧之處,故埋石 以礙之。偽云「人牛拽不動。」駢乃朱篆數字貼於碑上, 須臾去石乃行。觀者互相謂曰:「碑動也。」識者惡之。明 日,揚子有一村嫗詣知府判官陳牒云:夜來里「胥借 耕牛牽碑,誤損其足。」遠近聞之,莫不絕倒。比至失守, 師鐸之眾,竟自壞墉而進。常與丞相鄭公不葉,用之 知之,忽曰:「適得《上仙書》,宰執之間有陰圖令公者,使 一俠士來,夜當至。」駢驚悸不已,問計於用之,用之曰: 「張先生少年時,嘗學斯術於深井里。聶夫人近日,不 知肯更為之否?若有,但請此人當之,無不虀粉者。」駢 立召守一語之,對曰:「老夫久不為此戲,手足生疏,然 為令公有何不可?」及期,衣婦人衣,匿於別室。守一寢 於駢臥內,至夜分,擲一銅鐵於階砌之上,鏗然有聲, 遂出囊中彘血,灑於庭戶簷宇間,如格鬥之狀。明日, 駢泣謝守一曰:「蒙仙公再生之恩,真枯骨重生矣!」乃 躬輦金玉及通天犀帶,以酬其勞。又有蕭勝者,亦用 之黨也,納五百金賂於用之。用之曰:「爾何欲?」曰:「欲得 知鹽城監耳。」乃見駢,為求知鹽城監。駢以當任者有 績,與奪之間,頗有難色。用之曰:「用勝為鹽城者,不為 勝也。昨得《上仙書》,云有一寶劍在鹽城井中,須一靈 官取之,以勝上仙左右人,欲遣去耳。」駢俛仰許之。勝 至監數月,遂匣一銅匕首獻於駢。用之稽首曰:「此北 帝所佩者也,得之則百里之內,五兵不敢犯。」駢甚異 之,遂飾以寶玉,常置坐隅。時廣陵久雨,用之謂駢曰: 「此地當有火災,郭邑之間,悉合灰燼。近日遣金山下 毒龍以少雨濡之,自此雖無大段燒爇,亦未免小小 驚動也。」於是用之每夜密遣人縱火,荒祠壞宇,無復 存者。駢嘗授道家祕法,用之守一無增焉。因刻一青 石,如手板狀,隱起龍蛇,近成文字。玉皇授白雲先生。 高駢潛使左右,置安道院香几上,駢見之,不勝驚喜。 用之曰:「玉皇以令公焚修功著,特有是命,計其鸞鶴, 不久當降。某等此際謫限已滿,便應得陪幢節,同歸 真境也。他日瑤池席上,亦是人間一故事。」言畢,歡笑 不已,遂相與登延和閣,命酒餚極歡而罷。後於道院 庭中刻木為鶴,大如小駟,羈轡中設機棙。人或逼之, 奮然飛動。駢嘗羽服跨之,仰視空闊,有飄然之思矣。 自是嚴齋醮,飛煉金丹,費耗資財,動逾萬計。日居月 諸,竟無其驗。

《道教靈驗記》:「吳興沈瑩,宿奉至道,常供養老君於越 州剡縣市中有居第。時草寇裘甫起自農畝,聚集凶 徒,奔突縣邑,素無武備,官吏奔駭,甫因據有縣城,詔 徵陳許鄭滑淮浙徐泗之軍以討之,八道天軍圍城 以攻之。海內久無兵戈,居人不識征戰,師至之日,皆 潛竄村落,瑩倉惶鎖其外門而逸。士馬既至,瑩誤鎖」 小童一人在舍中卻回。將開門,則營幕施列,不敢窺 犯而去。其後或勝或敗,兵勢不常,市肆半被焚爇,或 逆徒所據,或家軍所收,十餘月日方至。誅殄罷兵之 後,瑩所居六七間,扄鐍如常,籬垣完備。及開鐍,小童 安然。問其故,云:「門閉之後,有一童子青衣,年可十三 四,云老君令與其嬉戲,良久引去。」一「大宅內,得飲食 果實。餐㇊了,卻與童子為伴遊戲。如半日頃,即聞老 君令其添香,纔炷香了,即聞開門之聲。瑩入門時,香 煙未歇。問其鬥戰火燭,鄰里焚燒,驚怕之事,一無所 聞。」是則十月戰爭,比鄰灼爇,如同頃刻,殊不覺知。列 肆併焚,其家獨在。非大聖神通之力,孰能及於此乎。 瑩亦自此栖心元門,探真慕道,將有長往之志。尋離 鄉邑,莫知所之,只領此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