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6 (1700-1725).djvu/65

此页尚未校对

《雉》

雉死。耿介妒壟,護疆善鬥,雖飛不越分域。一界之內, 要以一雉為長,餘者雖眾,莫敢鳴雊,潘岳所謂畫墳 衍以分畿者也。《周官》曰:「士執雉,士死制」,故執雉,所謂 二生一死摯者也。又其交有時,別有倫,而其羽文明, 可用為儀,故古者后服三翟。《詩》曰:「雄雉于飛,泄泄其 羽。」言雉交有時,別有倫,而又性善鬥,雖飛不越分域。 宣公淫亂,不恤國事,軍旅數起,則雉之不如也。《易》曰: 「離為雉。」離,火也。其體文明,性復猋悍,故為雉。雉雖非 辰屬,而正是南方之物。陶氏所謂丙午日不可食者, 明王於火也。又云:「麞鹿非辰屬,八卦無主,故道家聽 許為脯。」《禮》云:「雉曰疏趾。鴨、鴈醜。指間有幕,其足蹼。雞、 雉醜。指間無幕,其足疏。故曰疏趾也。」《簡兮》之詩曰:「左 手執籥,右手秉翟。」此大舞也。《宛丘》之詩曰:「無冬無夏, 值其鷺羽。」此小舞也。雉取文明,鷺則取其有潔白之 容。所謂大舞者,籥舞是也;所謂小舞者,羽舞是也。故 《樂師》云:「掌教國子小舞。」一曰羽舞,雉飛若矢,一往而 墮。雉,雞類也,不能遠飛,崇不過丈,修不過三丈,故雉 高一丈,長三丈也。古者數數以萬度,度以雉。《爾雅》:雞 雉皆曰:絕有力奮。雞雉皆不能遠飛,故名云化。《書》曰: 「雉不再合,信也。」《說文》云:「雷始動,雉鳴而雊其頸。」蔡邕 《月令》以為雷在地中。雉性精剛,故獨知之應而鳴也。 《禽經》曰:「鵻上無尋,鷚上無常,雉上有文,鷃上有赤。」

《鷂雉》

《釋鳥》云:「江淮而南,青質,五采皆備成章曰鷂。」王后六 服:一曰翬翟,畫以翬雉;二曰褕翟,畫以褕雉;三曰闕 翟,言刻繒為之,闕而不畫。闕而不畫,則其制屈於二 翟,故一名屈狄也。《喪大記》曰:「復夫人以屈狄,世婦以 襢衣。」襢亦信也。闕狄一曰屈狄。展衣一曰襢衣。其義 一也。翬,素質,褕青質。青質,仁也;素質,義也。備五采焉, 「禮也。地道尚義,故后妃之德義以為質,而文之以禮。」 或曰闕翟,飾以闕雉。天子五門,一曰雉門。雉門畫雉, 象闕也。屈狄以此雉飾之,故曰闕翟。《毛詩傳》曰:「象服, 尊者所以為飾,蓋褘衣也。褘衣畫雉,故曰象服。」又曰: 「褕狄闕翟,羽飾衣也。」而《說文》解褘亦曰:「畫袍」,其釋褕 翟,又以為翟羽飾衣,則褘衣畫翟、褕翟、闕翟,皆翟羽 飾之矣。《周官》二翟曰翟,而褘衣變翟曰衣,以此故也。 《葛覃》之詩曰:「薄污我私,薄澣我衣,曷澣曷否,歸寧父 母。」《詩傳》又有以為婦人有副褘盛飾,以朝事舅姑,接 見於宗廟,進見於君子,其餘則私也。私服宜澣,公服 宜否。公服謂褘以畫故宜否則二翟以羽飾之,雖澣 可也。且夫服袞冕,則婦服副褘。而「袞」之制字,從公從 衣,則公服謂褘,理宜然也。

《翬雉》

《釋鳥》云:「伊洛而南,素質五采皆備,成章曰翬。」又云:「鷹 隼醜,其飛也翬。」言其鼓翅翬翬然疾,故曰翬也。翬,雉 之翬,生於翬,故《詩》曰「如鳥斯革。」以言其勢之鶱揚。「如 翬斯飛」,以言其文之奐散。一曰革宜,讀如希革之「革」, 言其覆之潔齊也。宮室之制,自其四中視之,則如跂 斯翼;自其四角視之,則如矢斯棘;自其上視之,則如 鳥斯革;自其下視之,則如翬斯飛。《左傳》曰:「五雉為五 工正」,翬其一也。翬,蓋中央之雉。

《鷮雉》

薛綜曰:「『雉之健者為鷮,尾長六尺』。《字說》曰:『從喬,尾長 而走且鳴,則其首尾喬如也。鷮走且鳴,行止不自舍, 女有取節爾。故《詩》以為淑女之譬,而又與鷩冕之義 異也。《詩》曰:『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言王后無妬忌之行, 險詖之心,能庇其所賴而淑女從焉,則如平林之集 鷮雉也。夫雖等雉也,類有不同,則其取以擬象,亦因』」 以異,若王后翬衣,夫人褕,翟公之服,自鷩冕而下是 也。鷮又下鷩一等,故此取況眾妾。傳曰:「四足之美有 麃,兩足之美有鷮。」《說文》以為雉有十四種,字或從弟, 以此故也。《禽經》曰:「火為鷮,亢為鶴。」

《鷩雉》

鷩似山雞而小,冠背毛黃,項上綠,色鮮明,胸腹洞赤。 《西山經》所謂赤鷩可以禦火者也。賦性悍戾憨害,飛 走如風之猋。故潘岳云:山鷩悍害,猋迅已甚也。蓋其 耿介甚於佗雉。故《周官》三公服鷩冕,與王后三翟之 服異也。劉熙《釋名》云:「鷩冕,鷩雉之憋惡者,山雞也。鷩, 憋也。性急,憋不可生,服必自殺。故畫其形於衣,以象 人執耿介之節。」《博物志》曰:「山雞有美毛采,自愛其色, 終日映水,目眩則溺。翟雉長尾,雨雪降,惜其尾,棲樹 杪,不敢下食,往往餓死。」蓋文之溺物也如此。然則士 之涉世,不能忘己之美,而至於以文滅質者,亦已惑 矣。羽物之色,莫美於鷩,以其美斃焉,是以物惡有其 美也。《禽經》曰:「霜傅彊枝,鳥以武生者」少。《雪封枯,原》鳥 以文死者多。

《爾雅翼》

《雉》

雉有十四種。《春秋運斗樞》曰:「璣星散為雉。」澤雉十步 一啄,百步一飲。因地之墳衍,以為疆界,分而護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