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5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車,前後女騎導從,徑入廳事,使一介告柳云:「龍女且 來矣。」俄而下車,左右扶衛升階,與子華相見,云:「宿命 與君子為匹偶。」因止命酒樂,極歡,成禮而去。自是往 復為常,遠近咸知之。子華罷秩,不知所之,俗云:「入龍 宮得水仙矣。」柳孫君慶,乾符中為節度押衙,青城鎮 遏使,頗好善,常以藥石救貧民之疾。每自躬親撫視 健卒民庶孳孳焉。勤恪奉公,推誠及物,為時人所重。 有一珠大如毬子,云「是其祖所留,數世傳寶矣。」照物 形狀,毛髮形色,一一備足,但皆倒立耳。

《瑯嬛記》:天師張與材善畫龍,變化不測,了無粉本,求 者鱗集,海內幾遍。晚年修道,懶於舉筆,人有絹素,輒 呼曰「畫龍來。」頃之,忽一龍飛上絹素,即成畫矣。故人 間往往有言畫龍飛去者。

郎玉嗜酒,而家赤貧。遇仙女於嵩山中,投以一珠,曰: 「此醉龍珠也,諸龍含之以代酒。」玉甫視珠,而女忽不 見。

昔宗羨思桑娣不見候月,徘徊於川上,見一大魚浮 於水面,戲囑曰:「汝能為某通一問於桑氏乎?」魚遂仰 首奮鱗,開口作人言曰:「諾。」宗羨出袖中詩一首,納其 口中,魚若吞狀,即躍去。是夜桑娣聞叩闥聲,從門隙 視之,見一小龍據其戶,驚而入,不寢達旦。開戶視之, 惟見地上《彤霞牋》一幅。

水仙子為南溟夫人侍者,手恆弄一圓石,如鳥卵,色 類玉。後以贈青霞君,青霞君以為經鎮。「一日誦《陰符 經》,忽大風雨,其石裂破,有一蟲走出,狀若綠螈,就硯 池飲少水,乘風雨飛去,蓋龍也。石隨合,略無縫痕。」 《江西通志》:「唐蕭福保,寧都人,故樵者。一日偕其侶入 山,道逢蛇戲一珠,福保拾而置之衣帶間,行不數武, 珠」墮地,蛇隨後來,戲如前。福保異之,復取含諸口,不 覺下咽。須臾,遍體燥熱,竟化為龍去。

《稽神錄》:道士范可保,夏月獨遊浙西甘露寺,出殿後 門,將登北軒,忽有人衣故褐衣自其傍入,肩帔相拂。 范素好潔,新衣恐污,心不悅。俄而牽一黃犬,又摩肩 而出,范怒形于色,褐衣回顧張目,其光如電,范始畏 懼。頃之,山下人至曰:「向者山上霹靂取龍,子聞之乎?」 范固不知也。

《廣信府志聖井》:「相傳宋初有郭巫祈雨,井上忽墜所 吹白牛角,巫投取之,遂墜井。初不覺,既而見水中有 樓臺,儼然一老翁中坐,侍衛森列,持所墜角於牖間。 巫進請角,翁謂曰:『旱乃天數,非吾獨專。小民不修誠 回天,而晝夜聒井何為?故奪汝角』。巫懇請不已,謂後 不復敢聒井,翁命還之,巫得出,衣巾不濡。後再旱,巫」 違前誡,吹角井上,角復墜。巫取之,溺不復出。踰五日, 屍出山前潭水上,僵坐不仆。漁者推赴長流,旦視在 如前。如是者數四,屍皆不去,亦不朽敗。是夕見夢于 鄉人曰:「吾郭巫也,向再入井見龍,龍謂數入冥間,不 令出,既因命我掌祠,出屍以見異。」鄉人往驗之,信為 立祠,凡有禱則應。宋理宗朝,三十代真人赴闕雩旱, 檄井龍致雨,大驗,遂言于朝,敕封「廣潤侯。」

《鶴林玉露》:士有謁京師龍母廟者,見塑像美姿容,悅 之,意謂「他日居官,安得良匹若是。」出時乘馬,忽見蛇 蟠於鞌,方駭之,乃轡也。後獲美除,至中道,宿旅邸,見 舍後簾箔內處女往來,須臾,主人出,款敘寒暄動履, 乃許以姻好,遂諧伉儷。之任所三載,生二子。有從婢 擔水,常棄桶不食。一日,喚婢入室,忽雷電大作,化為 二龍而去。

《江西通志》:「宋釋宗受,能仁寺僧,有二童子常來廚中, 索飯與之。一日師出,執饌者怒其亟來,弗與。二童子 跳井中激水,水為迸湧,眾懼奔告,師以木盤掩井,跏 趺井上坐化,水得不湧,眾乃知二童子乃龍也。」 《夷堅志》:「皇統中,河中府大旱,太守李金吾祈禱未效, 聞西巖寺僧慈惠,戒律精高,為緇徒所仰,乃往請之。 僧曰:『身老無以動天地,但每日說法之時,必有一老 叟來聽講,莫知所從來,疑是龍也,當試扣之。須金吾 明旦至此,潔誠以待』。」李從之,如期叟至,李即焚香設 席,命左右掖之,再拜致詞。叟驚止之曰:「使君屈膝於 山翁,敢問何以?」李曰:「亢陽為災,五穀不實,萬民將無 以生。願龍君仁慈,亟下甘澤,當肇建祠宇,歲時奉祀, 以彰大神之威靈,唯神念之。」叟無言。少頃,顰蹙而歎 曰:「噫泄吾天機者,師也,吾死無日矣。」遂告李曰:「使君 勿憂,誓以死報。」又顧僧曰:「吾今以師故獲罪,上帝立 降誅罰。吾即死,尸墜於地,然不出此境中,乞為作證 明,使闔郡民為行壇七晝夜,庶幾藉此功德,可獲超 升。」僧許之而去。於是一雨三日。外邑虞鄉有死龍墮 山下,李盡率士庶,召浮屠千人詣其處,築壇場,延慈 惠演供。事畢,龍見於空,作人言謝曰:「吾雖蒙天誅,而 賴法力救助,乘無上妙因,得為菩薩龍矣。」李為建廟, 請額於朝,且名其地為豢龍谷。

《湖廣通志》:「羅致福,黃梅人,居縣北鳳凰臺。一日於簷 下洗手,水腥,乃曰:『龍有病乎,可瘳也』。明晨有秀士以 首疾謁福曰:『可示真形,俟我北郊,毋驚人民』。尋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