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十華觀

觀在南昌縣長定鄉新坊,唐會昌初建。宋咸和六年 賜名紫虛觀,治平四年復前額。相傳胡萬二天師修 煉處。

凌虛觀

觀在南昌縣南鄉,舊名飛雲觀,宋建。明永樂間,相傳 白玉蟾化形,居觀小樓,兩月去,不知所之,遺有《飛雲 福地》書額及詩:筍輿踏雪過凌溪,夜宿琳宮聽曉雞。 簷鐸有無風逆順,紗宮明暗月東西。鴝鵒聲中詩思 遠,瑞香花下夢魂迷。冷冷清清清到底,一枝花萼助 吟題。

彭真觀

觀在新建縣西,即宗華觀。相傳彭真君丹井。舊刻南 唐隱士許堅詩。

翊真觀

觀在新建縣梅嶺西南,觀有二松,相傳五尺合為一 幹,號義松。黃庭堅作《志》。鄭子真云:「梅嶺川原秀鬱,數 里之間,翊真觀為最勝。」

廣福觀

觀在新建縣西山之南。舊傳有許旌陽《斬蛟神劍》,藏 於石室。

天寶觀

觀,在新建縣西山最勝處,乃第十二洞天也。

仙林觀

觀在豐城縣會昌鄉,晉尹真人道場。一云「文簫遇彩 鸞于此。」

白鶴觀

觀在豐城縣治南賢能坊,即仙人甘戰修煉之所。後 人建飛仙菴,改為「廣福觀。」唐高宗賜今額。

梅仙觀

觀在豐城縣宣風鄉,相傳梅子真煉丹處。上有朝斗 臺,下有丹井。宋元豐五年封壽春真人。紹興六年加 吏隱。二敕俱存。

崇真觀

觀在進賢縣南折桂坊,舊名「太霄觀」,又名「藏山觀。」有 悠游井,相傳白玉蟾煉丹於此。

昭德觀

觀在奉新縣西文明坊,即劉真人道成故宅,舊名「闓 業觀。」梁武帝創建。南唐時胡仲堯重修,李主賜詔褒 美,徐鉉為作《碑記》。

棲霞觀

觀在靖安縣永恩坊。晉女冠劉懿真在此,白日飛昇, 亦名劉仙觀。宋治平間改今額,一名華車觀。按舊《圖 經》以為女冠,周靈王之甥,王子晉之外妹也。至東晉 已五、六百歲,白日昇天而去。鄭安靖為記。

登真觀

觀在靖安縣盆田都,許旌陽逐蛟曾過此,有「試劍石」, 是其遺跡。

丁仙觀

觀在武寧縣遼山之東,舊名「精靈觀」,即丁令威飛仙 處。

甘泉觀

觀在武寧縣十二都。世傳許旌陽捕蛟,就此憩息,其 徒甘戰插劍於此,泉湧出甚甘,人因立觀以祀旌陽。 有亭覆井,名曰「甘泉亭。」

萬壽宮

宮在府城廣潤門內故子城之南。晉建,祀旌陽令許 真君遜。宮左有井,與江水相消長。中有鐵柱,許旌陽 所鑄。西山雙峰前亦有鐵柱一,以鎮蛟螭之害。唐咸 通中,額曰「鐵柱觀。」宋大中祥符二年,賜名景德觀。政 和八年,改延真觀。嘉定間,御書額「鐵柱延真之宮。」明 初壬寅春,駕至龍興,過鐵柱觀。嘉靖間,賜今名。萬曆 二十八年燬,復建。前有敕書亭,後有玉皇閣。

玉隆萬壽宮

宮在府城西八十里。晉許遜故宅,舊名「游帷觀」,宋賜 今額。

黃堂隆道宮

宮在府城南。晉許、吳二君師,丹陽黃堂靖諶母。及歸, 母取香茅一根,望南擲之,曰:「子歸認茅落處立吾祠。」 二君訪飛茅跡,得於所居南五十里。茅已叢生,遂建 祠,以「黃堂」為名。元虞集、揭徯斯俱有記。

浮雲宮

宮在奉新縣浮雲山。唐開元二十五年賜額「浮雲觀。」 元至正間改為宮。有浮丘石室、李八百洞及劍池、丹 井。

靈鶴觀

觀在饒州府仙鶴山,舊傳漢張道陵修煉於此,唐建 「仙鶴觀」,宋改今名。

延祥觀

觀在鄱陽縣懷德鄉馬跡山,王真人沖舉所謂「五十 二福地。」隋大業間建,層宇迴廊,羽流雲集。元燬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