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4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皮褲,乘馬從一人亦著皮褲,以紙裹十餘錢,來詣宗 卜云:「西去覓食好,東去覓食好。」宗為作卦,卦成占之, 東向吉,西向不利。因就宗乞飲,內口著甌中,狀如牛 飲。既出,東行百餘步,從者及馬皆化為虎,自此以後, 虎暴非常。

《搜神記》:「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 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 往就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 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 飛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豫章有一家,婢在竈下,忽有人長數寸,來竈間壁,婢 誤以履踐之,殺一人。須臾,遂有數百人,著衰衣麻服, 持棺迎喪,凶儀皆備,出東門,入園中覆船下。就視之, 皆是鼠婦。婢作湯灌殺,遂絕。

滎陽人張福,船行還野水邊,夜有一女子,容色甚美, 自乘小船來投福,云:「日暮畏虎,不敢夜行。」福曰:「汝何 姓,作此輕行?無笠雨駛,可入船就避雨。」因共相調,遂 入就福船寢,以所乘小舟繫福船邊。三更許,雨晴月 照,福視婦人,乃是一大鼉,枕臂而臥。福驚起,欲執之, 遽走入水。向小舟是一枯槎,段長丈餘。

丹陽道士謝非,往石城買冶釜還,日暮不及至家山 中廟舍於溪水上,入中宿,大聲語曰:「吾是天帝使者, 停此宿,猶畏人劫奪其釜,意若搔搔不安。」二更中,有 來至廟門者,呼曰:「何銅?」銅應諾曰:「廟中有人氣,是誰?」 銅云:「有人言是天帝使者。」少頃便還。須臾又有來者, 呼銅問之如前,銅答如故,復歎息而去。非驚擾不得 眠,遂起呼銅問之:「先來者誰?」答言:「是水邊穴中白鼉。 汝是何等物?」答言:「是廟北巖嵌中龜也。」非皆陰識之, 天明便告居人言:「此廟中無神,但是龜鼉之輩,徒費 酒食,祀之。急具鍤來,共往伐之。」諸人亦頗疑之,於是 並會伐掘,皆殺之。遂壞廟絕祀,自後安靜。

新野趙貞家園中種蔥,未經抽拔,忽一日盡縮入地。 後經歲餘,貞之兄弟相次分散。

吳聶友字文悌,豫章新滏人,少時貧賤,常好射獵,夜 照見一白鹿,射中之明,尋蹤血既盡,不知所在,且已 饑困,便臥一梓樹下,仰見射箭著樹枝上,視之乃是 昨所射箭,怪其如此。於是還家齎糧,率子弟持斧以 伐之,樹微有血,遂裁截為板二枚,牽著陂塘中,板常 沈沒,然時復浮出,出家輒有吉慶,每欲迎賓客,常乘 此板,忽於中流欲沒。客大懼,友呵之,還復浮出。仕官 大如願,位至丹陽太守。在郡經年,板忽隨至石頭。外 司白云:「濤中板入石頭來。」友驚曰:「板來必有意。」即解 職歸家。下船便閉戶,二板挾兩邊,一日即至豫章。爾 後板出,便反為凶禍,家大轗軻。今新滏北二十里餘 曰封溪,有聶友截梓樹板,濤牂牁處有梓樹,今猶存, 乃聶友向日所栽,枝葉皆向下生。

吳人費季,久客於楚,時道多劫,妻常憂之。季與同輩 旅宿廬山下,各相問出家幾時,季曰:「吾去家已數年 矣,臨來與妻別,就求金釵以行,欲觀其志,當與吾否 耳。」得釵,乃以著戶楣上,臨發失與,道「此釵故當在戶 上也。」爾夕,其妻夢季曰:「吾行遇盜,死已二年。若不信 吾言,吾行時取汝釵。遂不以行,留在戶楣上,可往取 之。」妻覺,摸釵得之家,遂發喪。後一年餘,季乃歸,還 東越。閩中有庸嶺,高數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長 七八丈,大十餘圍。土俗常懼,東治都尉及屬城長吏 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與人夢,或下諭巫 祝,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長並共患之,然 氣厲不息,共請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養之。至 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嚙之。累年如此,已用九 女。爾時預復募索,未得其女。將樂縣李誕家有六女, 無男。其小女名寄,應募欲行,父母不聽。寄曰:「父母無 相,惟生六女,無有一男。雖有如無,女無緹縈。濟父母 之功,既不能供養,徒費衣食,生無所益,不如早死,賣 寄之身,可得少錢,以供父母,豈不善耶?」父母慈憐,終 不聽去。寄自潛行,不可禁止。寄乃生請好劍及咋蛇。 犬至八月朝,便詣廟中坐,懷劍將犬,先將數石米餈, 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頭大如囷,目如二尺 鏡,聞餈香氣,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嚙咋。寄從後 聽,得數創瘡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視穴,得 其九女,髑髏,悉舉出,咤言曰:「汝曹怯弱,為蛇所食,甚 可哀愍。」於是寄女緩步而歸。越王聞之,聘寄女為后, 拜其父為將樂令,母及姊皆有賞賜。自是東治無復 妖邪之物,其歌謠至今存焉。

晉時吳興一人有二男田中作時,嘗見父來罵詈趕 打之。兒以告母,母問其父,父大驚,知是鬼魅,便令兒 斫之,鬼便寂不復往。父憂恐兒為鬼所困,便自往看。 兒謂是鬼,便殺而埋之。鬼便遂歸,作其父形,且語其 家:二兒已殺妖矣。兒暮歸,共相慶賀,積年不覺。後有 一法師過其家,語二兒云:「君尊侯有大邪氣。」兒以白 父,父大怒。兒出以語師,令速去。師遂作聲,入父即成 大老狸入床下,遂擒殺之。向所殺者,乃真父也。改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