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7 (1700-1725).djvu/49

此页尚未校对

甚美,但訝其無裙耳。入後屋,見黃泥數十團,大如缶, 問行者,即向所食者在其中。取龜以黃泥裹之。三日, 龜服氣肥,味特異。」

《宋史鄭居中傳》:都水使者趙霖得龜兩首於黃河,獻 以為瑞。蔡京曰:「此齊小白,所謂象罔見之而霸者也。」 居中曰:「首豈宜有二」人皆駭異,而京獨主之,殆不可 測。帝命棄龜金明池,謂居中「愛我。」

《五行志》:「政和四年,瑞州進六目龜。」

五年,博州進白龜。

寓簡路允迪公弼,政和中奉使三韓,舟行海中,忽見 黑山湧起,山頂有光,如兩日並出者。官吏大恐。舟師 曰:「此大龜也。兩日者是其雙目,當急以三牲祀之。」公 弼口占祝詞,率官寮焚香再拜投牲,良久乃沒。 《宋史五行志》:宣和四年,北方用兵,雄州地大震。元武 見于州之正寢,有龜大如錢,蛇若硃漆著,相逐而行。 宣撫使焚香再拜,以銀奩貯二物,俄俱死。

《冷齋夜話》:「萬安軍南並海石崖中,有道士年八九十 歲,自言本交趾人,渡海船壞于此崖,因菴焉。養有龜, 狀如錢,置盒中,時揭其蓋,便出戲衣袖間。」

《宋史五行志》:「紹興八年五月,汴京太康縣大雷雨,下 冰龜數十里,隨大小皆龜形,具手足卦文。」

乾道五年,舒州民獻龜,駢生二首,不能伸縮,郡守張 棟縱之潛山,近龜孽也。

《茅亭客話》:蜀有蠶市,每年正月至三月貨蠶農之具 及花木果草藥什物。因蠶市有胡本立得一龜,小如 錢,綠色,背有金線,界成八卦象。

《清波雜志》:「舍弟昭達,淳熙壬寅丞長洲,沿檄往海鹽, 回程次吳江,見岸傍漁舟取龜板,用銛刀剜其肉,最 為殘酷。小人牟利,忍于物命,不恤也。詢之,一枚纔直 一二錢,惻然動心,以一千得大小五百六十餘枚,貯 于竹籮,度去漁舟差遠,輒以數枚寘于版。舟行旋取 旋放,蓋恐僕隸輩用力拋擲,或墮沮洳中,反傷其生」, 半日方竟事。到家,其婦唐迎謂曰:「『昨夢甲士數百人 入門,云荷官人相宥』。各聲喏而去,殊不可曉。」初不知 曾縱龜也,告以故,相與歎息。自爾凡遇鱗介鮮活者, 常取以善價,俾相忘于江湖,迄今毋怠。

《宋史五行志》:「嘉定十四年春,楚州境上龜大小死者 蔽野。」

《浙江通志》:「杭州昭慶寺北,其地在宋為豐儲倉,前有 石池,深不可測。宋咸淳六年七月,池水壁立,浮苴登 木,蕩突久之。或云中有大龜數百年者,故興妖如此。」 《癸辛雜識》:「余垂齠時,隨先君子故都,嘗見呈水嬉者, 以髹漆大觓貯水,以小銅鑼為節,凡龜鱉鰍魚皆以 名呼之,即浮水面,戴戲具而舞,舞罷即沈,別復呼其」 他次第呈伎焉。此非禽獸可以教習,可謂異也。 《輟耕錄》:「余在杭州日,嘗見一弄百禽者,蓄龜七枚,大 小凡七等,置龜几上,擊鼓以使之,則第一等大者先 至几心伏定,第二等者從而登其背,直至第七等小 者登第六等之背,乃豎身直伸其尾向上,宛如小塔 狀,謂之烏龜疊塔。」

《畿輔通志》:「龜鏡山在遵化州南四十里,舊名磨臺,上 有蓮池。金王叔云有龜負鏡出池,土人異之,作寺,改 今名。」

《無錫縣志》:「俞尚書溥,初官都府參軍,奉使滿剌加國, 歷三年乃歸。得卜龜術,選巨龜藏之祕室,飲以清泉, 飼以綠苔,歲可用一卜。將卜,先齋七日,以薄漆塗龜 腹,俟其漆裂如灼文,以驗吉凶,勝於火灼。溥得二龜, 一長尺有三寸,一長尺有半寸。」

《高唐州志》:「嘉靖辛丑九月朔,土人宋希唐析薪得元 龜一枚,約有四寸許,郡人高尚取藏之,絕不飲食,亦 不便液。」

《霏雪錄》:「樊昌高八舍家,軒墀之間畜龜,數年生育至 百餘。其家產子四五人,皆龜胸傴僂,蓋孕婦感其氣 所致。」古人胎教,可不謹哉。

《太平清話》:「白龜,予曾見之,徽賈汪生持來,大不能尺。 楊詹履置之樓上,夜聞烏烏有聲,還之。」

《冀州志》:有士人宋蟠,因墜馬傷折手足,痛甚,召醫治 之,云用一生龜。既得之,夜夢龜言曰:「吾能整痛,不能 整骨,有奇方奉告,大效,幸勿相害也。」蟠用其法,果驗。 《丹徒縣志》:永安寺聖井中產綠毛金線龜。

《浙江通志》:「東攝潭在象山縣西七十里,舊志:『潭中產 鶴龜,其甲尺許,嘴如鸚鵡,尾長八九寸,鱗甲炯然』。」 《彰德府志》:「白龜泉在武安縣東北二里,泉北有龍王 廟,歲旱禱雨,有白龜現,雨即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