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127

此页尚未校对

不以人之情易天下之公,齊曄之取予文,豈不得所 欲也夫?豈以予言為厲己也夫!

《重建許旌陽祠記》
王安石

自古名德之士,不得行其道以濟斯世,則將效其智 以澤當時,非所以內交要譽也。亦曰:「士而獨善其身, 不得以謂之士也。」後世之士,失其所業,糜爛於章句 訓傳之末,而號為穎拔者,不過利其藝以干時射利 而已。故道日喪而智日卑。於是有不昧其靈者,每厭 薄焉。非士之所謂道者,名不副其實也,亦以所尚者 「非道也。」嗚呼!其來久矣。晉有百里之長,曰許氏,嘗為 旌陽令,有惠及於邑之民。其為術也,不免乎後世方 技之習,如植竹水中,令疫病者酌水飲焉,而病者旋 愈,此固其精誠之所致也。而藏金於圃,使囚者出力 而得之,因償負而或免於桎梏,豈盡出方技之所為 者?以是德於民,既後斬蛟而免豫章「之昏墊,大抵皆 其所志足以及之。志之所至,智亦及焉。」是則公之有 功於洪,論者固自其道而觀之矣。夫以世降俗末之 日,仕於時者,得人焉如公,亦可謂晦冥之日月矣。公 有功於洪,而洪祀之虔且久。祥符中,升其觀為宮,而 公亦進位於侯王之上。於是州吏峻其嚴,祀之宮室 與王者等。茲固侈其功而答其賜也。工弗加壯,中焉 以圯。今師帥南豐曾君鞏慨然新之。鞏,儒生也,殆非 好尚老氏教者,亦曰:「能禦大菑,能捍大患,則祀之《禮 經》然也。」國家既隆其禮於公,則視其陋而加之以麗, 所以敬王命而昭令德也。書來,使余記之。余嘗有感 於士之不明其道而澤不及物者,得以議吾儒也,故 於是舉樂為之述焉。

《招真庵記》
康舉之

自姑蘇出齊門,沿西北望,山形如巨鰲,橫亙原野,蓋 常熟縣之虞山也。山之東瞰萬戶治,劇邑邑去江不 及程,陂湖畎澮之積,自南至者,傾馳會於江上。河既 應,則迅瀾倒流,逆於市橋之下。二水相制,移時而不 能去。山無奇谷,惟荒墟白草,醜石,散亂坡陀,迤邐而 西,有修林橫抹,隱見於兩峰之間。其中為「招真菴。」元 祐中,道人申氏,泰陵徐處士高弟也。基營於此。菴成 亟去,不知所終。松林森茂,庭宇簡寂,如隱君子之居。 通州道士喻抱元增治之,舊名竹林。至是更以《招真》, 請記於僕,乃歌《招真》之辭以系之。辭曰:「白鶴巢兮丹 井空,蓬山杳兮煙靄濛。陵谷變兮古今,木葉下兮秋 風。飛仙去兮朝太微,黃冠野服兮以遨以嬉,飧霞臥 月兮世不我違,與世滌映兮天門可馳。蒼龍嗥兮雲 漫飛,石泉冽兮山芋肥,俯仰宇宙兮日月蔽虧,靈秀 回薄兮野芳呈姿,山中之樂兮萬化莫移,仙人不來 兮隱者曷歸。」

《清真觀碑》
元·楊維禎

吾崑山之清真觀者,宋放生池也。乾德七年,天台道 士翟守真住其所,建堂皇,其中位元武像,得常熟清 真觀,梁普通時廢,額因以名。越二十年,觀營造十八 相,其力者嗣師馬拱辰、劉道映也。大德壬寅,崑有陽 候之變,災及觀。越四年,主觀事錢益謙更建三清玉 皇殿閣及沼亭、池廊廡之屬,登呂巖仙人所書閣扁, 無恙。益謙之孫曰日升,繼成之。石梁山門,無不完整。 今年日升將觀之,圖拜維禎雷湖之上曰「清真。」自翟 開山,距今九十有五傳矣。乍興乍廢,凡二百有餘年, 而紀載之筆,未有所託,幸書之堅珉。維禎稽放生之 說,出於流水長者,老氏之流;推上帝好生之說,亦仁 施一事也。今日升之徒嗣法於翟者,必以禬禳祕籙, 致時休祥,弭物扎喪非廣,是仁者歟?事關國典,適遇 其人以興,又適藉其人以盛,是不可以不書也。

《瑞雲觀記》
黃潛

瑞雲觀,在吳江城東三千里,所謂笠澤福地也。煙波 莽蒼,四望如一。士民安於耕桑,朴淳有古風,水木清 華,禽魚上下,敻若世外,固仙聖之奧區。然而更千百 年棄委於田夫野老之手,未有能啟其祕而專其勝 者。至元二十九年,靜安陸高士始作菴其處,於是昔 之祕者無所伏,勝者益以發舒。大德九年,復斥故宇, 「易菴以觀,合其徒而居焉。觀之制,中為三清殿,旁為 北斗元天太乙三元別殿,祠堂、寢室、講舍、齋宮、門廡、 庖湢,次第畢備,而為役最鉅。泰定三年,乃告迄工。為 屋以間計者百有餘,繚以修垣,除道成梁,屬於南埭。 既又割上腴之田千五百畝,以資食飲,其所宜有者 無不給,為費一出於高士,而高士之」力殫矣。初菴之 為觀也,教主嗣天師為署今額。至是,所司具以觀成 剡上天子,特下璽書加護焉。高士既勵其徒,俾勿替, 且飭其族之人毋敢有所侵,懼後莫之考而或毀其 成也。爰伐石來,徵文為記。高士名志寧,字景雲,吳郡 人。中有假山,號桃仙。

《青霞觀碑》
虞集

茶陵州青霞萬壽宮。自蕭梁時,州有饒道亨真人仙 去,即其宅為道,觀曰「洞真觀。」宋初,主觀事胡元雅亦 有道術,香火日盛。其季年改賜曰「青霞。」國朝皇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