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5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歸安縣志》:天聖寺殿柱塑有二龍。一日老僧曉起,見 二龍戲於池。僧叱之,二龍復蟠於柱。但東西相錯,非 復舊處。趙松雪讀書其中,因作《錯龍盤殿記》。

《輟耕錄》:徐彥璋云:「商人某,海舶失風,飄至山島,匍匐 登岸。深夜昏黑,偶墜入一穴,其穴險峻,不可攀緣。比 明,穴中微有光,見大蛇無數,蟠結在內。始甚懼,久稍 與之狎,蛇亦無吞噬意,所苦飢渴不可當,但見蛇時 時䑛石壁間小石,絕不飲啗。于是商人亦漫爾取小 石噙之,頓忘飢渴。一日,聞雷聲隱隱,蛇始伸展,相繼」 騰升,纔知其為神龍,遂挽蛇尾得出,附舟還家,攜所 噙小石數十至京城,示識者,皆鴉鶻等寶石也。乃信 神龍之窟多異珍焉,自此貨之致富。彥璋親見商人 道其始末如此。

檇李郭元之言,「至正乙未秋七月三日,城東馬橋上 白龍掛烈風恠雨,天闇黑若深夜然,壞民居五百餘 所,大木盡拔,木自半空墜下,悉折為二,雜以萬瓦亂 飛,溪水直立,人皆叫號奔走,不暇顧妻子。龍由馬橋 歷城北北麗橋,望太湖而去。時方在家,家去城可三 里許,如聞萬屋齊壓。急出戶四望,黑雲洶湧,失府城」 所在。經一、二時,方乃開霽。不一年,為戰鬥之地。凡龍 所過處,荊棘寒煙,衰草野燐。視昔時之繁華,如一夢 也。

《浙江通志》:「元順帝至正十七年六月晦,龍鬥於樂清 江中,有光如毬,上下颶風大作,死者萬餘人。」

《廣西通志》:「元至正二十四年,象州清規院旁一池,其 中有龍寺鐘自脫入,與龍鬥,夜去曉回,勝則聲振林 木,不勝則一日不回。僧往視之,見龍雄據鐘於池,寺 尋廢。值冬水落,清徹猶見其形。」

《翦勝野》聞太祖在滁,嘗濯手於柏子潭,有五蛇擾而 就之,因祝之曰:「如天命在予,汝其永附焉。」一日戰畢, 群坐藉土,蛇忽蜿蜒其側,帝乃掩以兜鍪,頃復報戰, 亟戴兜鍪而往。是日手刃甚眾。軍法:戰勝必祭甲冑, 眾推帝功居多,乃置其兜鍪於前。甫奠,忽霹靂大震, 白龍夭矯,自兜鍪中出,挾雷聲,握火光,騰空而去,諸 將自是畏服。

《震澤紀聞》:宣宗一日於禁中閱畫,見龍有翼而飛者, 訝之,間詣閣下問三楊諸公,皆不能對。上顧翰林諸 臣曰:「有能知者否?」繼時官在下,對曰:「龍有翼。」曰:「應龍。」 上問何出,曰:「見廣雅。」命取《廣雅》視之信。上甚悅, 懸笥瑣探。天順七年九月十六日,予自嵩縣赴汝州, 見一物於中天淡白,垂長數丈,尾微曲,少頃不見,忽 又垂出,閃閃若動,細如數百丈線,人言此龍也。十月 二日,自南陽赴鄧,將至白馬寺,時微雨且晴,忽見西 南有黑物在薄雲間,蜿蜒如圈者,其首尾莫可辨,惟 身顯然,若艸書「雲」字之狀。忽又有一白物在其下,如 「乙」字,然相去尺許,久之始滅。人皆言龍鬥云。

成化五年六月初五日,河決杏花營,水及堤。明日,三 司以牲醴致奠。既歸,有一卵浮於河,大如人首,下銳 上圓,質青白,微具五色,又多黧黑點。漁者得之,守河 者以十匹布易焉。因馳以告,始觀甚恐,以手撼之,中 汨汨作水聲,又甚重,氣煖而潤澤,不知何祥也。或曰: 「龍卵。吾聞龍有胎,未聞卵生。」或曰:「蛇亦卵生,此固其」 類也。越三日,予遇和僉憲于州橋西,見圖其狀于壁, 且書其上曰:「《元珠占法》,江湖見龍卵,主大水。」又聞前 一日卵送開封府,皆懼不敢收。守與判相卻之門,墜 于地中,惟水而已。

《陜西通志》:成化二十一年,郃陽民王興,左拇甲出龍。 先是甲內見紅紋如線紆曲,每雷雨輒旋動,小苦,興 數欲剔去之,後夢一男子,形容甚異,謂興曰:「余乃龍 也,謫託君體,三日後當去,幸勿訝。」至期雷雨大作,自 牖出其手,裂甲飛去。

《江西通志》:「魚蜦山龍潭在南城縣東九十里,其深莫 測,人呼為海眼,有龍居焉。側有龍王廟,歲旱以鐵符 投潭,雨隨如注。」明成化間,有巫者主潭,命兒投鐵符 於潭,雷雨暴至,一黑犬迫兒甚,隨死焉。或曰:「龍怒而 傷之。」

《見聞錄》:弘治最為盛世,而一時奇變。如「九年六月初 五日,宣府鎮南口墩天雨降,火光明發,腰刀鞘內,龍 起煉化刀尖一處,燒傷軍人二名,及損壞軍器什物。 龍者陰物,其潛也淵,其飛也天,出入有時。今起自邊 墩,刀鞘之間,近龍孽也。」

《三才圖會》:斗牛龍類,甲似龍,但其角彎,其爪三。嘉靖 西內海子中有斗牛,形類虯螭,遇陰雨能作雲霧,常 蜒蜿道傍,及金鰲玉蝀之上。世皇齋居西內,宮女換 班過此,見必驚仆,或有奔溺水中者。宮監以聞,上曰: 「此畜只宜在山後,何為在此駭人乎?」是夜但聞跋浪 跳擲之聲,平旦視之,湖水破裂,逶迤一道,蓋已徙去 矣。自是出沒,不過在《萬歲山》後。

《猗氏縣志》:「明萬曆十八年七月大水,烏停村有二龍 鬥浹旬,縣西百里店灘獲一巨卵,甚馨,中搖硜硜置 縣前,鮮能辯者,送黃儀古剎,後復大水,載去。咸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