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7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見必於南,故謂之南斗,以別北斗爾。若所謂斗覆為 豐年者,乃天市垣之斗解星,又非此二斗也。

《井觀瑣言》:袁紹檄豫州,曹操檄江東將校部曲,其末 皆云「如律令。」李善註:言當履繩墨,動不失律令也。品 延濟謂「賞賜一如律令之法。」二說小異,然大概皆近 之。今道家符咒類言「急急如律令」,蓋竊此語。李濟翁 《資暇錄》乃謂令讀為零。律令雷邊揵鬼善走,故云如 此鬼之疾速。其說怪誕,不足信。

《聽雨紀談》:道家符咒,其永句皆云「急急如律令。」說者 謂律令乃雷部鬼神之名,而善走,用之欲其速也。此 殊不然,「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宋人云:「符到 奉行。」漢末賊張陵私創符咒,以惑愚民,亦僭用之,道 家遂祖述之爾。

《農田餘話》:朱子曰:「『歸根本』,老氏語畢竟無歸,這箇何 曾動此性,只是天地之性,當初不是自彼來入此,亦 不是自性而復歸。如月影在一盆水裏,除了盆水便 無了,豈是這月影又飛上天去,歸那月裏哉?又如這 花落,便無這花了,豈是歸去那裏,明年又復來生這 枝上哉?」

《蠡海集》:「老氏之言交梨火棗者,蓋梨乃春花秋熟,外 蒼內白,雖雪梨亦微蒼,故曰交梨,有金木交互之義; 棗味甘而色赤,為陽,有陽土生物之義,故曰火棗。」又 梨花白實蒼而味甘,亦其義也。

《大洞經》「從生得道,從道得仙,從仙得真,從真得為上 清君。」

《玉符經》《二十四真圖》,五岳之靈寶也。能得之,必能仙 去,飛涉太清。欲得道法,先沐浴去穢,當得東井圖。欲 定五常役山精,當得五嶽圖。欲通神靈法仙訣,當得 《八史真形圖》。欲通五行廚,當得《六甲通靈圖》。欲存吾 身致天神,當得《九宮紫房圖》。欲奉道法,當得《太清圖》。 欲奉順道,當得《混成圖》。欲通道機,當得《西昇寶籙圖》。 欲通變化,當得靈化圖;欲躡大道,當得《九天圖》;欲脫 身形,當得《九變圖》。欲隱存守身,當得常存圖;欲定身 守神,當得含影圖;欲恬泊守一以存身,當得養身圖; 欲寂寞養志,當得精誠守志圖;欲清淨潔白,致其芝 英,當得玉女圖;欲騁六丁,當得《六陰玉女圖》;欲致仙 籙,當得《九九道仙圖》;欲食導氣,當得「《導引圖》。欲治道 術,當得《洞中皇寶圖》。欲為變化,當得偃息圖。欲臨罏 定九丹金液,當得太一圖。欲登五嶽,求神仙芝藥,當 得開山芝藥圖。欲保神形,辟邪精,當得《明鏡圖》」、 《太上元一真人經》,眾真高仙皆有師也,奉受《上清三 洞寶經》,為學無師,則道不成人,景龍輿焉可得乘?太 極玉闕焉可得登?凡學上清之道,豈肉飛之舉。若慢 於師道,則失投夜光也。以是言之,道固難知也。至於 聖賢皆尊其師,所以重道也。

《太上太霄琅書》,「天地布氣,師教之真,真仙登聖,非師 不成,心不可師,師心必敗。」

《寶元經》「裁制偏邪,同歸中正。能及流末,還至本源。道 本無形,假名立象。雖言充用,用實元無物。」

《道典》:「制殺生者,天也;順性命者,人也;非逆天者,勿殺 也;非逆人者,勿伐也。」為政如是,蓋道之極也。

《七聖記》「南岳赤君下教,變跡為道士,與六弟子俱顯 姓名。」

《太乙帝君經》:「求道者使其心正,則天地不能違也。捨 色累而不願,避榮利而自遠,甘寒苦以存思,樂靜齋 於隱垣,則學道之人始可與言矣。」

《太上三五順行經天》者,道之應形也。應有時漸,交以 引之,元象虛文,莫過三五。三五順行運周則變通不 窮,三才合度。太乙者,天也。天之受一氣,蕩蕩而致清 道者,天之積靈也。

《昇元經》:「道之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彌 綸無外,布神化氣,淡然無上,制御諸天。」

《元妙內篇》:「大道起無為於萬物之祖也。」

《正一真人經》道之淳真,非有言也。惜言道意,因置元 都正一之化,去真近矣。

《寶元經》「正則道合,合則言志。志言在正,正以絕邪。齋 戒誦經,仙道自成。成仙之大,莫過太上。太上無言,言 以應感。感應之道,表信成經也。」

《三皇經》:「求索自然,脫身當國。三光發明,天地常經。 《智慧經》,與道士言,則止於道。」

《太上經》親近賢智,博問善道,賢者論議,不可專執。 末世道士,講經說法,儀軌云何。若說五千文者,亦依 《靈寶》。

《太上三洞寶經》三洞傳法之師,一人度世,勝黃衣道 士千人也。

「修於其身,其德乃真。」君子立身,道德為任,清淨為師, 太和為友,為元為默,與道窮極,治於根本,求於未兆, 為善者自賞,為惡者自刑。故不爭無不勝,不言無不 應。

能以至心學道,當以道授學者,裴君曰:「我師南嶽赤 松子,為太虛真人者,太上以德教老子而得道,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