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3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李百藥傳》:百藥七歲能屬文,父友陸乂等共讀徐陵 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語,歎不得其事。百藥進曰:「《春秋》 鄅子籍稻,杜預謂在琅邪。客大驚,號奇童。」

《南蠻》傳「環王,稻歲再熟。」

《牂柯》無城郭,土熱多霖雨,稻粟再熟。

墮婆登,在環王南。種稻月一熟。

《唐·地理志》:「滄洲,本魯城,乾符元年生野稻、水穀十餘 頃,燕魏饑民就食之。」

《續仙傳》:「唐謝元卿遇神仙,設龍睛稻。」

《酉陽雜俎》:酆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稍大,味 如菱。杜瓊作《重思賦》曰:「霏霏春暮,翠矣重思。雲氣交 被,嘉穀應時。」

《偽越外紀》:「稻一年再熟。」今浙江溫州稻一歲再種。廣 東又有三種,田地氣暖故也。

《宋史仁宗本紀》:「慶曆四年五月,幸玉津園,觀種稻。」 《五行志》:「景祐元年十月,孝感、應城二縣稻再熟。 元豐六年,洪州七縣稻已穫再生,皆實。」

《禮志》:「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十月二十九日,詔皇太子、 宗室、近臣諸帥赴玉宸殿翠芳亭觀稻賜宴,仍以稻 分賜之。」

紹興七年七月,張浚等言雨澤稍愆,乞禱。上曰:「朕患 不知四方水旱之實。宮中種稻兩區,其一地下,其一 地高,高者其苗有槁意矣。須精加祈禱,以救旱暵。 薦新之禮,秋仲月嘗稻。」

《食貨志》:「言者謂江北之民,雜植諸穀,江南專種秔稻, 雖土風各有所宜,至於參植以防水旱,亦古之制。」於 是詔江南、兩浙、荊湖、嶺南、福建諸州長吏,勸民益種 諸穀。江北諸州亦令就水廣種秔稻,並免其租。 江南、兩浙、荊湖、嶺南、福建土多秔稻,須霜降成實,自 十月一日始收租。

《胡仲堯傳》:「仲堯,洪州奉新人,累世聚居,至數百口,構 學舍於華林山別墅,聚書萬卷,大設廚廩以延四方 游學之士。南唐李煜時嘗授寺丞,雍熙二年,詔旌其 門閭。仲堯詣闕謝恩,賜白金器二百兩。淳化中,州境 旱歉,仲堯發廩減市直以賑饑民。又以私財造南津 橋。太宗嘉之,除本州助教,許每歲以香稻時果貢於」 《內東門》

《陳襄傳》:「襄知河陽縣,始教民種稻。」

《東坡雜記》:黎子雲言:「海南秫稻率三五歲一變。頃歲 儋人最重鐵腳糯,今歲乃變為馬眼糯,草木性理有 不可知者。」

《湘山野錄》:「真宗深念稼穡,聞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 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貨求其種,占城得種二十 石,至今在處播之。西天中印土得菉豆種二石」,不知 今之菉豆是否始植於後苑。秋成日,宣近臣嘗之,仍 賜占稻及西天菉豆御詩。

《椒宮舊事》:成穆貴妃孫氏,參政孫英之妹,嘗與上登 香雲閣,觀後苑刈稻,上命宮人取酒來,為賞豐飲,令 妃誦詩侑酒,妃為歌李紳《憫農》詩,上大悅,賜予有加。 《雲南記》:「雅州榮經縣,土田歲輸稻米隨畝五斗,其穀 精好,每一斗穀近得米一斗,炊之甚香滑,微似稻味。」 《安成記》:「安成郡毛亭三十里,田疇膏腴,厥稻馨香,飯 若凝脂。」

《海槎餘錄》:黎俗,四五月必集眾斫山木,縱火燒盡,土 下尺餘,亦且熱透,徐徐鋤轉,種旱稻,曰「山禾」,米粒大 而香,可食,連收三四熟。

《松江府志》:陳禎知襄陽,冬月出行,泊舟傍岸,遙望田 中有稻一枝,長而甚青,禎異之,登岸諦視,乃從骷髏 眼中出。禎疑事必有冤,忽悟韓道清姓名,令人偵緝, 至村肆中沽酒,見一人市肉求益,店主曰:「我有名韓 道清,賣肉不須秤。」遂擒之解府。禎鞫之,骷髏即道清 謀殺者,遂寘諸法。

《蒙城縣志》:「萬曆八年九月,四鄉生聖稻數百。」

《昆陽州志》:「萬曆八年,本州生員李實田稻有一莖兩 穗三穗者。」

萬曆十一年,本州鄉官徐徽言,「家田稻有一莖五穗 者。」

《肥鄉縣志》:「萬曆四十一年癸丑,秋七月大水,野稻大 穫,有一畝收十二石者。」

《高淳縣志》:康熙九年庚戌八月,韓城有稻,一科數百 莖,間有雙穗。農人云:「稻王」

《漳浦縣志》:「康熙三十三年秋,晚稻方插,即吐穗結實, 有一稃二米者。」

《沂州志》:「芙蓉湖在州西南九十里芙蓉山下,灌稻數 千頃,古稱瑯琊香稻是也。」

《諸城縣志》:「稻縣,高密西南,古有塘堰,蓄濰水溉稻,故 名。」

《盩庢縣志》:「稻谷谷水灌稻田十餘畝。縣西南少稻田」, 以僅有,故表異云。

《秦安縣志》:「邑有新陽、略陽諸水,然土疏善崩,皆不可 插稻。獨束龍峪水清冷,有稻若干畝,稻長花香,亦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