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7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丁斑魚

鬥魚:大如指,長二、三寸,花身紅尾,善鬥。人家盎畜之, 俗呼為丁斑魚。張世南《宦游紀》云:「三山溪中產小魚, 里中兒豢之,角勝為博戲。」信然。按泉州府志丁斑魚生坑谷間長僅二三

寸善鬥,相遇輒腮鬣怒張,展轉交噬,移時不釋。鄉人多盆畜之,以角勝負。

《閩書》

火魚

「隨潮蔽江」,結陣而來。按定海縣志火魚頭巨尾小身圓通赤故以火名又一種名竹

麥頭匾,身微紅而青,形頗相類,或曰「近魴。」 尾有鯁鱗,色青黑,又名土鯉。

鎖管魚

鎖管魚或云即柔魚,第差小爾。又有墨斗魚,似鎖管 而小,亦能吐墨。又有猴染,大於墨斗,小於鎖管。按肇慶府

《志》:「鎖管魚出陽江,足如鎖鬚,身如鎖銅,故名。內有微骨,肉極爽脆,但易腐敗。」

鰵魚

鰵魚:屠本畯《海錯疏》:「鰵身類鱸,石首,口闊,肉粗,腦骨 脆而味美。大者長丈許,重百餘斤。」四明諺云:「寧可棄 我三畝稻,不可棄我鰵魚腦。」按肇慶府志鰵魚出陽江似鱸而色稍黑口小

鱗巨大者五六十斤

過臘魚

過臘魚頭類鯽,身類鱖,又類鰱。肉微紅,味美,尾端有 肉,口中有牙如鋸。好食蚶蚌。臘來春去,故名「過臘。」按肇

《慶府志》:「臘魚形似鯽而色白,亦有紅者,白味柔膩鮮美似嘉魚。紅者肉粗,性喜煖。冬月漁人水中立,魚即附足而獲。」

柔魚

柔魚:似烏賊而長,色紫。漳人曬乾食之,其味甘美。按正

《字通》鰇,音柔。柔魚,似烏賊,無骨,生海中,越人重之。本作「柔。」

閩產諸魚

魚背有肉二片,乾之,名「金絲鯗」,形味皆類鯊翅。 魚形如石,首差大,鱗小口紅。 棘鬣魚,似鯽而大,其鬣如棘,紅紫色,莆人謂之「赤鬃」, 又名「奇鬣。」

方頭魚:似棘鬣而頭方,味美。福州人謂之「國公魚」,言 其方如國公,頭上冠也。

烏頰魚似奇鬣而形稍黑,當於大寒時取之。

《黃檣》魚:略似奇鬣,身小而薄,其尾淡黃。

魚鱸之別種也。圓厚短蹙,味豐。按《說文》「鰅皮有文。」 周成王時,揚州戲鰅則當作「鰅。」 鮶魚。似鯔而目大。似鯉而鱗粗。能以鬣刺水蛇食之。 黃炙魚。似鰳而小。多腴細鱗。

鰈魦魚形匾而薄,邵武名鞋底魚,又名漯沙。漯音撻, 魚在江行漯漯也,又名貼沙,《吳越春秋》:「東海王餘」或 是乎?左目明,右目晦昧。今閩、廣以此魚名比目,不知 比目又是一魚也。

馬鮫魚:青斑色,無鱗、有齒,又名章鯀,連江謂之章胡。 《閩人方言》:「山食鷓鴣麞,海食馬鮫鯧」,蓋兼美之馬鮫, 銳口圓身而長,無鱗。又一種名闊腰,一種名青貫。 魚:似馬鮫而小,有鱗,大者僅三、四寸。又有溪。 毒魚:其皮可以磋。

《水蓋》魚背差薄於刳之多水 斑車魚,背上有斑,肉粗味腴,大者三四百斤,腹中有 肚,其味更美。

黃貉魚似燕而嘴尖。土人薧以為鯗,偽作燕。按魟魚 種不一而骨肉並同,諸魟以黃貂為第一。

《白頰魚》似跳魚而頰白。

《海燕魚》有肉翅,能飛。

魚長七、八寸,骨柔無鱗,類錢之半,有五色文。唐李 柔入閩,稱此魚為「銀羹。」

白鰾魚形圓薄,類錢,一名金錢鰾。

白雀魚《興化志》名白澤。《海物記》曰:「群生,隨波,潮縮在 澤,故曰白澤」,即今所謂白爵。

青鮫魚類黃雀而不甚大。

帶魚:身薄而長,大者至五、六尺,其形如帶,銳口尖尾, 僅一脊骨,無鯁無鱗,入夜爛然有光。北風嚴寒,其來 尤盛,一釣則銜尾而升。泉人以大北風為惡,亦曰「惡 魚。」小者名「帶柳」,味差不及帶。

魚廣人呼為綿魚。福寧人名為「新。」大者長尺餘, 如《火管》大,亦名「火管。」浙東以風之,謂之「風。」 《鬥潮》魚乘波霧集,故名。

丁香魚,福州人重之。如白小矣,薧之則名魺,曰《丁香 魺》。

《油著》魚,生海淖中,長如著,周身是油,味佳。

塗龍魚,生海泥中,如鰻,長尺餘,味佳。

骰魚細如米粒,可為鮓。

鹿角魚:《海物異名記》:「芒角持戴在鼻,小者醃為鮓,味 甚佳;大者長五、六寸許。其皮可以角錯,亦謂之鹿角 魚。」

耍魚其狀纖細,又曰「黃絲耍。」

楓葉魚:《海物異名記》:「海樹霜葉,風飄浪翻,腐若螢,化 厥質為魚,名楓葉魚。」

嘉酥魚其味在脊,出福清縣。

蠔魚生蠔中,食蠔豐肉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