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6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曰:「鱖,大口而細鱗,有斑彩。」

《本草綱目》

《釋名》

李時珍曰:「鱖。蹶也。其體不能屈曲。如僵蹶也。」也。 其紋斑如織編也。大明曰:「其味如豚,故名水豚,又名 鱖豚。」《馬志》曰:「昔有仙人劉憑,常食石桂魚。」「桂」、「鱖」同音, 當即是此。

《集解》

李時珍曰:「鱖生湖中,扁形、闊腹,大口細鱗,有黑斑采, 背有鬐鬣刺人,厚皮緊肉,肉中無細刺。夏月居石穴, 冬月偎泥魚之沈下者也。小者味佳,至三、五斤者不 美。」李廷飛《延壽書》云:「鱖鬐刺凡十二,以應十二月,誤 鯁害人。惟橄欖核磨水可解,蓋魚畏橄欖故也。」

肉氣味

甘平無毒。

《日華》曰:「微毒。」

《主治》

《開寶》曰:「腹內惡血,去腹內小蟲,益氣力,令人肥健。」 孟詵曰:「補虛勞,益脾胃。」

《日華》曰:「治腸風瀉血。」

《發明》

李時珍曰:按:張果《醫說》云:「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勞 瘵累年,偶食鱖魚羹,遂愈。」觀此正與補勞益胃殺蟲 之說相符,則仙人劉憑、隱士張志和之嗜此魚,非無 謂也。

尾主治

李時珍曰:「小兒軟癤貼之良。」

膽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骨鯁不拘久近。」

《附方》

骨鯁竹木,刺入咽喉,不拘大人小兒,日久或入臟腑 痛刺,黃瘦甚者,服之皆出。臘月收鱖魚膽,懸北簷下 令乾。每用一皂子煎酒溫呷,得吐則鯁隨涎出。未吐 再服,以吐為度,酒隨量飲,無不出者。蠡鯇、鯽膽皆可。 勝金方

鱖魚部藝文一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錦袍氏鱖也

令以爾錦袍氏,骨疏肉緊,體具文章,宜授「《蘇腸御史》, 仙盤遊奕使。」

鱖魚部藝文二

《上巳日午橋石瀨中得雙鱖魚》

宋梅堯臣

修禊洛之濱,湍流得素鱗。多慚折腰吏,來作食魚人。 水髮粘篙綠,溪毛映渚春。風沙暫時遠,紫線憶江蓴。

鱖魚部紀事

《宋史李道傳》:「道字湛然,歙州休寧人。侍母渡江,奉養 以孝聞。母嘗病,思鱖羹,方冬苦寒,市之不獲,道泣禱 于河,鑿冰取之,得鱖尺許以饋。」

《續夷堅志》:咸淳間,邵武一寺僧,專為人持水陸佛事。 此僧曾與一旅店婦通。一日為人建齋,去店前遇有 鱖魚賣,僧遂買之,命店婦烹煮加豉之時,存想留俟 僧食。次早設齋罷,僧將饅頭二雙與寺鄰,鄰曰:「夜來 夢至齋所,見三寶飲食及兩班筵上并孤魂等處,即 無齋,俱是溪魚,不知如何。」僧莫之知。次日過店家,婦 以所留鱖魚出與飲食,方悟寺鄰之夢,乃誤齋存念 之差,遂不敢食。回至寺門,跌地而死,背有鐵鞭一痕。 《江寧府志》:李宗定在秣陵,夢一人云:「我元武湖鎮殿 將軍也,宜救我。」次日有餽鱖魚長三尺者,云得自元 武湖。宗定憶其夢,親送歸湖中。是夜仍夢前人謝救 己之恩,因言魚皆人變,不宜快餐。自後宗定。見魚不 復舉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