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5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遊池,庶承恩於歲月。可謂擇木而俟處,卜居而後歇。

豈徒比跡於四靈,常栖栖而沒沒。」

《鸑鷟篇》
元·真子

鸑鷟氏自東方來,狻麑氏自西域至,遇於中華之野, 相於競虛談,以聲戰勝負。於是《鸑鷟氏》《嚶》若而鳴曰: 「吾聞吁者嘻者,呵者噓者喟。」《颬呬》喘乎氣,噬者啜 者啐者歠者,辛酸甜淡吮乎味,睨者辯者,眄者睢盱。 矎「察乎瞳」戛者,控者,乾者,者鏗鍠。鼕,「讙乎聰, 斯極已」,於是《狻麑》氏。然而唬曰:「吾聞日者,月者,彗 者,孛者,昭。」粲朗斡乎天。峰者。岑者。岡者。巖者,嵯峨 巉崒疊乎山。濤者。波者。湓者。渦者,澎訇澶漫蕩乎水。 僪者者「魑」者「魅」者僁。欻乎鬼,斯極已。意曰: 酬酢相窮,以言泉飛不斷,自以為極。然鸑鷟氏摩距 厲吻以觜戲聞,狻麑氏奮毛掉尾以喉鳴震。《中華子》 歎之曰:「近謂諸身,則鸑鷟之說;遠謂諸物,則狻麑之 說。」斯二君者,背彼默場,勞於聲戰,雖扇眸若電,鼓舌 如霆,適足驚鷙於窮谷,安能響道於滄溟哉?

《鳳巢阿閣賦》以天下清泰神物來萃為韻
無名氏

國家化協軒后,道超帝先,敷至德以被物,降殊祥而 自天。祥異宗周,下岐山之鳴矣;企觀宸極,放阿閣而 巢焉。由是載止於甍次,蓋將呈瑞於君前,臨四榮而 肅乎雲委,播五彩而煥爾霞鮮。且將巢者,其義久也, 美德化乎宇內,永栖遲於日下。爰居爰處,恆依應龍 之祥;載飛載鳴,寧侶化鴛之瓦。道既砥平,時亦鏡清, 厭丹穴而不息,鄙高岡而不鳴。方為應至仁而來元 扈,豈徒愛層構而集丹楹。彼燕有巢,已聞在幕之厄; 爾鶴稱德,更擅乘軒之名。一則兆啟乎顛沛,一則僭 處乎車蓋。曷若我愛育元和,來儀昭泰,奮美羽於軒 楹,散清音於埃壒。然後知赤烏不曰珍,白龍不曰神。 或生之於苑囿,或厄之於海濱。四目鳴而不睹,萬戶 獻而莫臻。豈若茲鳳,惟閣是因,三重其階,實惟高矣。 顯矣,一人斯睹,誰謂不躬不親?向非我后,從政不咈, 惠生於物。執德不回。遺乎將來。鳳亦遠矣,誰能巢哉? 是知反道者高閣徒修,悖德者鳴鳳罔萃。竊稽《瑞牒》, 載覽《史記》,惟黃帝與吾皇,能感之而自至。

《鳳凰來儀賦》以聖感時平樂和瑞集為韻
李解

至哉乎鳳凰之致也!應運合符,體中履正。依道德以 出處,表帝皇之衰盛。宣尼興嘆,見周道之陵夷;太史 正辭,知漢德之明聖。寄高跡於圖牒,流遺旨於歌詠。 我國家化洽生成,歸淳反朴。理定制禮,功成作樂;萬 物懷仁,四靈沾渥。方棲息於上苑,寧徘徊於南岳。觀 乎「肅肅其羽,鏘鏘其鳴」,吸天地之嘉氣,赴《簫韶》之雅 聲。知至道之可樂,識泰階之已平。身安撫馴,或顧步 以屢舞;心畏榮寵,乍聯鶱而若驚。寧同眾鳥之德,竊 比達人之情。且如六翮已成,五文畢備,奇姿委發,逸 志殊類。挹寥廓以推靈,向人寰而作瑞。籠檻不能展 其巧,羅網無以施其智。豈若翡翠以美色殺身,鸚鵡 以能言剪翅,鴻鵠以稻粱自苦,鷹鸇以擊搏,取類孰 與?夫退則全其性,出則得其時。將稱年以表德,豈反 袂以等期。夜宿梧桐之枝,朝餐竹食之粒。望雙闕以 上下,先百禽而翔集。薰風飄而響清,甘露沾而羽濕。 對離景以照耀,披慶雲而出入。來儀則那,樂我時和, 因物見志,為《鳳凰之歌》。歌曰:「處分明兮繫舒慘,一人 慶兮萬物感。羽族猶」得以效珍,微生何久於習坎。

《鳳鳴朝陽賦》以鳳鳴山陽振翼飛舞為韻
崔損

「杲杲兮日景于彼朝陽,萋萋兮桐葉于彼高岡。來儀 者鳳,允葉禎祥。瑞四靈之嘉號,煥五彩之文章。既和 其音,爰翥其翼。凄唳響暢,徘徊綢直。旁應元律,調十 二管於四時;上陵紫煙,繫九萬里而一息。非丹穴勿 處,非蒼竹不食。小鵬起於扶搖,卑鸞棲乎枳棘。若夫 雞冠燕頷,心遠貌閒。雖眾禽之累百,諒比德而難攀。」 故其發聲也,瞻白日以俯仰;其餘響也,順清風而往 還。浮泛泛以出谷,靜泠泠而滿山。既飄颻於有際,遂 遼敻於無間。故曰「麟之有龍,鳥之有鳳。」偶時而見,如 哲士之間生;取類而言,同君子之異眾。若乃拂杳冥 而直上,臨峻極而孤鳴。虛籟相和,陰深以䆗窱;霏煙 動色,紛郁而隨迎。六合為之澄朗,八風於是揚清,川 不波而昭其德,地不翳而感其聲,足使俗登仁壽,化 洽休平。且夫朝陽者,象明時之有潛,鳳鳴者,匹賢人 之惟信。鳳集朝陽以輕舉,賢遇明時而易進。整羽翮 以迴翔,望青雲以奮振。有若秉節操而貞白,垂簪纓 而篤敬。鳳兮鳳兮,何德之威,鏘鏘于飛,應有道而歲 貢,敻無文而代希。飲必玉池之津,游必神仙之府。矯 翮則群族咸從,和樂而百獸率舞。巢阿閣以應昌期, 棲丹闕而狀天宇。載圖牒以傳記,必表靈於聖主。包 眾美于流芳,固難得而覼縷。

《鳳賦》
宋·吳淑

伊九苞之神鳥,稟至陽之純粹。既負禮而蹈信,亦戴 仁而纓義。瞻元扈而來思,望黃紳而必至。因離珠以 遞飼,與孟虧而俱逝。若乃感六英而鼓舞,聞九成而 來儀,應升中而降止,覽德輝而下之。歎《河圖》之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