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6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 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 忘乎道術。」

《胠篋》篇:「鉤餌網罟,罾笱之知多,則魚亂於水矣。」 《至樂》篇:「《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魚聞之而下 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 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

《外物篇》:「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魚不畏網,而畏鵜鶘。

《荀子王制》篇:「聖王之制也,黿鼉魚鱉鰌鱣孕別之時, 網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

《法行篇》:「魚鱉黿鼉,猶以淵為淺而堀其中,及其得也 必以餌。」

《韓子外儲》說:「臨淵而搖木,鳥驚而高,魚恐而下。善張 網者引其綱,若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則是勞而難引 其綱,而魚已囊矣。」

《呂氏春秋功名篇》:「善釣者出魚乎十仞之下,餌,香也。」 《察今》篇:「魚鱉之藏,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 調。」

《精論》篇:「求魚者濡,非樂之也。」

《黃石公安禮章》,「水淺者,大魚不遊。」

《韓詩外傳》:「吞舟之魚,不居潛澤。度量之士,不居汙世。」 吞舟之魚大矣,蕩而失水,則為螻蟻所制,失其輔也。 枯魚銜索,幾何不蠹。

魚之侈,口垂腴者,魚畏之。

《易林》「灼火泉源,釣魚山巔。魚不可得,火不肯燃。 探巢捕魚,費日無功。」

《淮南子天文訓》:「火上蕁,水下流,故鳥飛而高,魚動而 下,月虛而魚腦減。」

《原道訓》:「井魚不可與語,大拘於隘也。」

《主術訓》:「魚得水而遊焉則樂,塘決水涸,則為螻蟻所 食。有掌修其隄防,補其缺漏,則魚得而利之。」

水濁則魚噞。

《繆稱訓》:「尋常之溝,無吞舟之魚。」

《齊俗訓》曾子曰:「擊舟水中,鳥聞之而高翔,魚聞之而 淵藏。故所趨各異,而皆得其便。」

水積則生相食之魚,土積則生自穴之獸。

《詮言訓》「俎之先生魚,豆之先泰羹,此皆不快於耳目, 不適於口腹,而先王貴之,先本後末也。」

《兵略訓》:「魚鱉不動,不擐脣喙,物未有不以動而制者 也。」

《說山訓》:「釣魚者務在芳其餌。芳其餌者,所以誘而利 之也。」

《好魚》者先具罟與罘,未有無其具而得其利。

上求魚,臣乾谷。

《說林》訓:「魚無耳而聽,有然之者也。」

使水濁者,魚撓之。

《釣魚》者,泛杭。《泛釣浮杭》,動動則得魚。

《泰族訓》:「天之且雨也,陰曀未集而魚已噞矣。」

《說苑政理》篇:「吞舟之魚不遊淵,何則?其志極遠也。」 《尊賢》篇:「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雖舜禹亦困。」 《指武》篇:「鮑魚蘭芷,不同篋而藏。」

《雜言》篇:「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與 之化矣。」

《後漢書劉陶傳》:「養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水木 本魚鳥之所生也,用之不時,必至燋爛。」

《論衡龍虛》篇:「魚食於濁游於清。」

《答佞》篇:「魚鱉匿淵,捕魚者知其源。」

《效力篇》:「淵中之魚,遞相吞食,度口所能容,然後嚥之, 口不能受,哽咽不能下。」

《亂龍篇》:「釣者以木為魚,丹漆其身,近之水流而擊之, 起水動作,魚以為真,並來聚會。」夫丹木非真魚也,魚 含血而有知,猶為象至。

《潛夫論卜列篇》:「呼鳥為魚,可內之水乎?呼魚為鳥,可 棲之木耶?」

《外史時勢》篇:「三寸之魚,畜乎方渚,憑依乎茂藻之間, 蕩漾回瀾之際,以為是魚之所逝而息也。不知苑囿 潰於淫雨,而方渚之波通於川瀆,而魚皆掉尾而去, 遐逝乎江湖,旁泛乎藪澤,而東躍乎滄海,若鯤之變 化而飛翔焉。雲行雨施,周流八埏,而鼓宇內之萬物。 是其在渚也,安於渚而不知海;其在海也,又安於海」 而忘渚也,亦其勢然也;

《抱朴子博喻》篇:「芳藻春耀,不能離柯以久鮮;吞舟之 魚,不能舍水而攝生。」

《廣譬篇》:「懸魚惑於芳餌。」

《喻蔽》篇:「牛跡之中,無吞舟之鱗。」

《登涉篇》: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虎也;辰日稱河伯 者,魚也。但知其物名,則不能為害。

虞喜《志林》:「東海之魚墜一鱗,崑崙之木落一葉」,聖人 皆能知人也。

《新論愛民》篇:「水濁無掉尾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