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28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曰泥星。

生海中附石,殼如麂蹄,殼上肉下,大者如雀卵, 老蜯牙。《福州志》似而味厚。一名「牛蹄」,以形名。 福州福寧為多,殼薄味甘。與一類 「石磷,形如箬笠。殼上肉下。」

翠翠:似蜯而殼翠。 海膽殼圓如盂,外密結刺,內有膏黃色,土人以為醬 石榼,形圓色紫有刺,人觸之則刺動搖。

海粉「狀如綠毛龜,無介,純肉,背有小孔,海粉出焉。晴 明收之則色綠,陰雨收之則色黃。」

沙蠶,生汐海沙中,如蚯蚓。泉人美,諡曰「龍腸。」又有土 鑽,似沙蠶而長。

《直省志書》

福山縣

海腸:形色似腸,故名。其味可比閩之江《珧柱》,獨邑之 海濱有焉。有之必值冬月夜晴,值風狂,迷其歸穴,隨 浪飄泊至岸。土人拾之,貨于市,非可力致也。

寧波府

沙噀塊然一物,如牛馬腸藏頭,長可五、六寸許,軟如 水蟲,無首、無尾、無目無皮骨,但能蠕動,觸之則縮小 如桃栗,徐復臃腫。土人以沙盆揉去其涎腥,雜五辣 煮之,脆美為上味。

《肘子》殼下尖而上闊,中有肉粘之,有掩膏屎皆在尖, 惟取上面肉為饌。

福州府

《海紅》形類赤蛤而大。

紅綠似蛤而小。

沙箭淡菜之小者。

《烏投》:似烏。而殼堅。中有毛。 石華附石而生。殼如牡蠣而大。可飾窗牖。謝靈運詩。 「揚帆採石華。」按漳州府志石華里語謂之石雹高廣寸許李善曰石華附石肉可啖 海蠶俗名《泥筍》。

龍虱,似蜣蜋而小,黑色,兩翼,六足。秋月暴風起,從海 上飛來,落水田或池塘,土人撈取油鹽而食之。

漳州府

沙白肉形似,其品甚珍。

江橈:綠殼白尾,其形如船橈,故名。《泉郡志》以形如指 甲,名指甲螺。烏粘《通志》曰:「狀如淡菜而絕小,生石上, 須划取之,故名。」

殼色綠而旁有毛。

肇慶府

海膽,出陽江海島石上。殼圓有珠,珠上有硬刺甚長, 纍纍相連,取一帶十,如破其一,餘皆死粘石上,殼破 漿流,終不得起。肉色黃,有四瓣,鮮煮甚甜。殼用漆灰 厚襯,可鑲酒盃。

雜海錯部藝文

《海味索隱序》
明·屠本畯

張將軍九崚先生元戎觀甫之尊公也。博物洽聞,尤 嗜著述。嘗遊蛟川滃州小白華諸境,而食海味,隨筆 作贊頌銘解十六品。此品傳而睹其品者,足慰名飲; 誦其文者,良深雋永,增《四明海錯》一段奇事矣。第鰉 魚青鯽、淡菜黃蛤、鱉無雄蟹,郭索之類,或信訛傳,或 未詳考,或評騭稍嚴,或賞譽差隆,不佞因而索隱于 條下,政恐失真,故為訂訛也。然蘇長公以江瑤柱為 蟹類,皆信譌傳,則何異張將軍之以黃魚為鰉,青瘠 為鯽乎?唐詩云:「海味惟甘久住人。」不但于味,即其名 亦久習人方得不譌耳。不佞宦遊閩中,著《海錯通譜》, 今十六品出,而余瞠乎其後矣。

雜海錯部紀事

《書經禹貢》:「海岱惟青州,厥貢海物惟錯。」錯,雜也。海 物非一種,故曰「錯。」林氏曰:「既總謂之海物,則固非一 物矣。」此與《揚州》「『齒革羽毛惟木』文勢正同。『錯』」蓋別為 一物,如錫貢「磬錯之類。」

《唐國史補》:孔戣為華州刺史,奏「江淮海味無堪道路 擾人」,并其類數十條上。後欲用戣。上不記名,問裴晉 公,不能答,久之方省。乃拜戣嶺南節度使。

《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明州,餘姚郡,土貢,海味。」

雜海錯部雜錄

《蠡海集》:「或問海錯生鹹鹵,而其味每澹。及獲之,醃浸 以鹽,其味即鹹矣。其理何在?」答曰:「生氣臨之者常,死 氣臨之者變。生,生氣也;死,死氣也。故海錯在海皆澹。 及其離海鹽,醃之即鹹。生則氣血行,故味不入;死則 氣血凝,故味能入。」

《瑯嬛記》:海中所產,多類人身,而人魚其全者也。蚨青 類人首,眉目宛然。元羅類人足,戚車類男陰,文嚙類 女陰,文嚙即淡菜,亦名東海夫人。至于貴鈐類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