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5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薯圖二

眉州薯蕷

眉州薯蕷

{{{2}}}

{{{2}}}

薯圖三

永康軍薯蕷

{{{2}}}

{{{2}}}

《山海經》

《北山經》

景山其草多藷藇。

今江南單呼為「藷。」

《中山經》

升山其草多藷藇。

陽華之山,其草多藷藇。

兔床之山,其草多藷藇。

堯山,「其草多藷藇。」

劉敬叔異苑

薯蕷

薯蕷一名山芋。根既可入藥,又復可食,野人謂之「土 藷。」若欲掘取,默然則獲,唱名者便不可得。人有植者, 隨所種之物而象之也。

羅願爾雅翼

藷藇

《山海經》曰:景山北望少澤,其草多藷藇。郭璞云:「根似 芋,可食。」今江南人單呼為藷,語或有輕重耳。按藷藇 二字,或音如儲余,《范蠡計然》曰:「儲藇本出三輔,白色 者善」是也。或音如署預,《本草》「薯蕷味甘溫」是也。唐代 宗諱預,故呼薯藥。至本朝又諱上字,故今人呼為山 藥,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鄭、越名土藷,今近道處處 有,根既入藥,又復可食,人多掘食之,以充糧。《異苑》曰: 「若欲掘取,默然則獲,唱名便不可得。人有植之者,隨 所種之物而象之。」古者因藥物之性,分為君臣佐使 以相攝,故其合和,有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二 臣、九佐使。至如紫芝使薯蕷,薯蕷復使紫芝,豈所謂 兩賤相使者耶?

《負暄雜錄》

山藥釋名

山藥本名「薯蕷」,避唐代宗諱豫,改名薯藥。宋英宗諱 曙,遂名《山藥》。

王世懋瓜蔬疏

薯蕷

薯蕷本山中野植,與黃獨同類,故名「山藥」,然獨保定、 懷慶諸處為佳。閩浙多作紅色,而味不甘糯,吾地種, 美惡在兩種間,亦不可廢。

王圻三才圖會

薯蕷

薯蕷生嵩高山谷,今處處有之,以北都、四明者為佳。 春生苗,莖紫葉青,有三尖,角似牽牛,更厚而光澤。夏 開細白花,大類棗花。秋生實於葉間,狀如鈴。二月、八 月採根。今人冬春採刮之,白色者為上,青黑者不堪, 暴乾用之。南中有一種生山中,根細如指,極緊實,刮 磨入湯煮之,作塊不散,味更珍美。

徐光啟農政全書

種山藥法

元扈先生曰:「山藥出處,見《山海經》,凡四。《本草》復云:出 嵩山、北京、四明、東山、南江、永康、滁州、眉州,大率處處 有之。今齊魯之間尢多有二種,其一黃山藥,形圓長 細而甘,過夏月不壞。一種形如手指,大而淡,春月易 爛。擇種宜取皮薄光潤者,若根毛粗勁,種多不佳。」 又曰:「山藥各處所出不一,大都形類壯大者,不免虛 疏」,入藥尢無力。閩中有一種形細如指。新安一種形 扁而細。性堅實,味勝。

《地利經》曰:「大者折二寸為根。種當年便得子,收子後 一冬埋之。二月初取出便種,忌人糞,如旱放水澆。又 不宜苦濕,須是牛糞和土種,則易成。」

元扈先生曰:「山藥用子作種,生絕細。有用宿根頭者, 亦須根大方可用,不若逕用大薯斷作種為便。」 《務本新書》曰:「種山藥宜寒食前後沙白地區長丈餘, 深闊各二尺,少加爛牛糞,與土相和,平勻,厚一尺。揀 肥長山藥上有芒刺者,每段折長三四寸,鱗次相挨