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3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亦有仲秋勸種麥之文,其有失時行罪無疑。凡以接 續所賴,懼民不以為意耳。又禾下即種為稍勞,故鄭 司農注稻人,稱今時謂禾下麥為荑下麥,言芟荑其 禾,於下種麥。又注薙氏云:「俗間謂麥下為荑,言芟荑 其麥」,以其下種禾豆。則是卒歲之間,無曠土閑民,此 惰農所難,故勸之。麥比他穀獨隔歲種,故號宿麥。說 者亦或以為首種。《傳》曰:「秋昏虛星中,可以種麥。」《說文》 曰:「麥芒穀。秋種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 王而死。小麥生于桃,二百四十日秀,秀後六十日成。 蓋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之氣,自然兼有寒溫 熱冷,故小麥微寒,以為麴則溫,麪熱而麩冷。其地暖 處,亦可春種,至夏便收。然比秋種者,四氣不足,故有 毒。河渭以西,白麥麪京,以其春種,缺二時氣使然也。 麥既備有四時之氣,而《說文》以麥為金者,特以其金 王而生,又遇火而死。鄭注《月令》則云:「麥實有孚甲,屬 木;黍秀舒散,屬火;麻實有文理,屬金;菽實孚甲,堅合, 屬水;稷五穀之長,屬土。」此據《明堂月令》四時與「中央 所食」為說。養生家則以為麥心之穀,養心氣,心病宜 食,是又以為南方之穀,皆各自為義。然麥性微寒,以 為金,則許氏之說優矣。古稱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 麥,今小麥例須下田,故古歌有曰:「高田種小麥,終久 不成穗。」若大麥則不然,《詩》所謂「青青之麥,生于陵陂」 者,謂大麥也,已別具于麰中。古者朝事之豆有麷蕡, 先儒以麷為熬麥,許叔重以為煮麥。又小麥屑皮謂 之麩,小麥屑之覈謂之《麥覈屑》十觔為三斗者,謂 之麥末謂之「麪麥。」甘鬻謂之麮,餅𥶶謂之「《𪍠若》䴭。」 䃺麥若擣,謂之堅麥謂之麧。又相謁食麥謂之 陳楚之間謂之餥,楚人謂之「飵」,秦人謂之。麮音 去𥶶音鞠𪍠音哭䴭音才音《滑。䃺》音磨。《音拈》《餥音》《匪飵》《音昨》。《恩》去聲。音。

「麰」者,周所受瑞麥來麰也。一作「牟」,又作即今之大 麥。《說文》云:「牟,大也。」蓋生于杏,二百日而秀,秀後五十 日而成。《孟子》曰:「麰麥播種而耰之,其地同樹之時又 同勃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時皆熟矣。」此麰之候也。《呂 氏春秋》曰:「孟夏之月,百穀三葉而獲大麥」,其始蓋后 稷受之於天,故《詩》曰:「貽我來牟。」又曰「於皇來牟。」劉向 以為,釐麰麥也,始自天降,此皆以和致和,獲天助也。 然則「來麰」一物,唯《廣雅》以麰為大麥,「來」為小麥。按《說 文》云:「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 所來也,故謂「行來」之來。《說文》以此解來,則「來麰」不應 為二物,然則「來麰」為大麥明矣。后稷憂勤萬民,天賜 之麥,蓋使其麥豐稔,則謂之「貽我來牟」耳,不必雨之 種也。然古今雨粟事亦甚多,安知其始不如此乎?雖 然,后稷所植多矣,而獨言此者,以其至艱。《書》曰:「暨稷 播奏,庶艱食鮮食。」今麥早種則蟲而有節,晚種則穗 小而少實,又為性多穢,一種之終歲不絕耘耡之功, 此所以為艱食歟。《方言》曰:「𪍠,䴭。」《麰,䴽》。麴也。自 關而西秦豳之間曰「𪍠」,晉之舊都曰「䴭。」齊右河濟曰 或曰:「麰,北鄙曰䴽,麴,其通語也。」蓋大麥以為麴,還 得麰之本名。䴽是小麥為之。䴽,細餅麴也。《有衣,麴》 也。大麥宜為飯,又可為酢,其糵可為餳。䴽音陴音蒙。音「果。」 《字典》不載。

《韓氏直說》

刈麥

五六月麥熟,帶青收一半,合熟收一半。若過熟,則拋 費。每日至晚,即便載麥上場堆積,用苫繳覆,以防雨 作。

苫。須於雨前農隙時備下。

如搬載不及,即於地內苫積,天晴乘夜載上場,即攤 一二車,薄則易乾。碾過一遍,翻過又一遍,起鞂下場, 揚子收起雖未淨,直待所收麥都碾盡,然後將未淨 鞂稈再碾,如此可一日一場,比至麥收盡,已碾訖三 之二,農家忙,併無似蠶麥。古語云:「收麥如救火。」

梅天雨更多故

若少遲慢,一值陰雨,即為災傷。遷延過時,秋苗亦誤 鋤治。

《徐光啟農政全書》

種麥

種大麥早稻,收割畢,將田鋤成行隴,令四畔溝洫通 水下種,以灰糞蓋之,須灰糞均調為上。

種小麥,須揀去雀麥草子,簸去秕粒,在九十月種。種 法與大麥同。若太遲,恐寒鴉至,食之則稀出少收。

《本草綱目》

小麥釋名

李時珍曰:來亦作䅘。許氏《說文》云:「天降瑞麥」,一來二 麰,象芒刺之形,天所來也,如足行來,故麥字從來從 音綏。足行也。《詩》云。「貽我來牟」是矣。又云。來象其 實。象其根,《梵書》名「麥」曰「迦師錯。」

集解

《蘇頌》曰:「大小麥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中和之 氣,故為五穀之貴。地暖處亦可春種,至夏便收,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