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6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花流水鱖魚肥」即此。第此魚惟秋為美,俗曰菊花鮰。

《本草綱目》

《釋名》

李時珍曰:北人呼鱯,南人呼鮠,並與鮰音相近。邇來 通稱鮰魚,而鱯鮠之名不彰矣。𩸄又鱯音之轉也。秦 人謂其發癩,呼為《魚餘》見「鯰魚。」

《集解》

李時珍曰:鮠生江、淮間。無鱗魚,亦鱘屬也。頭尾身鬐, 俱似鱘狀,惟鼻短爾。口亦在頷下,骨不柔脆,腹似鯰 魚,背有肉鬐。《郭璞》云:「鱯魚,似鯰而大,白色者」是矣。

正誤

陳藏器曰:「鮠生海中,大如石首,不腥,作膾如雪。隋朝 吳都進鮠魚鱠,取快日,曝乾瓶盛。臨時以布裹水浸 用,與初鱠無異。」李時珍曰:「藏器所說,出杜寶《拾遺錄》。」 其說云:「隋大業六年,吳郡獻海鮸乾鱠。其法五六月 取大鮸四、五尺者,鱗細而紫,無細骨,不腥。取肉切曬 極乾,以新瓶盛之,泥封固。用時以布裹水浸,少頃去」 水,則皎白如新也。珍按:此乃海鮸,即石首之大者,有 鱗不腥。若江湖鮠魚,則無鱗極腥矣。陳氏蓋因「鮸」、「鮠」 二字相類,不加攷究,遂致謬誤耳,今正之。

肉氣味

甘平無毒。

《蘇頌》曰:「能動痼疾,不可合野豬、野雞肉食,令人生癩。」

《主治》

陳藏器曰:「開胃,下膀胱水。」

鮠魚部藝文

《戲作鮰魚一絕》
宋·蘇軾

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魨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 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鮠魚部紀事

《明道雜志》:河豚魚,水族之奇味也。余在真州,會上食 假河豚,是用江鮰作之,味極珍。有一官妓謂余曰:「河 豚肉味頗類,鮰而過之。」

鯔魚部彙考

《釋名》

子魚。

鯔魚圖

鯔魚圖

《本草綱目》

《釋名》

李時珍曰:鯔色緇黑,故名。粵人訛為「子魚。」

《集解》

《馬志》曰:「鯔魚,生江河淺水中。似鯉,身圓頭扁,骨軟,性 喜食泥。」李時珍曰:「生東海。狀如青魚,長者尺餘。其子 滿腹有黃脂,味美,獺喜食之。吳越人以為佳品,醃為 鯗腊。」

肉氣味

甘平無毒。

肉主治

《開寶》曰:「開胃,利五臟,令人肥健,與百藥無忌。」

《閩書》

閩產

烏魚《本草》所謂鯔魚,澤首喙員,其質則緇,又有赤目 烏。此魚產江南大江中,春時群來至湖打子,蓋魚子 須跳擊乃出。大江無石,彭湖海石廉利,於此犯擊,方 得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