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6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金魚部雜錄

《桯史》:今中都有豢魚者,能變魚,以金色鯽為上,鯉次 之。貴游多鑿石為池,寘之簷牖間以供玩。問其術,祕 不肯言。或云以闤市洿渠之小紅蟲飼,凡魚百日皆 然。初白如銀,次漸黃,久則金矣,未暇驗其信否也。又 別有雪質而黑章,的皪若漆,曰玳瑁魚,文采尤可觀。 逆曦之歸蜀,汲湖水浮載,凡三巨艘以從,詭狀瑰麗, 不止二種,惟杭人能餌,蓄之亦挾以自隨。余考蘇子 美詩曰:「沿橋待金鯽,竟日獨遲留。」東坡詩曰:「我識南 屏金鯽魚。」則承平時蓋已有之,特不若今之盛多耳。 《游宦紀聞》:三山溪中產小魚,斑紋赤黑相間,里中兒 豢之,角勝負為博戲。昔有鬥禽,未見有鬥魚,亦可觀 也。聞永嘉亦有之。

河豚魚部彙考

釋名

鮭:山海經      《䰽》。山海經 《䲅》。爾雅翼      鯸,鮧魚。爾雅翼 鰗,鮧魚。爾雅翼    吹肚魚。本草綱目 《氣包》魚。本草綱目

河豚魚圖

河豚魚圖

《山海經》

《北山經》

《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泑澤。出於崑 崙之東北隅,實為河源,其中多赤鮭。

少咸之山,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鴈門之水,其中多䰽 䰽之魚,食之殺人。

《爾雅翼》

䲅今之河豚,狀如科斗,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黃文眼, 能開能閉,觸物輒嗔,腹張如鞠,浮於水上,一名「嗔魚。」 今人取之者,亦多作鐵須如理絮鈀,至水中,觸而浮, 則取之。或云以橄欖木為棹撥,著魚皆浮出,此其性 之所畏也。味至美,然有毒,獺及大魚不敢啖也。烹者 必覆蓋蒙密忌。煤落其中,雜以橄欖、荻牙煮之,令 過熟。其腹無膽,頭無腮,故肝最毒。舊言:心肝及頭毒 於野葛。又云:肝及子入口爛舌,入腹爛腸。今浙人習 之者,亦不甚忌,正爾啖之耳。大抵海中有大毒,江中 者次之。其出有時,率以冬至後來,每三頭相從,號為 一部。諺云:「得一部,典一褲。」言烹和所用多也。今江陰 得之最早,率以冬至日輒有之,故說者解《易》信及豚 魚,或以為即此物。蓋《中孚》十一月冬至之卦,此魚應 之而來,是信之著者也。䲅又作鮭,鮭音如鞋,浙人所 常御,故有「鮭菜鮭珍」之語。又一名鯸鮐,《吳都賦》所謂 「王鮪鯸鮐」者,其音如胎,《魯頌》所謂「黃耇台背」,未必不 謂老人背。若此魚色,亦猶𥟖老之如凍梨耳。然昔或 謂此魚為鯸鮧魚,又謂之鶘夷魚,則與今之鰋魚所 謂鮧者相亂。蓋鰋魚之鮧,亦有題、夷二音故也。是以 《漢書貨殖傳》「鮐鮆千斤」,說者讀鮐為夷,顏監以為非。 唯失於訓物,亦不知音矣。但解為海魚,則顏之意當 謂此河豚不欲音夷,與彼鰋相類耳。《鹽鐵論》「萊黃之 鮐。」

《本草綱目》

《釋名》

李時珍曰:豚,言其味美也。鯸,鮧狀其形醜也。䲅,謂其 體圓也。吹肚氣包,象其嗔脹也。《北山經》云:「名䰽魚。音 沛。」

《集解》

《馬志》曰:河豚,江淮河海皆有之。陳藏器曰:「腹白,背有 赤道如印,目能開闔,觸物即嗔怒,腹脹如氣毬浮起, 故人以物撩而取之。」李時珍曰:「今吳、越最多。狀如蝌 斗,大者尺餘。背色青白,有黃縷。又無鱗、無腮、無膽,腹 下白而不光,率以三頭相從為一部。彼人春月甚珍 貴之,尢重其腹腴,呼為西施乳。」按《雷公炮炙論》云:「鮭 魚插樹,立便乾枯;狗膽塗之,復當榮盛。」《陶覽》云:「河豚 魚雖小,而獺及大魚不敢啖之,則不惟毒人,又能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