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6 (1700-1725).djvu/1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讀史訂疑》岑嘉州詩:「魚龍川北蟠溪雨,鳥鼠山西洮

水雲。」以魚龍對鳥鼠絕工。然讀《水經註》,方知魚龍乃 龍魚也。水出五色魚,俗以為靈,故稱龍魚水,又曰「龍 魚川。」

《夷白齋詩話》:古詩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 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魚腹中安得有書?古人以喻隱 密也,魚沉潛之物故云。

《元亭涉筆》,水畜魚也。又川禽亦魚也。

長松茹退《憨憨子》曰:「海有大魚,背負萬山;山有大獸, 尾占千里。眾人聞而不信,茲請實之。萬物一體,物我 同根。以此而言,則焦螟可以負太山,螻蟻可以抗雷 雨。魚大而背負萬山,獸大而尾拖千里,夫復何疑?」 古今諺:「魚兒秤水面,水來渰高岸。」

《田家雜占》:魚躍離水面,謂之「秤水」,主水漲高多少,增 水多少。

《偃曝談餘》:「諸魚目中瞳人,眵淚所覆,故水見陸不見 珍珠船。漁人以猢猻毛置網四角,則多得魚,云魚見 之如人見錦繡也。有人見垂釣布網,但志心默禱,揭 諦咒七遍,可使終日無獲。」

有漁者得魚甚易,云「取燕肉和麵為餌。」

《鑰必以魚》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義。

唐田澄《蜀城》詩:「地富魚為米,山芳桂是樵。」俗名沃土, 為魚米之地。

《日知錄》:東魏杜弼檄梁文曰:「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 門失火,殃及池魚。」後人每用此事。《清波雜志》云:「不知 所出。」以意推之,當是城門失火,以池水救之,池竭而 魚死也。《廣韻》有池仲魚者,城門失火,仲魚燒死,故諺 云:「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據此,則池魚是人姓名。按《淮 南子》云:「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為之殘。宋君亡其珠,池 中魚為之殫,則失火」與「池魚」自是兩事,後人誤合為 一耳。

考池魚事,本於《呂氏春秋。必己篇》曰:「宋桓司馬有寶 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 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此後 人用池魚事之祖。

《平陽府志》:「平屬瀕河州縣,俱產魚,然黃河急湍,漁人 又無網罟之具,水漲時則持木棒伺河岸而擊之,中 者百或得一焉。此何異馬上健兒彎弓矢以射河伯 也。汾河產亦不多,味肥美。惟臨晉五姓湖魚甚廣,漁 人畜鸕鶿取之,味差減黃河矣。」

魚部外編

《山海經。海外南經》:「結胸國在其西,南山在其東南。自 此山來,蟲為蛇,蛇號為魚。」

《長臂》國,在其東,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

《海外東經》:「元股之國在其北,其為人衣魚。」以魚皮 為衣也。

《海內南經》:「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 「盡胸以上人」胸以下魚也。

《大荒南經》有人名曰張弘,在海上捕魚。海中有張弘 之國,食魚,使四鳥。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於海。 大荒西經互人之國。人面魚身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 死即復蘇,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淮南子》曰:后稷 龍在建木西,其人死復蘇,其半為魚。」蓋謂此也。 《大荒北經》有人方食魚,名曰「深目民之國,昐姓食魚。」 《拾遺記》:堯命夏鯀治水,九載無績。鯀自沉於羽淵,化 為元魚,時揚鬚振鱗,橫修波之上,見者謂為河精。羽 淵與河海通源也。海民於羽山之中,修立鯀廟,四時 以致祭祀,常見元魚與蛟龍跳躍而出,觀者驚而畏 矣。至舜命禹,疏川奠岳,濟巨海則黿鼉而為梁,踰翠 岑則神龍而為馭,行遍日月之墟,惟不踐羽山之地。 皆聖德感鯀之靈化。其事牙說,神變猶一,而色狀不 同。元「魚」「黃」「熊」,四音相亂,傳寫流文,「鯀」字或「《魚邊》元也。 群疑眾說,並略記焉。

冀州之西二萬里,有「孝養之國。」舜受堯禪,其國執玉 帛來朝,特加賓禮,爰及鳥獸昆蟲,以應陰陽。至億萬 之年,山一輪,海一竭,魚蛟陸居。有赤鳥如鵬,以翼覆 蛟魚之上,蛟以尾叩天求雨,魚吸日之光,冥然則暗 如薄蝕矣。

《尚書中候》天乙在亳都,鄰國襁負歸德。東觀於洛,習 禮堯壇,降三分沉璧,退立榮光不起,黃魚雙躍,出濟 於壇,黑烏以雄,隨魚亦止,化為黑玉,赤勒曰:「元精天 乙受神福,伐桀克」,三年天下悉合。

《瑯嬛記》:湯既伐桀,讓於務光,務光笑曰:「以九尺之夫 而讓天下於我,是形吾短也。」羞而沉於水,有只尺之 魚,負之而去。

《酉陽雜俎》:南人相傳秦漢前有洞主吳氏,土人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