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5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呼酒家老嫗曰:「急裝當與汝俱。」夜有仙人持二茅狗 來呼子先,子先持一,一與嫗各騎之,乃龍也。

陶安公,六安鑄冶師也。一旦,有朱雀止冶上,云:「七月 七日迎汝以赤龍。」至期,赤龍至,安公騎之而去。 騎龍鳴者,渾亭人。池中得龍子如守宮,十餘頭養之, 長大,稍有去者。一旦水壞廬,而乘龍仙去。

陵陽子明者,銍人也。於旋溪釣得白龍,子明懼,解鉤 拜而放之。後得白魚,腹中有書,教子明服食之法。子 明遂上黃山,採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龍來迎去。 《十洲記》有「九源丈人宮,主領天下水神及龍蛇巨鯨、 陰精水獸之輩。」

《洞冥記》:東方朔父張夷,妻田氏女,朔生三日而田氏 死,鄰母拾而養之。三歲,天下祕讖一覽,闇誦于口,居 常指撝天下,空中獨語,鄰母忽失朔,經年乃歸曰:「兒 至紫泥海,有紫水污衣,仍過虞淵湔浣兒湔衣竟,暫 息都崇堂。既而還,路遇一蒼虎,息於路傍,兒騎虎還, 打捶過痛,虎嚙兒腳傷,母悲嗟,乃裂青布裳裹之。朔」 復去家萬里。見一枯樹。脫布挂於樹。布化為龍。因名 其地為《布龍澤》。

《武帝內傳》:「七月七日,帝登延靈臺,二更之後,王母至, 乘紫雲之輦,駕九色斑龍。」

《洞冥記》:武帝好微行,於長安城西,夜見一螭遊於路, 董謁曰:「昔桀媚妹喜於膝上,以金簪貫玉螭腹為戲, 今螭腹餘金簪穿痕,得此非耶?」曰:「白龍魚鱗網者食 之。」帝曰:「試我也。」

天漢二年,帝昇蒼龍閣,召諸方士言遠國遐方之事。 東方朔曰:「臣遊北極,至種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 龍銜燭火,以照山之四極。」

有鵲銜火於清溪之上,鵲化成龍。

《南康記》:「南野縣有漢監匠陳鄰,其人通靈,夜嘗乘龍 還家,其婦懷身,母疑與外人通,密看乃知是鄰乘龍, 龍至家輒化青竹杖,鄰內致戶前,母不知,因將杖去, 須臾光彩滿堂,俄爾飛失,杖,乃御雙鵠還。」

《神仙傳》:「費長房與壺公俱去,後壺公謝而遣之,長房 憂不能到家,公與所用杖騎之,忽然如睡。已到家,以 所騎竹杖投葛陂中,顧視之,乃青龍也。」

黃盧子,姓葛,名越,甚能治病。千里寄姓名與治之,皆 愈,不必見病人身也。善氣禁之道,禁虎狼百蟲皆不 得動,飛鳥不得去,水為逆流一里。年二百八十歲,力 舉千鈞,行及走馬,頭上常有五色氣,高丈。天下大旱 時,到淵中召龍出,催促便升天,使作雨,數數如此。一 旦與親故別,乘龍而去,遂不復還。

《瑯嬛記》:張茂先名華,遊洞宮,遇一人於途,相與共至 一處,大石中忽然有門,引華入數步,則別是天地,宮 室嵯峨,每室各有奇書,惟一室屋宇頗高,封識甚嚴, 有二犬守之,華問故,答曰:「此皆玉京紫微金真七瑛 丹書紫字諸祕籍。」指二犬曰:「此龍也。」華問地名,對曰: 「瑯嬛福地也。」

《雲笈七籤》:「吳猛,豫章人。後得道至蜀,見王敦,時多疫 病,猛標浦水百步,飲者皆愈,日中求水者將千人。敦 惡之,於座收猛,奄然失去,還船,天地冥合,乘風迅逝。 一宿至家,弟子見兩龍負船,眼如甕大。」

《十二真君傳》:「許真君弱冠,師大洞君吳猛,傳三清法 要。因與吳君同游江左,南出晉關,抵廬江口,因召船 師載往鍾陵。是時舟師曰:『我雖有此船,且無人力乘 駕,無由載君』。」二君曰:「汝但以船載我,我當自與行船。」 仍謂船師曰:「汝宜入船閉門深隱,若聞船行疾速,不 得輒有潛窺。」於是騰舟離水,凌空入雲。二君談論端 坐,頃刻之間,已抵廬山金闕洞之西北紫霄峰頂。二 君意欲暫過洞中,龍行既低,其船拽撥林木戞刺響 駭,其聲異常,舟師不免偷目潛窺。二龍知人,見之峰 頂,委舟而去。二君謂船師曰:「汝違吾教,驚觸二龍,委 棄此船萬仞峰頂。汝既失船,徒返人世。可隱此紫霄 峰上,遊覽匡廬,示以服餌靈草,遁跡」地仙之術,由是 舟師之船底遺跡猶存。

《畿輔通志》:「石井岡,在順德府西北七里,一名龍岡。後 趙石勒時天旱,佛圖澄於此岡掘一死龍,潤以水乃 甦,咒而祭之,騰空而上,遂大雨。」

《佛國記》:「有國名僧伽陁,佛上忉利天,三月為母說法, 來下處。此處僧及尼可有千人,皆同眾食,雜大小乘 學住處。一白耳龍與此眾僧作檀越,令國內豐熟,雨 澤以時,無諸災害,使眾僧得安。眾僧感其惠故,為作 龍舍,敷置坐處。又為龍設福食供養眾僧,日日眾中 別差三人,到龍舍中食,每至夏坐訖,龍輒化形作一」 小蛇,兩耳邊白,眾僧識之。銅盂盛酪,以龍置中,從上 座至下座行之,似若問訊,遍便化去。年年一出,其國 豐饒,人民熾盛,最樂無比。諸國人來,無不經理,供給 所須。

《搜神記》:晉魏郡亢陽,農夫禱於龍洞,得雨,將祭謝之, 孫登見曰:「此病龍雨安能蘇禾稼乎?如弗信,請嗅之。」 水果腥穢。龍時背生大疽,聞登言,變為一翁,求治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