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7 (1700-1725).djvu/120

此页尚未校对

附螺者。」至陳藏器解寄居蟲,附螺與蝦同,但不言是 蟹。又云:南海有一種似蜘蛛,入螺殼中,負殼而走,亦 呼寄居。以此知物產之不可窮盡也。《漢律》:「會稽郡獻 蛣醬。」

《雲林逸事》

蜜釀蝤蛑

蜜釀蝤蛑蝤蛑,鹽水略煮,才色變便澇起,劈開留全 殼,螯腳出肉股,剁作小塊。先將上件排在殼內,以蜜 少許入雞彈內,攪勻澆遍。次以膏腴鋪雞彈上蒸之。 雞彈才乾凝便啖,不可蒸過。橙虀醋供。

煮蟹

煮蟹法:用生薑、紫蘇、橘皮、鹽同煮,才大沸透便翻,再 一大沸透便啖。凡煮蟹,旋煮旋啖則佳。以一人為率, 秖可煮二隻。啖已,再煮擣橙虀醋供。

《遵生八牋》

《醉蟹法》

《一法》:用酒七碗,醋三碗,鹽二碗,醉蟹亦妙。炭一塊,則 膏不沙,白芷一錢,入醉蟹則膏結實,恐有藥氣不佳。

煮蟹青色

用柿蔕三五箇,同蟹煮,色青。

《本草綱目》

《釋名》

寇宗奭曰:此物之來秋初,如蟬蛻殼,名蟹之意,必取 此義。

李時珍曰: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 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空,則曰「無腸。」

《集解》

《別錄》曰:「蟹,生伊洛池澤諸水中,取無時。」

陶弘景曰:「蟹類甚多,蝤蛑、擁劍、蟛螖皆是,並不入藥。 海邊又有蟛蜞,似蟛螖而大,似蟹而小,不可食。」 蘇頌曰:「今淮海、汴京、河北陂澤中多有之,伊洛乃反, 難得也。」今人以為食品佳味。俗傳八月一日,取稻芒 兩枝,長一、二寸許,東行輸送其長。故今南方捕蟹差 早,則有銜芒,須霜後輸芒,方可食之,否則毒猶猛也。 其類甚多。六足者名「蛫」,音跪,四足者名。皆有大毒, 不可食。其殼闊而多黃者,名蟙,生南海中,其螯最銳, 斷物如芟刈也,食之行風氣。其扁而最大,後足闊者 名蝤蛑,南人謂之「撥棹子」,以其後腳如棹也,一名蟳。 其大者如升,小者如盞。楪兩螯如手,所以異于眾蟹 也。

李時珍曰:「蟹,橫行甲蟲也。外剛內柔,於卦象離、骨、眼、 蜩、腹。」腦鱟足,二螯八跪,利鉗尖爪。殼脆而堅,有十 二星點。雄者臍長,雌者臍團。腹中之黃,應月盈虧。其 性多躁,引聲噀沫,至死乃已。生於流水者,色黃而腥。 生于止水者,色紺而馨。《佛書》言「其散子後,即自枯死。」 霜前食物,故有毒。霜後將蟄,故味美。所謂入海輸芒 者,亦謬談也。蟛蜞大於蟛螖,生於陂池田港中,故有 毒,令人「吐下。似蟛蜞而生於沙穴中,見人便走者,沙 狗也,不可食。似蟛蜞而生海中,潮至出穴而望者,望 潮也,可食。兩螯極小如石者,蚌江也,不可食。生溪間 石穴中,小而殼堅赤者,石蟹也,野人食之。」又海中有 紅蟹,大而色紅,飛蟹能飛。《善苑》國有百足之蟹。海中 蟹大如錢,而腹下又有小蟹如榆莢者,蟹奴也。居蚌 腹者,蠣奴也。又名「寄居蟹」,並不可食。蟹腹中有蟲如 小木鱉子而白者,不可食,大能發風也。

寇宗奭曰:「取蟹,以八、九月蟹浪之時,伺其出水而拾 之,夜則以火照捕之,時黃與白滿殼也。」

《修治》

李時珍曰:「凡蟹生烹、鹽藏糟收、酒浸、醬汁浸,皆為佳 品。但久留易沙,見燈亦沙;得椒易䐈。得皂莢或蒜及 韶粉,可免沙䐈。得白芷則黃不散;得蔥及五味子同 煮,則色不變。藏蟹名曰蝑蟹,音瀉。」

《氣味》

鹹寒,有小毒。

陶弘景曰:「獨螯獨目,兩目相向,六足四足,腹下有毛, 腹中有骨,頭背有星點,足斑目赤者,並不可食,有毒 害人。冬瓜汁、紫蘇汁、蒜汁、豉汁、蘆根汁皆可解之。」 張鼎曰:「娠婦食之,令子橫生。」

寇宗奭曰:「此物極動風,風疾人不可食。屢見其事。」 李時珍曰:「不可同柿及荊芥食,發霍亂,動風,木香汁 可解。」詳《柿下》。

《主治》

《蘇頌》曰:「其黃能化漆為水,故塗漆瘡用之。其螯燒煙 可集鼠于庭也。」

孟詵曰:「散諸熱,治胃氣,理經脈,消食。以醋食之,利胑 節,去五臟中煩悶氣,益人。」

《日華》曰:「產後肚痛,血不下者,以酒食之。筋骨折傷者, 生搗炒罯之。」 陳藏器曰:「能續斷絕筋骨,去殼同黃搗爛,微炒,納入 瘡中,筋即連也。」

寇宗奭曰:「小兒解顱不合,以螯同白及末搗塗,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