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0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白禿頭瘡:乾地龍為末,入輕粉麻油調搽。普濟方 瘰𤻤潰爛流串者:用荊芥根下叚煎湯溫洗,良久著 瘡破紫黑處,以針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用韭菜地上 蚯蚓一把,五更時收取,炭火上燒紅為末。每一匙入 乳香、沒藥、輕粉各半錢,穿山甲九片,炙為末,油調傅 之,如神。此武進朱守仁所傳,《有驗方》。保命集

龍纏瘡毒:水缸底蚯蚓一條,連泥搗傅即愈。

蜘蛛咬瘡,遍身皆有:以蔥一枚,去尖頭,將蚯蚓入蔥 中,緊捏兩頭,勿令洩氣,頻搖動即化為水,以點咬處, 甚效。譚氏小兒方

陽證脫肛,以荊芥、生薑煎湯洗之,用地龍蟠如錢樣 者,去土一兩,朴硝二錢,為末,油調傅之。全幼心鑑 中蠱下血如爛肝者,以蚯蚓十四枚,苦酒三升,漬至 蚓死。服水已死者,皆可治。肘后方

癘風痛痒,白頸蚯蚓去土,以棗肉同搗丸梧子大。每 美酒下六十丸。忌薑蒜。活人心統

《對口》毒瘡已潰出膿。取韭地蚯蚓擣細,涼水調傅,日 換三四次。扶壽精

耳聾氣閉:蚯蚓,川芎、藭各兩半為末。每服二錢,麥門 冬湯下。服後低頭伏睡,一夜一服,三夜立效。聖濟總錄 口舌糜瘡:地龍、吳茱萸研末,醋調,生麪和塗足心,立 效。摘元方

《正字通》

《釋

音寒即蚯蚓。按本作「寒。」並俗字。

蚯蚓部藝文

《蚯蚓賦》
唐·東方虯

「惟陰陽之播氣,實萬類以呈形。有微蟲之稟質,應甲 子而濕生。雨欲垂而乃見,暑既至而先鳴。乍逶迤而 鱔屈,或宛轉而蛇行。內乏筋骨,外無手足。任性行止, 物擊便曲。徒進退而皓首,竟不知其所欲。東西詰屈, 南北夤緣。上食塵塊,下飲淵泉。應軒轅土德之王,入 蔡邕《勸學》」之篇。其體甚微,其用至專。墐泥塗以自保, 觸《鹽滋》而罔全。豈造化之賦命,信歸之于自然。

《雜說》并序
宋·歐陽修

夏六月,暑雨既止,歐陽子坐於樹間,夜既久,露下,聞草間蚯蚓之聲益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動乎其中,作《雜說》。

蚓食土而飲泉,其為生也簡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鳴, 「若號若呼,若嘯若歌,其亦有所求耶?抑其求易足而 自鳴其樂耶?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耶?將自喜 其聲而鳴其類耶?豈其時至氣作,不自知其所以然 而不能自止者耶?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於是乎有 感。

《蚯蚓賦》
元·任士林

大塊,噫氣,人籟比竹,而善鳴者,則有群物,以旁以注, 以胸以臆,以脰以翼,類不足而足也。彼卻行之微息, 示土德於帝初,進不吸風露之枝,退不登鼓吹之車, 誤中斷於斤劚,而蠕動之自如,何壯聲之激發,而止 作之誰歟?時則綠雨圍陰,碧雲漏晴,江月流清,得意 自鳴,人闖之而復寂,夜中分而既停,何其異也!予不 「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也。嗟夫!夫人之 聲生於所感,感生所遇。耳目心志,其具也;喜怒哀樂, 其樞也。故發若機括,振若金石,感之者形開,入之者 心趯。是以飯牛扊扅,九歌《五噫》,安知非溺喪而不知 歸者邪?彼且委形於天,委和於壤,聊以呻吟其天倪, 不足係人間之俯仰。」童子曰:「吁!含化以濡,不如抱枯; 含聲以吷,不如冬結。彼固妄鳴之,子亦妄聽之矣。」

蚯蚓部紀事

《竹書紀年》:「黃帝時有大螾如虹,帝以土氣勝,遂以土 德王。」

《異苑》:文帝元嘉初,益州王雙忽不欲見明,常取水沃 地,以菰蔣覆上,眠息飲食,悉入其中,云恆有一女子, 著青裙白𢄼,來就其寢。每聽,聞薦下有聲,歷歷發之, 見一青色白纓蚯蚓,長二尺許,云:「此女常以一奩香 見遺,氣甚清芬,奩乃螺殼,香則菖蒲根。」于時咸謂雙 暫同阜螽矣。

《太平廣記》:「劉德願兄子太宰從事中郎道存,景和元 年,忽有白蚓數十,登其齋前砌上,通身白色,人所未 嘗見也,蚓並張口吐大赤氣。其年八月,與德願並誅。」 《酉陽雜俎》:「上都渾瑊宅戟門內一小槐樹,樹有穴,大 如錢。每夜月霽後,有蚓如巨臂,長二尺餘,白頭紅斑, 領數百條如索,緣樹枝條,及曉悉入穴,或時眾鳴,往」 往成曲。學士張乘言。「渾令公時。堂前忽有一樹。從地 踊出蚯蚓。遍掛其上。」已有出處。忘其書名目。

《唐書五行志》:「貞元十年四月,江西溪澗魚頭皆戴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