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0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弊,不如善楚也。」

《龍魚河圖》:懸虎鼻門上,宜官,子孫帶印綬,懸虎鼻門 中,周一年。取燒作屑,與婦飲之,二月中便有兒生貴 子。勿令人知之,泄則不驗也。亦勿令婦見之。

《論衡知實》篇:「澤有猛虎,厲牙而望。知見之者,不敢前 進,如不知見,則犯猛虎之牙矣。」

《物勢篇》:「五行之氣相賊害,含血之蟲相勝服,其驗何 在?」曰:「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 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勝土,故犬與牛羊為虎所服 也。」

《風俗通》:「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今人卒 得病,燒皮飲之,繫其衣服亦辟惡,此甚驗。

桃梗葦茭畫虎。謹案《黃帝書》:「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 壘兄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桃樹下,簡閱百鬼, 鬼無道理,妄與人禍。神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 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畫虎於門,皆是追 效前事,冀以禦兇也。

九江多虎,百姓苦之。前將募民捕取,武吏以除賦課, 郡境界皆設陷阱。後太守宋均到,乃移記屬縣曰:「夫 虎豹在山,黿鼉在淵,物性之所託。故江淮之間有猛 獸,猶江北之有雞豚。今數為民害者,咎在貪殘,居職 使然,而反逐捕,非政之本也。」壞檻阱,勿復課錄,退貪 殘,進忠良。後虎悉東渡江,不為民害。謹按《尚書》,武王 「戎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擒紂於牧野。」言猛怒如虎 之奔赴也。《詩》美南仲,闞如哮虎。《易》稱「大人虎變其文 炳,君子豹變其文蔚。」《傳》曰:「山有猛虎,草木茂長。」故天 之所生,備物致用,非以傷人也。然時為害者,乃其政 使然也。今均思求其政,舉清黜濁,神明報應,宜不為 災。江渡七里,上下隨流,近有二十餘虎,山棲穴處,毛 鬣豈能犯陽侯凌濤瀨而橫厲哉?《俚語》:「狐欲渡河,無 奈尾何。」舟人楫櫂,猶尚畏怖,不敢迎上,與之周旋,云 悉東渡,誰指見者?堯舜欽明在上,稷契允懿於下,當 此時也,寧復有虎耶?若均登據三事,德被四海,虎豈 可抱負相隨,乃至鬼方絕域之地乎?

《古今注》:「白虎闕畫白虎。」

《抱朴子登涉篇》:「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虎也。但知 其物名,則不能為害。」

山中,卒逢虎,便作三五禁,虎亦即卻去。三五禁法,當 須口傳,筆不能委曲矣。一法:直思吾身為朱鳥,令長 三丈,而立虎頭上,因即閉氣,虎即去。若暮宿山中者, 密取頭上釵,閉炁以刺白虎上,則亦無所畏。又法:以 左手持刀,閉炁畫地作方,祝曰:「恆山之陰,太山之陽, 盜賊不起,虎狼不行,城郭不完,閉以金關」,因以刀橫。 旬日中白虎上,亦無所畏也。或用大禁,吞三百六十 氣,左取石以叱虎,虎亦不敢起。以此法入山,亦不畏 虎。或用《七星步》,及玉神符、八威五勝符、李耳太平符、 中黃華蓋印文,及石硫黃散燒牛羊角。或立《西岳公 禁山符》,皆有驗也。闕此四符也。

《遐覽篇》:「余聞鄭君言,道書有白虎七變法,取三月三 日所殺白虎頭皮生駝血、虎血、紫綅履組流萍,以三 月三日合種之。初生草似胡,有實,即取此實種之,一 生輒一異,凡七種之,則用其實。合之,亦可以移形易 貌,飛沉在意。」

《清鍳》篇:「虎尾不附狸身。」 《逸民》篇:「虎豹入廣廈而懷悲,鴻鶤登嵩巒而含慼。物 各有心,安其所長,莫不泰於得意而慘於失所也。」 《守塉》篇:「臭鶵之甘呼鴛鳳,擗蟹之計要猛虎」,豈不陋 乎!

《安貧篇》:「探虎口以奪肉,輕遺體於不測。」

《廣譬篇》:「檻虎死於籠狐。」

千羊不能扞獨虎,萬雀不能抵一鷹。

「《飈風》為虎發」,非狐狢之能致也。 鼠往虎側,則狸犬不敢議。

《唐國史補》:元和初,洪崖冶有役者,將化為虎,群眾呼 以水沃之,乃不得化。或問苕溪子:「是何謂也?」答曰:「陽 極而陰,晦極而明,為雷為電,為雪為霜,形之,老之,死 之,八竅者卵,九竅者胎,推遷之變化也。燕雀為蛤,野 雞為蜃,蝦蟆為鶉,蠶蛹為蛾,蚯蚓為百合,腐草為螢 火,烏足之根為蠐,螬久竹生青蜓,田鼠為鴽,老羭為 猿」,《陶蒸》之變化也。「仁而為暴,聖而為狂」,雌雞為男 子為女人、為蛇、為虎,耗亂之變化也。是必生化而後 氣化。俗言:「四指者,天虎也;五指者,人虎也,唯道德者 窮焉。」

《尚書故實》:「南中久旱,即以長繩繫虎骨,投有龍處,入 水,即數人牽制不定。俄頃雲起潭中,雨亦隨降。龍虎 敵也,雖枯骨猶激動如此。」

《北夢瑣言》:唐咸通中,荊中有書生號唐五經者,學識 精博,聚徒五百輩,以束脩自給,優游卒歲,有西河濟 南之風。常謂人曰:「不肖子弟有三變:一變為蝗蟲,謂 鬻莊而食也;第二變為蠹魚,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 為大蟲,謂賣奴婢而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