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12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之無補,懼竊祿以貽譏。臣伏睹國家誕受殊祥,薦膺

祕籙,祚洪圖於萬葉,超盛烈於百王。陛下寅畏寶符, 陟封名嶽,功垂不朽,澤浸無垠,奉若之心,斯為至矣。 而清衷濬發,承命亟行。自經始已來,庀徒斯廣,輦他 山之石,相屬於道塗;伐豫章之材,遠周於林麓。累土 陶甓,揮插運斤,功極彌年,費將鉅萬。掩祈年之舊制, 踰概日之前聞,輟貴近以董臨,假使權而領護。如此 則國家尊奉靈文之意,不為不厚矣;崇飾臺觀之規, 不為不壯矣。然則臣之愚懇,或異於斯,既有見聞,安 敢緘默?臣以為今之興作,有不便之「事五焉。雖鳩僝 已行,未可悉罷,苟或萬一采芻蕘之說,省其功用,抑 其制度,亦及民之大惠,而憂國之遠圖也。所謂五者 之目,請為陛下陳之。且今來所創立宮,規制宏大,凡 用材木,莫匪楩楠。竊聞天下出產之處,收市至多,搬 運赴宮,尤傷人力,雖云役軍匠,寧免煩擾平民,況復 軍人,亦是𥟖庶。此未便之事一也。邇者方畢封崇,頗 煩經費,今茲興造,尤費資財。雖府庫之中,貨寶山積; 畚築之下,工徒子來。然而內帑則積代之蓄藏,百物 盡生民之膏血。散之孔易,斂之維艱,雖極豐盈,尤宜 重惜。此未便之事二也。夫聖人貴於謀始,智者察於 未形,禍起隱微,危生安逸。今雙闕之下,萬眾畢臻,暑 氣方隆,作勞斯甚。所役諸雜兵士,多是不逞小民。其 或鼠竄郊廛,狗偷都市,有一於此,足貽聖憂。」此未便 之事三也。王者撫御寰區,順承天地,舉動必遵於時 令,裁成不失於物宜,靡祟奢侈之風,罔悖陰陽之序。 臣謹按《孟夏》,無發大眾,無起土功,無伐大樹。今肇基 下築,衝冒鬱蒸,俶擾厚坤,乖違前訓。矧復「旱暵卒癢, 雷電迅風,拔木飄瓦,溫沴之氣,比屋罹災。得非以失 承天地之明效歟?此未便之事四也。臣切聆中間《符 命》之文,有清淨育民之誡。今所修宮閣,蓋本靈篇,而 乃過興剖撅之功,廣務雕鎪之巧。雖屢殫於物力,恐 未協於天心。此未便之事五也。伏望遵祖宗之大猷, 察聖賢之深戒,遷思回慮,懲往念來,詔將作之官,息 勤苦之眾,輯寧群品,對越高穹。如此則遐邇宅心,人 祇快望。必若光昭大瑞,須建靈宮,將畢相勞,聿爰成 績,則臣敢效愚計,亦可必行。但能損彼規模,減其用 度,止敦樸素,無取瑰琦。惟將之以誠明,仍重之以嚴 潔。名數之際,加等是宜,實費之資,節斂為要,俾四海 之內,知陛下愛重民力之意,豈不美歟!」昔太宗皇帝 建太乙、上清等宮,亦不使窮極壯麗。臣竊惟陛下宜 遵而行之,取為法制,以示不敢踰,即鳴謙大德,光於 千古矣。奈何特欲過先帝之制作乎?并睹西京造太 宗之影殿,東嶽置會真之宮,計其工庸,亦皆不啻中 人十家之產,然於尊祖禮神則盛矣,其於邦國大計, 則猶未足為當時之急務也。臣料陛下必為海內承 平,邊隅清晏,人康俗阜,時和年豐,縱或築宮,無損於 事,則臣復謂其不然也。方今疆場甫定,虜廷有姑息 之虞;民俗苟完,倉箱無紅腐之積。況關輔之地,流亡 素多,近甸之民,農桑失望。雖令有司安慰,亦恐未復 田產。「秋冬之間,饑歉是懼。亟經」營於神館,慮稍鬱於 輿情。往古廢興之端,前王得失之事,布在方冊,足為 商鑒者,陛下覽之詳矣,非假愚臣一二言焉。試觀自 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若清淨無為者之安全乎?願陛 下留神垂聽,無忽臣言,則天下幸甚。今雖上下之人, 皆知事理如此,而人人自愛,莫敢輕黷冕旒。至於左 右大臣,則慮計「之不從,致見疏之悔;中外百執,則慮 言之難達,招妄動之尤,使忠讜之謀未行」,良為此也。 惟臣出從幽介,遭遇文明,特受聖知,度越流輩,官為 侍從,身服簪裳,粗識安危之機,未申補報之效。捐軀 思奮,今也其時。又安敢循默苟容,不為陛下別白而 論之乎?是以輒率妄庸,輕冒宸嚴,感發於中,無所顧 避。陛下寬其鼎鑊之罪,矜其螻蟻之誠,深鑒古先,試 垂採擇,無謂創一靈宮為細事而弗恤也。臣以為興 役動眾,尤係事機,不可不察也。當使鄉校之中,豪姦 之黨,無所開竊議之口,則微臣之望也,天下之幸也。

《仙都觀三門記》
曾鞏

門之作,取備豫而已。然天子諸侯、大夫各有制度,加 於度則譏之,見於《易》《禮記》《春秋》,其旁三門,門三塗,惟 王城為然。老子之教行天下,其宮視天子或過焉,其 門亦三之。備豫之意,蓋本於《易》。其加於度,則知禮者 所不能損,知《春秋》者所太息而已。甚矣,其法之蕃昌 也。建昌軍南城縣麻姑山仙都觀,世傳麻姑於此仙 去,故立祠在焉。距城六七里,由絕嶺而上至其處,地 反平寬衍沃,可宮可田,其穫之多與他壤倍,水旱之 所不能災。予嘗視而嘆曰:「豈天遺此以安且食其眾, 使世之衎衎施施趍之者不已歟?不然,安有是耶?」則 其法之蕃昌人力,固如之何哉?其田入既饒,則其宮 從而侈也宜慶曆六年,觀主道士凌齊曄相其室,無 不修,而門獨庳,曰:「是不足以稱吾法與吾力。」遂大之。 既成,託予記。予與齊曄,里人也,不能辭。噫為里人而 與之記,人之情也。以禮,《春秋》之義告之,天下之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