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0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渡河踰水」,狐濡其尾。

「被狐乘龍」,為王道東。

雄狐綏遺,登山崔嵬。

江陰水側,舟楫破乏。狐不得南,豹無以北。

穴有狐烏,坎生蝦蟆。象去萬里,不可得捕。

老狼白駒,長尾大狐。前顛卻躓,進退遇祟。

老狐屈尾,東西為鬼。病我長女,哭涕詘指。或西或東, 大革易誘。

狐濟濡尾,來揭得枳。

老狐多態,「行為蠱怪,為魅為妖。驚我王母,終無咎悔。 狐鳴室北,飢無所食。困於空丘,莫與同力。」

「狐嘈向城,三旦悲鳴。」邑主大驚。

三足狐鳴,靈鳴督郵。

《三狐》嗥哭,自悲孤獨,野無所由,死於丘室。

《淮南子人間訓》:「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體弭耳,以待 其來也。雉見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使狐瞋目植睹, 見必殺之勢,雉亦知驚憚遠飛,以避其怒矣。」

《主術訓》:「猿貁失木而擒于狐狸,非其處也。」

《繆稱訓》今謂狐狸則必不知狐,又不知狸非未嘗見 狐者,必未嘗見狸也;狐狸非異同類也,而謂狐狸則 不知狐狸。是故謂「不肖者賢,則必不知賢;謂賢者不 肖,則必不知不肖者矣。」

《說山訓》:「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坐廟堂。然為狐計者, 不若走于澤。」

《淮南畢萬術》「犀角置狐穴中,狐不歸。」

《新序》:楚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畏昭奚恤亦誠何如?」 江乙荅曰:「虎求百獸食之,得一狐,狐曰:『子毋敢食我 也,天帝令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帝命也。以我為 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見我無不走,虎 以為然,隨而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 以為畏狐也』。」

《法言問道》篇:「若牛羊用人,則狐狸螻螾不膢臘也。」歟, 《寡見》篇:「舉世寒貂,狐不亦燠乎?」

《白虎通》,「狐死首丘」,不忘本也。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 九者,子孫蕃息也。於尾者,後當盛也。

《博物志》:「居無近絕溪,群冢,狐蟲之所,近此則死氣陰 匿之處也。」

《抱朴子登涉篇》:「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虎也;戌日 稱成陽公者,狐也。但知其物名,則不能為害。」

《博喻》篇:「麟止鳳儀,所患在少;狐鳴梟呼,世忌其多。」 《新論審名》篇:「狐狸二獸,因其便合而為一。」

《觀量》篇:「見狸之尾,知其小於豹也。」

《水經注》:郭緣生《述征記》曰:「盟津河津恆濁,方江為狹, 比淮濟為闊。寒則冰厚數丈,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 須狐行。云此物善聽,冰下無水乃過,人見狐行方渡。」 余按《風俗通》云:「俚語稱狐欲渡河,無如尾何。」且狐性 多疑,故俗有狐疑之說。亦未必一如緣生之言也。 《元中記》:「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 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 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續博物志》:「狐狸類狗。」

《譚子化書》:「狐狸之怪,雀鼠之魅,不能幻明鏡之鑒者, 明鏡無心之故也。」

《搜采異聞錄》:「城狐不灌,社鼠不燻」,謂其所棲穴者得 所憑依,此古語也。故議論者率指人君左右近習為 城狐社鼠。予讀《說苑》所載孟嘗君之客曰:「狐者,人之 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燻也。臣未嘗見稷狐見攻,社鼠 見燻,何則?所託者然也。」稷狐之字,甚奇且新。

《癸辛雜識》:獵犬之良者,最畏狐。蓋狐善以穢氣薰犬 目即瞽。故獵者凡見狐必收犬,蓋恐為所損也。 靈狸一體,自為陰陽,故能媚人。

《元池說》:「林狐之相媚也,必先呂。」以口相接。

《耄餘雜識》:虎狼之暴也,狐之媚也,皆能殺人。然虎狼 之殺人也,人知避之;狐之媚以殺人也,人則不知。甚 哉!陰柔而佞之能溺人,而為害鉅也。

狐貍部外編一

《春秋緯》:「帝伐蚩尤,乃睡,夢西王母遣道人披元狐之 裘,以符授之。」

《酉陽雜俎》:帝女子澤性妬,有從婢散逐四山,無所依 托,東偶狐貍,生子曰「殃。」

《吳越春秋》: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 制,乃辭云:「吾娶也必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 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塗山之歌曰: 「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