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5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目錄

 龍部外編

禽蟲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龍部外編

《三才圖會》:「女媧之時,乘畜車,服應龍。」

《路史》:「柏皇氏姓柏名芝,是為皇柏。出搏日之陽,駕六 龍,以木紀德。」

《列仙傳》:「馬師皇者,黃帝馬醫。有病,龍下垂耳張口,師 皇鍼其脣,飲以甘草湯而愈。後一日負之而去。」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 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 上無復作雨者故也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今之土龍本此氣應自然 冥感非人所能為者

《大荒北經》:「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 故南方多雨。」言龍水物以類相感故也。

蚩尤作兵伐黃帝,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 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 「魃,雨止。」遂殺蚩尤。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 有龍垂胡𩒹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 七十餘人,龍乃去。餘小臣不得上,迺悉持龍𩒹,龍𩒹 拔墮。」

《拾遺記》:「虞舜時,南潯之國有洞穴陰源,其下通地脈, 中有毛龍,時蛻骨於曠澤之中,魚龍同穴而處。其國 獻毛龍,一雌一雄,放置豢龍之宮。至夏代養龍不絕, 因以命族。至禹導川,乘此龍,及四海攸同,反放河汭。」 《瑯嬛記》:「舜以玉策書聖臣之名,金策書賢臣之名,銀 策書功臣忠臣之名,水晶策書才臣之名,眾臣則書」 於木策,木用墨書,餘皆紫龍涎和繪實書。「紫龍涎」者, 舜使虞虎養一紫龍,虎恆持燕炙示龍,而不即與食, 龍俯而垂涎,虎以器盛之,滿一合,然後與食,以為常, 每日得涎一合。繪實者,仙草也,堯時生於朝堂之前, 四時有花,取其實,磨入紫龍涎,色正赤,可以畫金玉, 其色透入金玉中一寸。宮人佩玉盡畫鸞鳳,須得良 工。一筆有誤,終不可改。

《博物志》:「穿胸國,昔禹平天下,會諸侯會稽之野,防風 氏後到殺之。夏德之盛,二龍降庭,禹使范成光御之, 行域外,既周而還,至南海,經防風,防風之神二臣以 塗山之戮見禹,便怒而射之,迅風雷雨,二龍昇去,二 臣恐,以刃自貫其心而死,禹哀之,乃拔其刃,療以不 死之草,是為穿胸民。」

《山海經》:海外西經「大樂之野,夏后啟於此儛,九代乘 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在大運 山北,一曰大遺之野。」

《南方祝融》,獸身人面,而乘兩龍。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

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 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䏿之東,其為 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燭龍也。是燭九陰,因 名云。

《東方勾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恆都焉。冰夷人面,乘兩 龍。

《拾遺記》:「周靈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於魯襄公之世。 夜有二蒼龍自天而下來,附徵在之房,因夢而生夫 子。有二神女擎香露於空中而來,以沐浴徵在。天帝 下奏鈞天之樂,列於顏氏之房,空中有聲,言天感生 聖子,故降以和樂,笙鏞之音,異於俗世也。又有五老 列於徵在之庭,則五星之精也。」

《青州府志》:「齊景公女聘吳太子,終纍闔閭。長子夫差 兄也。齊女喪夫,每思家國。後葬常熟海隅,葬畢,化龍 沖天而去,號為丹塚。」

《拾遺記》:「方丈之山,一名巒雉。東方龍場,地方千里,玉 瑤為林,雲色皆紫,有龍皮骨如山阜,散百頃,遇其蛻 骨之時,如生龍。或云龍常鬥此處,膏血如水流。膏色 黑者,著草木及諸物如淳漆也。膏色紫光,著地凝堅, 可為寶器。」燕昭王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壺盛數斗 膏,以獻昭王,王坐通雲之臺,亦曰「通霞臺。」以龍膏為 燈,光耀百里,煙色丹紫,國人望之,或言「瑞光。」世人遙 拜之,燈以火浣布為纏。

《南海古蹟記》:「白雲山在番禺東,山高無泉,有龍化為 九童子,泉遽涌,時有五色小蛇蜿蜒。下為大小水簾 洞,秦安期生隱處。」

《列仙傳》:子先者,東海關中卜師也,老壽百餘年,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