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7 (1700-1725).djvu/24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二十卷目錄

 道教部雜錄

 道教部外編

神異典第二百二十卷

道教部雜錄

《南齊書顧歡傳》,明僧紹正《二教論》,以為「佛明其宗,老 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今道家稱長生不死,名 補天曹」,大乖老、莊立言本理。

《酉陽雜俎》:「夫學道之人,須鳴天鼓,以召眾神也。左相 叩為天鐘,卒遇凶惡不祥叩之。右相為天磬,若經山 澤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存思 念道,當鳴之。叩之數,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七,或 二十四或十二。」

《喈噱錄》: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財賄。中郎云:「二郗 謟於道,二何佞於佛」, 發明義理。老子曰:「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 之。」《書》稱堯之德曰:「平章百姓,百姓昭明。」記曰:「明明德 於天下。」老子:「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孔子曰:「知之為知 之,不知為不知。」蓋孔子未嘗師老子也。

《莊子》曰:「道之真以治其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 以治天下。」予以為聖人以其所以治身者,治國家天 下。

《玉澗雜書》:「司馬子微作《坐忘論》七篇,一曰敬信,二曰 斷緣,三曰收心,四曰簡事,五曰真觀,六曰泰定,七曰 得道。」又為樞一篇,以總其要,而別為三戒,曰「簡緣、無 欲、靜心。」且謂「得道者,心有五時,身有七候:一動多靜 少。二、動靜相半。三、靜多動少。四、無事則靜,事觸還動。 五、心與道合,觸而不動,謂之五時。一舉動順時,容色 和悅。二宿疾益消,心身輕爽。三填補夭傷,還元復命。 四延數千歲,名曰仙人。五鍊形為氣,名曰天人。六鍊 氣為神,名曰神人。七鍊神合道,名曰至人。謂之七候。」 道、釋二氏,本相矛盾,而子微之學,乃全本於釋氏。大 抵以戒定慧為宗,觀七篇《序》可見,而樞之所載,尤簡 徑明白。夫欲修道,先去邪辟之行,外「事都絕,無以干 心。然後端坐,內觀正覺,一念起,即須除滅,隨起隨滅, 動心不滅,照心俱冥,虛心不冥,有心不依一物而心 常住。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又云: 「善巧方便,惟能入定,發慧遲速,則不由人。勿於定中 急急求慧,求則傷定,傷定則無慧。定而慧生,此真慧 也。」此言與智者所論《止觀》。實相表裏。子微中年。隱天 台玉霄峰。蓋智者所居。知其源流有自也。

《識遺》:「孔子師老聃之說,肇於莊子師老子,故其著書, 譏侮古今聖賢,獨推老子,甚至假設孔子言語譽之。 後來漢儒輯《禮記》,承其言曰『聞諸老聃』。」

司馬遷《史記》《老子傳》復增許多老子訓誨孔子言語, 孔鮒作《家語》,著孔子事實,因據以為証,由是堅後學 之信。不知《莊子》一書,多駕空寓言,「時去孔子未遠,知 天下崇信其學,故託時所最重者,尊其師,庶幾聃之 道益隆。」於此見莊子抑孔子、尊老子之跡。後儒不察 《禮記》《家語》《史記》出《莊子》後,見孔子萬世師表,不應禮 樂無所自來。而問禮老聃一語,又備見諸書,莫詳始 自《莊子》。不知老子之教,主於清淨無為,其著書厭薄 禮樂,曰:「禮樂者,信之薄,亂之首也。」《莊子》傳其學,從而 有剖斗折衡,摧折仁義,焚符破璽,絕聖棄知等論,則 聃又何有禮之可問耶?太史公謂道家以虛無為本, 因循為用,有法無法,有度無度,故後「之尊老、莊者,蕩 棄禮法,蓬首垢面,喪酒弔肉」,晉代可証也已。豈有躬 以禮訓孔子,而勗其徒則異是耶?孔子於人之有善, 若管仲之仁,子產之惠,皆亟稱不暇,豈有聃聖師之 而故沒之?此為《莊子》寓言無疑。余嘗謂孔子師表,蓋 推周公,夢想猶冀見之。孟子去孔子甚近,且曾思之 傳誦最的。其敘孔子派接不過文、武、周公,使孔子果 師聃,與莊子輩爾。道之是非,莊子述而傳之足矣,何 必假孔子言明之?此其借孔子尊師可見也。後之衛 道者多為孔子分說,未以寓言及尊師之意,照破莊 子之妄爾。若孔子從聃之事,《莊子外篇》著聃為周藏 史,藏庋書所,或者聃所故多書,孔子因往問聃焉,容 有此理。不然,《魯論》何無一言及聃,而聃之禮何不盡 傳其徒,而甘為棄名檢蕩禮教之罪人耶?東坡嘗謂 莊子雖譏孔子,實尊孔子。書末敘百家之學,有曰:「譬 如耳目鼻口,各有所明,而不能相通。」故墨翟、宋鈃、禽 滑釐、尹文、彭蒙、田駢、慎到、關尹、老聃以至莊周,皆列 敘名之。至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其在《詩》《書》「禮樂,多能 明之,則推而不敢斥。」此又可見《莊子》前之推老聃者, 借孔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