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7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牡蠣部藝文二

《食蠔》
宋·梅堯臣

薄宦遊海鄉,雅聞靜康蠔;宿昔思一飽,鑽灼苦未高。 傳聞巨浪中,碨礧如六鼇。亦復有細民,並海施竹牢。 採掇種其間,衝激恣風濤。鹹鹵與日滋,蕃息依江皋。 中廚烈焰炭,燎以菜與蒿;委質已就烹,鍵閉猶遁逃。 稍稍窺其戶,青襴流玉膏。人言噉小魚,所得不償勞。 況此鐵石頑,解剝煩錐刀。戮力效一割,功烈纔牛毛。 若論攻取難,飽食未為饕。

《食蠣房》
劉子翬

蠣房生海壖,堅頑宛若石。其中儲可欲,雖固必生隙。 嵌巖各包藏,碨相附積。中逢霹靂手,妙若啟扃鐍。 鑽灼諒難堪,曷不吐餘瀝。南庖富腥盤,豈惟此稱特。 吞航大絕倫,梯臠萬夫食。針鱗九牛毛,小嚼逾千百。 光螺暈紫斑,蠞膏湛金色。水母脆鳴牙,章舉懸疣密。 烏黏力排奡,貼石不可索,妾魚戲浮波,媚雌雄匹。 蟹蹂輒橫騖。鱉縮常畏出。車螯不服箱。馬鮫非駿跡。 江瑤貴一柱。夫豈棟梁質。骨柔競愛。多鯁䱥乃斥 蚶紅鮭赤文肉黑魚之賊,鰷鱨鰋鯉,鰻鱣鮪鰍魴鯽 鱅庸而。小,瑣冗難盡述。包涵知海量,長養荷天德。 貪生族類繁,失地波濤窄。網罼人創禍,甘鮮已為厄。 紛然均可口,流品當別白。微物倘見知,捐軀不足惜。

《食蠣房》
楊萬里

蓬山側畔屹蠔山,懷玉深藏萬壑間。也被酒徒勾引 著,薦他樽俎解他顏。

牡蠣部紀事

《嶺表錄異記》:「盧循背據廣州,既敗,餘黨奔於海島,野 居唯食蠔蠣,疊殼為牆壁。」

《永嘉郡記》:「樂城縣新溪口有蠣嶼,方圓數十畝,四面 皆蠣,其味偏好。」

《南齊書周顒傳》:何引言斷食,生尤欲食肉白魚,䱇脯 糖蟹,以為非見生物,疑食蚶蠣,使學生議之。學生鍾 岏曰:「䱇之就脯,驟於屈伸;蟹之將糖,躁擾彌甚。仁人 用意,深懷如怛。至於車螯蚶蠣,眉目內闕,慚渾沌之 奇;礦殼外緘,非金人之慎。不悴不榮,曾草木之不若; 無馨無臭,與瓦礫其何算。故宜長充庖廚,永為口實。」 竟陵王子良見岏議大怒,引兄點亦遁節清信。顒與 書,勸令菜食。

《泊宅編》:「泉州東二十里有萬安渡,水闊五里,上流接 大溪,外即海也。每風潮交作,輒數日不可渡。蔡襄守 泉州,創意造石橋,為橋基八十所,闊二丈,其長倍之, 每基相去一丈四尺,橋面闊一丈三四尺,為兩欄以 護之。閩中無石灰,燒蠣殼為灰。十八年橋乃成。即多 取蠣房散置石基上,歲久延蔓相粘,基益膠固矣。」元 豐初,王祖道知州。奏立法輒取蠣者徒三年。

《廣東通志·雜蠻》曰:「盧亭者,亦曰盧餘,在廣州城東南 百里,以採藤蠣為叢。」

牡蠣部雜錄

《南越志》:南土謂蠣為蠔,甲為牡合澗洲圓蠣,土人重 之。語曰:「得合澗一蠔,雖不足豪,亦可以高也。」

謝靈運《遊名山志》:「新溪蠣味偏甘,有過紫溪者。」 《閩部疏》:「蠣房雖介屬,附石乃生,得海潮而活。凡海濱 無石、山溪無潮處,皆不生。」余過莆迎仙寨橋時,潮方 落,兒童群下,皆就石間剔取肉去殼,連石不可動,或 留之,仍能生。其生半與石俱情在有無之間,殆非蛤 蚌比也。《後漢書》鰒魚註云:「鰒無鱗有殼,一面附石,細 孔雜」雜,或七或九。即以狀蠣房,何所不可。南蠣北鰒, 故是造化,介生別搆。

石蜐部彙考

釋名

紫𧉧。荀子    紫。江淹賦序 龜腳。臨海水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